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之前說過:劉強東相比同行,單從做兄弟這塊來說,是沒話說的。
比如給基層員工發五險一金,養了很多對手「優化」掉的底層打工人。
比如在上海的那段特殊時期,開倉放糧,搞得一些國字供應商灰頭土臉。
比如給高管股份,乃至縱容當初打天下的兄弟掏空企業,這和明朝朱元璋對着開國34功臣嘎嘎亂殺大相徑庭。
但他錯就錯在老是把「兄弟」掛嘴上,老是說什麼:
「永遠不會開除任何一個兄弟」,「我一直在思考應該為兄弟們做點什麼。」
以至於兄弟們對哥哥的期待太高,總覺得東哥真是那種「看女人會臉盲」,看兄弟如手足」的奇男子。
但歷史總是相似的。
面臨強敵拼多多壓力,東哥還是說出了那句:
「凡是長期業績不好、從來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正如當年給東京做押司的宋公明哥哥,創業成功之後,果斷把「聚義廳」改成了「忠義堂」。
並告誡諸位弟兄:
凡是不忠於朝廷的,不是我兄弟。
至此,一些兄弟們才恍然大悟,原來兄弟們當真不是「哥哥的衣服「,而是「老闆的官服」,進而大失所望。
慈不掌兵,義不管財,無情最是帝王家。
當年諸葛亮面對劉備託孤,說兒子不行,兄弟你可自取的話,那是嚇得趕緊跪地,一邊磕破頭,一邊表忠心,不敢僭越雷池一步。
所以做大事的人,不要總是把「兄弟」掛在嘴上,懂事的兄弟聽了,會有壓力。
不懂事的兄弟聽了,搞不好會學東王楊秀清,在「天王」去美國享福的時候,在公司來他一手「天父」下凡,把公司搞亂搞垮,搞成「20塊錢就能代打卡」。
最後天王說要清理兄弟的時候,底下的兄弟們都搞不清他究竟想清理誰。
以至於軍心渙散,虎將出走,一個個都沒了安全感,集團也會因此走向下坡路。
02
其實站在今天的角度看,在發展經濟這件事上,我們是有一個好兄弟的。
這個兄弟,叫民營資本。
中國富起來的生活,幾乎是和民營企業的發展同步的。
一直以來,民營資本都是市場預期的風向標,也是培育創新產業的核心力量。
比如這些年中國經濟的一些新業態,如網約車、外賣、生鮮到家等,都是民營企業在推動。
實踐證明,計劃下的產業發展,永遠滯後於市場。
比如20世紀的蘇聯,本來在軍工、航天領域和美國旗鼓相當,但因為市場開放有限,沒有新需求,缺乏新動力。
導致電子產品、民用品領域發展停滯不前,到了20世紀90年代,還在用幾十年前的民用車,以至於最後民不聊生。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陳釗認為:
科技創新的動力,不是靠政府主導,而要靠市場驅動。
馬斯克做火箭的時候,沒有一個學者告訴他,他能成做這個事情。
中國的學者更會認為,這要靠舉國之力,要發揮體制優勢,你自己搞肯定不行。
但是,馬斯克就是做成了。
為什麼中國做軟件的上市公司都是民營企業,沒有一家國有企業?
這是因為民營企業敢闖敢試,敢於創新。
包括現在的數字大模型,無論是美國的ChatGPT,還是中國的文心一言、通義千問,都是民營企業先做出來的。
可以說沒有以馬雲、馬化騰、柳傳志、雷軍、宗慶後、李書福、王傳福、雷軍等企業家沖在前面,為發展的困境破冰,就不會有中國驚人的發展成就。
而如果把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程,比作一次創業歷程。
那麼沒有任何一個兄弟,比民營企業,民營經濟的功勞更大。
03
不過,前幾年卻興起了一陣風氣,不斷去污名資本,污名「資本家」。
一些曲意逢迎,又沒有多少見識的所謂「愛國博主」,製造輿論恐慌,不斷打壓民營經濟信心。
招搖過市,又囂張跋扈。
很大程度上煽動了群眾對民營企業的牴觸情緒,覺得自己的日子沒過好,都是黑心民營資本。
但時間和現實讓人們發現,民營企業不僅不是罪魁禍首,甚至還是重要的經濟帶動力量。
比如在2018年的時候,中國科技企業獨角獸的數量,已經有了超越美國之勢。
而從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發布的《平台企業數字技術發明專利研究報告》來看:
以騰訊、百度為代表民營科技企業,正在專利規模、質量和技術領域上,實現了對國際企業的快速追趕。
尤其是在原創性方面的研究,騰訊每年投入了600億研究經費,已經遠遠超過了清華大學的一年40億。
拿數據來說,目前高校的發明專利產出比不到4%,科研所是十幾個點,國家花了那麼多錢,最後做的研究轉化非常有限。
但大型民營企業卻成為了產學研一體化創新的核心點,產出比高達80%以上。
這是因為企業知道數據,知道市場需求,知道應用場景,同時能快速大規模地投入。
當然,要想他們做得更好,我們必須要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包括制度、法律、政策的支持。
換句話說,我們對待民營資本,要像對待自己的兄弟一樣。
不是那種可以隨時「重新定義」的兄弟,而是歃血為盟的兄弟。
而且「兄弟」的最終解釋權,得刻在石頭上,記在法律里。
最近,制度層提到了一個詞,叫「培育壯大耐心資本」。
怎麼讓資本有耐心?
首先要有制度上的恆心。
什麼是制度的恆心?就是各類政策要有確定性。
特別是對於一些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要給予市場主體足夠的寬容和試錯空間。
千言萬語,就是要堅持改革開放。
鼓勵壯大民營資本,鼓勵企業家精神,把市場還給市場。
讓他們感受到陽光,呼吸到氧氣。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木蹊說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