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为什么中国的洪灾屡破记录?

美国之音
2021-07-23  更新: 2021-07-29
image
7月20日的郑州街头。(图片来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河南省会郑州以及几十个中国其他城市连日来遭遇极端强降雨袭击,造成地铁系统淹水、水库与河流出现溃坝或溃堤,引发土石流和住房坍塌,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法新社发自北京的一篇分析报道指出,中国政府曾经夸耀其大大小小的水坝系统可以抵御每年一度的洪涝灾害,但是近年来的强降雨和洪灾仍然导致成百上千的民众死亡和成千上万的房屋泡汤。 

为了了解为什么中国仍然年年洪灾,法新社提出并回答了下列5个问题: 

水坝管用吗? 

中国自古以来就依赖水坝、河堤和水库来控制水流。中国应急管理部曾表示,去年长江上的水坝和水库拦截了大约300亿立方米的洪水,从而缓解了包括上海在内的下游地区的洪水泛滥。但是中国庞大的水道管理机制还不足以管控所有的洪水,而且几十年前修建的水坝能否继续抵御洪水也存在疑问。 

星期二(7月20日)晚,中国军方曾发出警报,河南省的伊河滩拦水坝“在破纪录的强降雨袭击下随时可能坍塌”。随后士兵对拦水坝实施爆破泄洪,同时用沙包对其他沿岸护坡进行加固。 

去年,华东安徽省政府被迫炸毁滁河上的两座水坝,以便将暴涨的滁河水泄入农田之中。 

而对三峡大坝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的结构质量的担心时不时都会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三项大坝建筑在长江上游一个地震断层密集的地段。 

气候变化有什么影响? 

中国水坝承受的负担会因为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越来越常见而加重。 

新加坡地球观测研究所所长本杰明∙霍顿(Benjamin Horton)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随着地球大气变暖,它就会酝存更多的水汽,这将使强降雨更加剧烈。 

根据中国水利部的数据,去年中国有53条河流水位达到历史新高,而且当局也曾警告三峡大坝面临自2003年启用以来最大的洪峰。 

中国官员表示,在这次洪涝灾害最严重的郑州,三天下了平常一年的降雨量。 

绿色和平组织东亚区全球政策高级顾问李硕向法新社表示,洪灾“是向中国发出的警告,即气候变化已经出现在这里”。 

“海绵城市”会有助益吗? 

中国的快速发展和迅速的城市化进程也加剧了洪灾的诱发。 

城市的扩大使得越来越多的土地铺上了不透水的水泥,这在下大雨时加剧了水流在水泥地面上的迅速囤积,而且根本没有地方可以让水流走。 

新加坡的霍顿还补充说,中国一些大湖都已经戏剧化地变小了。 

政府应对的措施之一就是始于2014年的“海绵城市”计划。 

该计划试图用带微孔的材料取代城市地面不透水的水泥,建设透水的人行道、更多的绿地、下水地带以及水库,以防止水流在地面囤积。 

新加坡国立大学水政策研究员塞西莉亚∙托塔加达(Cecilia Tortajada)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雨水流入下水道或绿地,从而较少影响已有建筑的地方”。 

洪水让谁受灾最重? 

但是海绵城市并不能让那些处于泄洪下游的农村社区有任何受益,因为他们在泄洪区的房屋和农田会遭受严重的伤害。 

绿色和平组织的李硕说,“虽然中国超级大城市的居民基本上免于水位上升的影响,长江沿岸很多的穷乡僻壤却被置于洪水冲击的第一线。” 

整个的村庄常常在人员撤离之后被泄洪的洪水淹掉,以保护人口密度超高的城市。 

新华社的报道说,在郑州周边的农村地区,大约有两万公顷的农田连带田里的庄稼遭到雨水重创,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100万美元。 

还能做什么? 

中国以增加洪水观测和将居民提前撤离的方式来降低洪灾给人带来的伤害。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安徽省安庆市除了使用常规的天气监测技术外,还使用与河水监测照相机相连的虚拟实景眼镜,通过5G网络将影像传输给监查员。 

中国应急管理部去年指出,去年夏天6月到8月因夏季洪灾而死亡或失联的人数下降到219人,这比过去5年的平均数减少了一半多。但是,经济损失却上涨了15%,达到1790亿元人民币(约合260亿美元)。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托塔加达表示,归根结底,预防洪灾也需要针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 

“虽然各个国家的准备工作都做得更好了,但是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却没有怎么准备,”她向法新社表示。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