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抵抗「現代剝削」的旗號,「躺平」一詞近日不脛而走,甚至引來權威媒體批駁。大體認為此說腐化青年,乃社會不正之風。他們高舉「奮鬥」大旗,強調人生當有意義,頗有將「躺平」一棒打死之威。
然而這種伎倆實在太常見,躺平與不奮鬥之間並無邏輯上的等量關係。換言之,不主動追求世俗意義的成功或其標籤物,並不代表就是渾噩度日。
這種混淆話術如同我們常聽的「吃苦論」,但凡有所抱怨就有人指責年輕人不能吃苦。如學校沒裝空調,抱怨也就抱怨了,是資金不到位還是技術有難度,確切解釋便可。偏要一邊好似體諒呼聲,一邊又奉勸要吃苦,仿佛這才是成大事的要件。然而吃苦指的是刻苦學習,要有鑽研拼搏的精神。在物質困難的年代,追求裝空調是過高享受,固然不妥。而今一般城鎮都能用得起空調了,還用過往標準要求學生,怎麼不把領導們的工資退回那個年代呢?可見受虐就是受虐,反抗受虐更是天經地義,跟刻苦成才天降大任,沒有一分錢的關係。
同樣,「躺平」不是因為大家真的對未來沒有了希望,而是現實不允許有希望。高企的房價與育兒成本,隱秘頑固的社會不公,階層晉升哪怕只是單位內晉升的極度困難,這些都在呼喚躺平。所謂「反抗剝削」不過是一種自我調侃,切莫真當成了社會改造或傳達呼聲的手段。躺平只是最基礎的消極自由,也是對社會重壓最簡單與懶惰的回應。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不甘心於躺平,他們追求的躺平必然是獲取一定社會資源、能給自己和身邊人一個妥當的生活後,舒舒服服躺下來享受的「躺平」。當下的躺平不是他們未富先驕,更非自甘墮落,而是一種心如死灰。
所以批評「躺平」一族,正是最讓人不恥的「撿軟柿子捏」。明明是如此多的社會問題導致這種心態的發生,不去針對造成死結的公權與資本,不去探討改善民生的可能,反而斥責躺平。這就是不敢說沒錢裝空調,也不敢指出是懶得裝空調,偏偏抱怨學生要享受空調。從而無心向學,還要怪人沒有超絕意志。
反言之,躺平者也不要真的就兩手一攤,否則很快便會雙腿一蹬。優秀的「躺平」應是對消費主義塑造的標籤物祛魅,拒絕用世俗意義的成功定義人生。當我們不再沉迷於種種不必要的枷鎖後,便有餘力重新發現生活的激情,這絕不是不奮鬥,恰恰是認清目標與現實後真正的奮鬥。無論要不要被人「收割」,起碼我們能過上自己把握的日子。所謂「躺平是不奮鬥」,也就不攻自破了。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莫狄驍的山房)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