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處除三害》後,期待電影審核的改變

一小時爸爸
2024-03-10
image
網絡圖片

前兩天跟大家聊過「周處除三害」中「處」的讀音(點擊閱讀:《周處除三害》的「處」,為什麼要讀三聲chǔ),起因呢,當然是我自己跑去影院看了兩次(一次點映、一次公映)。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本來是想寫一篇文章推薦一下這個電影,擔心喜歡的人錯過它,畢竟作為買斷的小成本引進片,正常情況是不會有太多宣傳費用的。但之後發現,隨着自來水的發酵,這部電影已經成為了近期的熱點,而驚喜的引進方也開始投放軟硬宣傳。那不需要我再專門去安利了。而這個時候反而是需要擔心,別讓那些不適合看這部電影的人抱着錯誤的預期進入影院,浪費了時間和錢不說,出來還要上網罵回來解氣。

這裡包括帶娃看的家長,也包括誤把《周處除三害》當做普通血漿片或者警匪片去看的觀眾,尤其是看到高分就沖衝進電影院的。

首先,沒必要在意如今豆瓣的評分,至於什麼貓眼的就更沒意義。豆瓣評分現在唯一的作用可能是避雷。《周處除三害》從8.2上升到8.4,現在又下降到8.1,作品還是那個作品,只不過經歷了從無人知曉,到被喜歡的人發現,再到被不適合的人發現這個階段。等到再過個1-2年,才能真實表現出它應有的分數。

8.1分的《周處除三害》,如果是跟8分的《大內密探零零發》或者8.3分的《殺死比爾》比,肯定是高了。但如果是跟7.8的《熱辣滾燙》、7.7的《飛馳人生2》、7.6的《第二十條》比,我個人認為還是給低了。

這不僅僅是阮經天影帝級的表演,以及難得能在影院看到的劇情,也在於黃精甫導演把不同電影類型融合的能力,以及乾淨的鏡頭語言,給出了一部當爆米花爽片看也不錯,當魔幻、邪典、文藝片去挖細節也很好的優秀作品。

我上次說過,局限在2024年內地上映的華語電影這個前提下,《周處除三害》是有競爭年度最佳的實力的。但如果說封神,就是捧殺了。即便是放在台灣地區的電影中,它也很難進入神片的行列,畢竟這個名單里有楊德昌、侯孝賢、李安這些名字。在阮經天主演的電影中,估計大部分人也會認為《艋舺》的分應該更高。

當然每個看過的人都有自己的評價。在網上如今關於這部電影的解讀也是鋪天蓋地,各個角度都有。我個人建議如果看過的話,可以去看看b站上的這個的解讀,我感覺是貼近導演意圖的(包括評論區也比較值得看看)。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今天想多聊聊的不是關於這部電影,而是這部電影所引發出來的另外一個話題 —— 電影審核。

《周處除三害》這部電影最初在點映階段就引發熱議,就是因為「這樣的片也能過審上映」。而在公映之前臨時換拷貝,又引發了進一步的討論。

點映和公映版基本沒區別,而公映版和境外版,其實差異也不大,只是禮堂這一段中,類似下面這種屍橫遍野的全景鏡頭,被切換成了一些近景特寫,雖然對衝擊力有所損失,但不算嚴重。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因此對於網上開始很多「因為有刪減,所以不去電影院」的說法,其實要區分來看:如果是對審核/刪減深惡痛絕,不去電影院來表示態度,這沒問題。如果是需要一個看盜版的理由,這也沒問題。

但如果僅僅是想要更好的觀影體驗的觀眾來說,這種刪減帶來的感受下降,應該遠遠比不上在電視/電腦/手機上看電影,和在電影院看的體驗差異。

隨着熱度的進一步提升,一些關於電影審核的有趣的話題開始出現。

就事論事,《周處除三害》這次的過審,的確是值得為相關部門加分的,我個人也希望這代表着未來會有更寬鬆的環境,尤其是對於大陸地區的影視創作者來說。

不僅如此,這部電影上映之後,到現在基本「一帆風順」,引進方應該也需要感謝相關部門背後的支持,包括央視都在節目中作了推薦,說明大家都是希望這部「居然過審」的電影成功,並且能有正常的討論環境的。

否則在2024年,一部台灣地區的電影熱映,可能會遇到很多「題外話」。今天那些魔怔「腦洞」能被僅僅限制在某些論壇里,我是真心覺得關帝爺在保佑了。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不過進一步,我也希望這次《周處除三害》的成功,能讓主管部門了解,中國民眾的心智是成熟的,不會因為看個電影就變成反社會,而且我們也需要更為豐富、多樣化的電影類型。這部算不上神作的引進電影可以如此被熱議,也說明了觀眾想在大銀幕上看到主旋律與合家歡之外的電影了。

審核的存在是合理的,基本每個國家都會對電影做審核,無非是尺度鬆緊的差異,包括我建議了很多年的分級制度,本身也是一種審核。

問題不在於審核,而在於需要給審核一個公開、明確的標準。而不是讓是否過審,變成需要求籤的「玄學」。

沒有明確標準的電影審核,對於我們的電影人來說,是比最嚴格的審核標準更難的困境 —— 電影只有拍攝完才能送審,只有送審了才可能知道是否會過。這讓所有製作過程中的電影,都面臨薛定諤式的糾結。

這種不確定性,會對電影行業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在這種「不知道能不能上映」的前提下,電影公司自然會做出一些減少風險的選擇。

比如缺乏對創新的興趣,規避各種觸及「深度」的題材,優先選那些最安全(出名)的導演和演員。雖然這幾年中國電影並不是沒有好作品,但整體上來看,我們的電影類型的確越來越窄,而在賀歲合家歡、主旋律、警匪片、動畫片這幾個剩下的賽道中,也越來越缺乏新意,作品越來越雷同,並且不斷內卷,片酬和宣傳費用越來越高,影片成本動輒數億(相對《周處除三害》的成本只有1000萬人民幣左右)。

在關於《周處除三害》的相關解讀中,有不少是在試圖分析它過審的「密碼」,比如反邪教,結局正確,懲惡揚善等等。這些或許是原因,但這個標準,其實不該是由電影人、影評人或者觀眾自己揣摩出來的。

電影需要審核,但審核也需要明確的標準。只有讓中國的電影人明確的知道紅線是什麼,他們才能更有信心地去做創作上的探索,我們作為觀眾,才有可能在大銀幕上看到更好看的中國電影,不再為「這也能過審?」而感到驚訝。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一小時爸爸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