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渔护署处理野猪的政策,从三年多前声称香港是首个实行野猪“避孕疫苗”绝育计划的地方,到本月初开始高调诱饵猎杀野猪,发生了180度转变。兽医协会团体指,渔护署有责解释政策突然转变的原因。
野猪袭警后 渔护署政策大转弯
自由亚洲电台报导,香港近几年都以共存的方式对待野猪,每年的野猪伤人事件,从2016年起均为个位数,惟今年升至11宗。渔护署过去仅会对个别高风险的野猪做人道处理,但本月初北角发生野猪咬伤男辅警事件后,渔护署随即宣称日后会定期捕捉在市区出没的野猪,并人道毁灭,引起社会极大回响。
渔护署助理署长陈坚峰更称,已订立猎杀目标,每月将有五次行动,捕捉地点甚至涵盖七八十个喂饲地域。
尚未发生野猪袭警事件前,渔护署经常向大众宣传与野猪共存的方式,及教导市民不要喂饲野猪,包括举办活动、拍宣传影片等。2017年起,渔护署开始为野猪注射避孕针或进行绝育手术及搬迁先导计划,以减少野猪对民居的影响。
渔护署昔日野猪资料连番出错
渔护署的野猪政策突然大转弯后,也被发现给出的相关野猪资料连番出错。
野猪袭警事件发生后,渔护署称,近三年间,野猪伤人个案平均为10宗,但被外界质疑有“报大数”之嫌。随后,渔护署署长梁肇辉更正称,平均每年应约为8宗。
另一方面,《国家保护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显示,野猪占一席位,并被视为国内受法律保护的“三保动物”。渔护署网站“本港受保护的野生动物”栏目原本也显示“野猪”受保护,但近日已被删除。对此,渔护署助理署长陈坚峰近日声称,野猪并非受保护野生动物,澄清是次官网资料改动是更正错误。
兽医协会团体:渔护署有责解释政策突变原因
对于渔护署的连番“出错”,非牟利兽医服务协会主席麦志豪昨(22日)表示好奇怪,“如果根据以前,香港政府的行政情况来说,没有可能犯这些低级错误,从来都没有见过。同一个物体上错,数字、资料上几处出错,而他们好像不打算负责,只说错了、不小心,这个我觉得是有点奇怪。”
他续指,渔护署以前采取共存、共生策略,尽量以不致命方式管理野猪,而今在没有突发事件致结构性有所转变,例如伤人数字或野猪数量激增,却突然改变策略,渔护署有责任解释清楚。
对于渔护署过去三年多来对野猪采用绝育及搬迁先导计划,麦志豪认为,没有一个政策是灵丹妙药,须有其他措施配合,但渔护署的做法相当落后。
他指出渔护署的若干不足:禁喂区的条例非常落后,香港深湾道有这么多野猪出没,却都没有禁喂区;所有垃圾桶的结构须要改变,但没有大规模去做;宣传教育可以再多做一些;山上可以种植一些适合野猪吃的食物,令野猪返回山上。
数百名兽医、学生联署 促撤回捕捉及人道毁灭野猪
社会上对渔护署高调诱饵猎杀野猪的讨论仍未平息。继动保团体、少数艺人表达关注外,一批兽医学生昨也发起联署,促请渔护署撤回定期捕捉及人道毁灭野猪的措施,并以大规模绝育措施取代,目前已有约350名兽医、兽医护士和学生等联署。
本文由看新闻网原创、编译或首发,并保留版权。转载必须保持文本完整,声明文章出自看新闻网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