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后,期待电影审核的改变

一小时爸爸
2024-03-10
image
网络图片

前两天跟大家聊过“周处除三害”中“处”的读音(点击阅读:《周处除三害》的“处”,为什么要读三声chǔ),起因呢,当然是我自己跑去影院看了两次(一次点映、一次公映)。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本来是想写一篇文章推荐一下这个电影,担心喜欢的人错过它,毕竟作为买断的小成本引进片,正常情况是不会有太多宣传费用的。但之后发现,随着自来水的发酵,这部电影已经成为了近期的热点,而惊喜的引进方也开始投放软硬宣传。那不需要我再专门去安利了。而这个时候反而是需要担心,别让那些不适合看这部电影的人抱着错误的预期进入影院,浪费了时间和钱不说,出来还要上网骂回来解气。

这里包括带娃看的家长,也包括误把《周处除三害》当做普通血浆片或者警匪片去看的观众,尤其是看到高分就冲冲进电影院的。

首先,没必要在意如今豆瓣的评分,至于什么猫眼的就更没意义。豆瓣评分现在唯一的作用可能是避雷。《周处除三害》从8.2上升到8.4,现在又下降到8.1,作品还是那个作品,只不过经历了从无人知晓,到被喜欢的人发现,再到被不适合的人发现这个阶段。等到再过个1-2年,才能真实表现出它应有的分数。

8.1分的《周处除三害》,如果是跟8分的《大内密探零零发》或者8.3分的《杀死比尔》比,肯定是高了。但如果是跟7.8的《热辣滚烫》、7.7的《飞驰人生2》、7.6的《第二十条》比,我个人认为还是给低了。

这不仅仅是阮经天影帝级的表演,以及难得能在影院看到的剧情,也在于黄精甫导演把不同电影类型融合的能力,以及干净的镜头语言,给出了一部当爆米花爽片看也不错,当魔幻、邪典、文艺片去挖细节也很好的优秀作品。

我上次说过,局限在2024年内地上映的华语电影这个前提下,《周处除三害》是有竞争年度最佳的实力的。但如果说封神,就是捧杀了。即便是放在台湾地区的电影中,它也很难进入神片的行列,毕竟这个名单里有杨德昌、侯孝贤、李安这些名字。在阮经天主演的电影中,估计大部分人也会认为《艋舺》的分应该更高。

当然每个看过的人都有自己的评价。在网上如今关于这部电影的解读也是铺天盖地,各个角度都有。我个人建议如果看过的话,可以去看看b站上的这个的解读,我感觉是贴近导演意图的(包括评论区也比较值得看看)。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今天想多聊聊的不是关于这部电影,而是这部电影所引发出来的另外一个话题 —— 电影审核。

《周处除三害》这部电影最初在点映阶段就引发热议,就是因为“这样的片也能过审上映”。而在公映之前临时换拷贝,又引发了进一步的讨论。

点映和公映版基本没区别,而公映版和境外版,其实差异也不大,只是礼堂这一段中,类似下面这种尸横遍野的全景镜头,被切换成了一些近景特写,虽然对冲击力有所损失,但不算严重。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因此对于网上开始很多“因为有删减,所以不去电影院”的说法,其实要区分来看:如果是对审核/删减深恶痛绝,不去电影院来表示态度,这没问题。如果是需要一个看盗版的理由,这也没问题。

但如果仅仅是想要更好的观影体验的观众来说,这种删减带来的感受下降,应该远远比不上在电视/电脑/手机上看电影,和在电影院看的体验差异。

随着热度的进一步提升,一些关于电影审核的有趣的话题开始出现。

就事论事,《周处除三害》这次的过审,的确是值得为相关部门加分的,我个人也希望这代表着未来会有更宽松的环境,尤其是对于大陆地区的影视创作者来说。

不仅如此,这部电影上映之后,到现在基本“一帆风顺”,引进方应该也需要感谢相关部门背后的支持,包括央视都在节目中作了推荐,说明大家都是希望这部“居然过审”的电影成功,并且能有正常的讨论环境的。

否则在2024年,一部台湾地区的电影热映,可能会遇到很多“题外话”。今天那些魔怔“脑洞”能被仅仅限制在某些论坛里,我是真心觉得关帝爷在保佑了。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不过进一步,我也希望这次《周处除三害》的成功,能让主管部门了解,中国民众的心智是成熟的,不会因为看个电影就变成反社会,而且我们也需要更为丰富、多样化的电影类型。这部算不上神作的引进电影可以如此被热议,也说明了观众想在大银幕上看到主旋律与合家欢之外的电影了。

审核的存在是合理的,基本每个国家都会对电影做审核,无非是尺度松紧的差异,包括我建议了很多年的分级制度,本身也是一种审核。

问题不在于审核,而在于需要给审核一个公开、明确的标准。而不是让是否过审,变成需要求签的“玄学”。

没有明确标准的电影审核,对于我们的电影人来说,是比最严格的审核标准更难的困境 —— 电影只有拍摄完才能送审,只有送审了才可能知道是否会过。这让所有制作过程中的电影,都面临薛定谔式的纠结。

这种不确定性,会对电影行业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在这种“不知道能不能上映”的前提下,电影公司自然会做出一些减少风险的选择。

比如缺乏对创新的兴趣,规避各种触及“深度”的题材,优先选那些最安全(出名)的导演和演员。虽然这几年中国电影并不是没有好作品,但整体上来看,我们的电影类型的确越来越窄,而在贺岁合家欢、主旋律、警匪片、动画片这几个剩下的赛道中,也越来越缺乏新意,作品越来越雷同,并且不断内卷,片酬和宣传费用越来越高,影片成本动辄数亿(相对《周处除三害》的成本只有1000万人民币左右)。

在关于《周处除三害》的相关解读中,有不少是在试图分析它过审的“密码”,比如反邪教,结局正确,惩恶扬善等等。这些或许是原因,但这个标准,其实不该是由电影人、影评人或者观众自己揣摩出来的。

电影需要审核,但审核也需要明确的标准。只有让中国的电影人明确的知道红线是什么,他们才能更有信心地去做创作上的探索,我们作为观众,才有可能在大银幕上看到更好看的中国电影,不再为“这也能过审?”而感到惊讶。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一小时爸爸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钟睒睒,太猛了!

魏春亮  2024-11-25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