10月16日,英國首相約翰遜中斷了英國與歐盟的貿易談判,把數月的談判僵局推向極限,並再次向布魯塞爾施壓,要求歐盟對談判策略進行「根本性改變」。英國政府告訴歐盟貿易談判代表巴尼耶(Michel Barnier),除非拿出「尊重英國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新提議,否則,這周不要再來倫敦繼續談判。
約翰遜發出的這番威脅,被一些人視為是一種誇張的姿態,是雙方做出讓步之前「必不可少的戲碼」。但英國首相的態度,引起了英國商界的警覺,疫情已讓商圈陷入嚴重困境,現在又面臨著歐盟的貿易關稅,這對某些行業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英國內閣辦公室大臣戈夫(Michael Gove)承認,牛肉和羊肉生產商可能面臨40%至100%的關稅,而汽車製造商也將面臨10%的出口關稅。
儘管約翰遜堅稱,英國將在「澳大利亞模式下繁榮昌盛」——堪培拉與歐盟間尚無貿易協議——但內閣大臣們還是希望與歐盟達成一項協議。戈夫和財政大臣蘇奈克(Rishi Sunak)都敦促首相解決漁業和國家援助爭端,並與歐盟達成協議。漁業占英國經濟總量的0.1%。
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會議上,有跡象表明,歐盟領導人也渴望儘快達成協議。巴尼耶表示,他希望舉行一次「強化」談判,以便在三周內達成協議。
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認為雙方都需要作出妥協,而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承認,在英國退歐後,法國漁民進入英國水域的意願「不會像之前那樣強烈」。馬克龍表示,歐盟意識到,達成協議「需要雙方作出共同努力」,但他補充稱,「英國比我們更需要達成協議」。
現在的問題是,布魯塞爾是否會利用其擁有的明顯優勢,將談判推向明年1月1日脫歐最後期限的懸崖。
為了迫使對方作出迅速回應,唐寧街10號的措辭已變得異常強硬。約翰遜的發言人表示,在歐洲理事會暗示未來所有讓步都必須來自英方之後,貿易談判「已經結束」。
約翰遜稱,此次峰會使他確信,歐盟還沒有準備好向英國提供一份「加拿大式」的貿易協定。這指的是一種互惠關係,可使雙方最大限度地降低關稅並保持商業關係順暢。
在一個戲劇性的電視畫面中,這位英國首相高調宣稱,英國不會過分在意明年1月1日是否以無協議形式脫離歐盟單一市場。 雖然沒有明確表示退出談判,但他要求歐盟「在談判策略發生根本性改變後再來找我們」,並補充說:「在那種情況下,我們當然願意傾聽。」
約翰遜當天中午發出這一聲明後,英鎊兌歐元下跌了0.3%。約翰遜在講話中告訴企業和旅行者,準備從明年1月1日起,在未達成貿易協議的情況下與歐盟建立新型關係,這意味著對出口商品徵收關稅、限制配額,以及對服務貿易實施大量監管。
歐盟官員指出,儘管約翰遜以退出談判相威脅,但雙方就未來關係在大部分領域已達成政治共識,現在只剩下幾個核心癥結需要解決:英國水域的捕魚權、公平的商業競爭環境,以及貿易協議的爭端解決機制。
作為對約翰遜強硬態度的回應,英國汽車工業協會(car industry association)警告稱,達不成協議將造成「破壞性影響」。為避免帶來「永久性損害」,他們呼籲雙方繼續談判。
來自英國土地和商業協會(Country Land and Business Association)的亨德利(Sarah Hendry)也表示:「許多農民正在承受著巨大壓力,他們在封鎖期間負擔了整個國家的食品供應,同時不得不對之前的業務加以調整。因為即將失去源於歐盟的《共同農業政策》的補貼,如果再加上關稅,許多農民將因此失去歐盟客戶,並最終走向破產。」
但在被英國《金融時報》問及無協議退歐的潛在嚴重後果時,約翰遜表示,退出歐盟後,英國將很快適應「澳大利亞模式」,並且會「越做越好」。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