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用龙行龘龘拜年了,请让中文回归真善美

边城蝴蝶梦
2024-02-16
image
网络图片

过年前后这些天,不断收到和看到包含各种生僻异体字的祝福语,尤其是那个“龙行龘龘”,简直是闪瞎眼。

“龘”(dá)这个字,我用拼音输入法都打不出来。在两个月之前,对这个字,我既不知怎么读,也不知什么意思。我也相信,像我这样的,不在少数。

除了龙行龘龘,还有前程朤朤(lǎng)、生活䲜䲜(yè)、百业骎骎(qīn)、财运㵘㵘(màn)。这些藏在故纸堆里本已发霉腐烂的字,不知何故,集体回魂。

有网友评论说,这是语文的倒退,语言文字运用的污染,是文化上的装腔作势,是审美上的低级趣味。

无比认同。

有点阅历的人都知道,文化水平有限的人更喜欢掉书袋说大词,而真正的高手,用三两句简单易懂的大白话就能把事物的本质说得一清二楚。

这些发霉的古字突然被重新挖掘包装起来,这种装腔作势的危害不容小觑,因为风气的败坏,往往是从语言污染和腐败开始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社会语言学之父陈原就在《语言与社会生活》中说,“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充斥着许多看起来很正确,但实际上已不传达任何有效信息的语言,那么语言有什么用呢?这是我们经历到的一种污染灾难。”

龙行龘龘,看起来似乎很有文化,但是茴香豆的“茴”字也有四种写法。龙行龘龘,是什么意思?有几人知道?这种不传达任何有效信息的语言,到底有何意义?这种大张旗鼓的宣传,到底是想向社会传达何种取向?

语言污染的危害,比环境污染更可怕。环境污染给身体造成的损害,只要换到干净的地方,假以时日,尚可以调养。但是语言污染带来的精神损害,往往终身难以治愈。

几十年前,国人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语言暴力,比如打倒、摧毁、砸烂甚至炮打。还有一些侮辱性极强的词汇也被高频率使用,诸如叛徒、特务、卖国贼等等。语言和文字是思维的外化,生活在如此语言环境中的人,他们的思维一定会被打上某种终身不褪的烙印。

和以前相比,当下的语言污染是以另一种形式出现的。

比起那些需要人们全神贯注去有意识接收的信息,渗透在日常生活里的话语使用,往往更具麻痹性,危害性也更大。因为它们是通过一句句常用语影响公众的,难以觉察,也难以清除。

这些被污染和扭曲的语言,体现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最终,这些言语就犹如微小剂量的砷,日积月累之下终究会发生作用。

比如,裁员和失业,似乎是嫌这两个词丢人似的,偏偏叫灵活就业、优化,或者慢就业,更有甚者,叫“向社会输送人才”。比如,将某种行为污名化,于是就有了恶意返乡、恶意讨薪、恶意躺平这些说法。还有一些名词我们也很熟悉,什么等反转、带节奏、夹带私货、人血馒头。另外,还有什么负增长、待富人群、踔厉赓续。

对整个语言污染最严重的,可能是那些手握权力的人说的话。2013年1月9日,《人民日报》刊文指出一些读者反感的官话套话,如“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现场指挥”“积极、及时、立即、确保”等。当时的新华每日电讯还支招说,官话要焕发活力,就该跳出格式化表达。要有民生情怀的支撑,要接地气,才能激发民众的情感共振。问题也指出了,解决办法也有了,但是这么多年下来,效果似乎并不明显。

在语言污染方面,短视频也在起着很坏的作用。在算法和大数据的作用下,平台的词库同质化严重,我们看似每天接触很多内容,但是翻来覆去其实就是那点词汇量。其背后逻辑是,语料库越模糊,受众的理解成本越低,获得的关注就越大。当你看到某个美好事物时,你已经不会用很精确美好的文字来描述,映入头脑中的词往往是:卧槽,这谁顶得住啊。对于美景,千篇一律的文案是:一辈子总要去一次的某地。这就是为什么短视频让人越看越蠢的重要原因。

语言的污染与腐败,及其呈现出的后果,让基于事实、逻辑与理性的公共讨论困难重重。立场和身份大于事实本身,很多人不再在乎你说的有没有道理,他们只看你站在哪一边。

理性公共讨论的缺席,所造成的后果,这些年来大家都看到了。整个社会快速低幼化、肤浅化,导致严重缺乏逻辑的现象层出不穷。

汉语的星空本来极优美,无数先贤的经典诗文,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耀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天空。可惜,再看看今天的汉语世界,充斥着空话、大话、假话、废话甚至脏话,让人绝望窒息。

我们的文明,不应该以如此方式走向远方。

请让中文回归真善美。

最后,录几首儿童诗,净化心灵洗洗眼,也希望有所悟。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码头青年

猜你喜欢

中文大约的确已经死了

王左中右  2022-05-21

编辑推荐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