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的梦幻人生 (七十五) 田京生与邸贺楼
1972年7月7号,我遵从局子小周提审员的吩咐,获得自由后在北京休养生息了五天,就提着一个小箱子回白洋淀了!
从端村搭的是梁庄渔民的小二舱。回梁庄经过邸庄。
我们白洋淀的人就是这样互相帮助的,没有任何报酬一说。
从旱地端村到邸庄八里水路。划船的是个年轻人,话不多,船划得像箭一样快。
他把船划到邸庄最南头靠岸停下,北京回乡知识青年田京生正好
经过,他相貌有邸庄人的特征,四方脸,浓眉大眼,老初三的,不知道是北京哪个中学的。
他看见我,赶紧从坡上下来,帮我提行李。告别梁庄渔民,我和京生爬上坡,眼前是一排整齐的崭新的知青宿舍,……
我蹲班房这两年多里,大队给知识青年盖的。
女知青只剩下戎雪兰一个人,在邸庄学校当民办教师。
柳燕早就去了保定胶片厂,在实验室工作,我归路上去看了她,我给了她一块印有雄鹰的手帕,我郑重地向她承诺,我会像鹰一样再次飞起来。
陶江变得像个农民,穿着一件对襟的无袖白背心,看见我,双手握着我的手,眼睛闪着光,“大姐!”
杨友真微笑站在一旁。
戎雪兰和她的男朋友袁骢看见我,没打招呼,戎冷冷地说了一句:“我们和你不一样!”
陶江和杨友真住在一间大屋子,戎雪兰占一间小屋子,陶江和杨友真赶快把他们放柴火的一间小屋子腾出来给我,从此,我在白洋淀有了安身之地。
没两天,看见孔令姚和她妈妈来办离开白洋淀的手续。又过了几天,潘青萍在男朋友余友泽(后来的诗人江河)的陪同下来办离开白洋淀的手续。
邸庄有两大姓,“田”和“邸”。田京生和戎雪兰属于八小队,京生住在自己家的老宅里。大队让他负责看村里的唯一的一口水井。
本来我还绕半个村子去提井水,后来我索性学当地人做饭洗菜洗衣服洗澡全用清澈见底的淀水。
白洋淀是经济区,盛产苇子,妇女用苇子织席,卖给国家甚至出口国外,白洋淀妇女地位很高,从不下地,只在屋里或院子里织席。白洋淀人有钱,每年分红是现金。白洋淀以此为荣。
邸贺楼家住水井房对面,贺楼比京生小几岁,不仅模样长得美,气质也好,稳重端庄,接人待物大方。
贺楼每天织席,京生每天看井。
一来二去,京生和贺楼搞上了对象。
80年代,我在东四牌楼,碰见推着自行车的田京生,他接他爸爸的班,在王府井一家商店当经理,贺楼随他来到北京,两人育有一子。相当美满。他热情请我去他家看贺楼,我正忙没有去。请他稍好给贺楼。
我相信,田京生和邸贺楼一直过着王子和公主的幸福生活。

本文由看新闻网原创、编译或首发,并保留版权。转载必须保持文本完整,声明文章出自看新闻网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