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现在很缺钱。
尽管尝试闯关已经将近8年了,哈尔滨的地铁二期项目依然被国家发改委驳回了。原因是:岌岌可危的城市债务率。
通俗来说就是,没钱,中央担心你负担不起。
哪怕贵为东北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城市,知名老工业基地,面对地铁这样价格高昂的玩具,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哪怕是去年冬天旅游爆火,被说是迎来了“泼天富贵”,也没钱。
何况,看似热火朝天的旅游业,也并没有给哈尔滨带来多少收入。
和2019年相比,2023年哈尔滨的游客数量为1.35亿人次,暴增了41%。但旅游收入1692亿元,只增长了7.4%。
人数倒是泼天了,可收入却没怎么富贵。
2023年,包含哈尔滨在内的整个黑龙江,旅游收入约2200亿元。而广东省同年的旅游收入是9520亿元,是黑龙江的4倍还多。
而说到广东,我们可能会想到服装,外贸,汽车,金融,IT,房地产……无一例外,和旅游无关。
广东特别著名的景点,您能想到有什么?
可见,实业强的地方,旅游也多半不会差。实业垮掉的地方,网络游客再多,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更像是一场新闻里的热闹,赛博中的狂欢。
当然,作为牛气了很多年的老牌工业城,哈尔滨的名声一直在。就像过气许多年的人民艺术家,德高望重,哪怕QQ音乐的留言只有个位数,真要上春晚压轴,也没人敢说个不字。
如果说哈尔滨的暴火,还算有迹可循。那甘肃天水的麻辣烫突然出圈,只能说是平地起高楼,大力出奇迹。
从去年初淄博烧烤旋风后,向淄博学习,就成了很多无名小城逆风翻盘的秘诀。河南南阳、河南濮阳都专门成立了调研组,特地跑去淄博取经。
不知道南阳市随后组织的迷笛音乐节,是否就是调研取经后的成果。
无它。唯一钱字而。
无论河南或是东北,都是这轮政府举债大潮和房地产泡沫破裂的重灾区。
抬头一望,眼前皆是前任领导们大肆借钱后留下的一地鸡毛,以及未来究竟何去何从的迷惘。
房子卖不掉,实业不景气,一大堆体制内员工要吃饭,还有每年必须偿还的天价利息——对这届领导的能力要求,着实有点高。
大家难免怀念从前的黄金年代。那会儿搞经济,出政绩是多么简单。
曾经的独山县委书记潘立志,在任期间狂借400多亿,建大学城,建开发区,建水司楼,凭借辉煌的政绩一路升到副厅级,留给独山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是一年利息就高达40亿的天量债务。
曾经的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再勇,借债兴建了23个旅游项目,包括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人工滑雪场。他在六盘水干了3年,就欠下了各路债权人1500亿的债务,相当于当地25年的财政收入。
然而在锒铛入狱之前,这23个旅游项目,也推着李再勇当上了贵州省的副省长。
如今,政府负债已经成了一个众人避之不及的雷区。那么以后,政绩怎么出,领导怎么提?
答案也许就是向淄博看齐。
既能在互联网平台搞出个大新闻,让全国人民喜闻乐见;又能在上级领导那边出风头,证明自己脑子活,有办法,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这种花小钱邀大功的好事,全天下还有几件?
互联网已经取代了土地财政,成为新一代政绩工程的角斗场。
甘肃天水的一夜走红,处处都透着诡异。有伏羲庙,有大地湾,有麦积山石窟,但左选右选,为什么偏偏选中个麻辣烫?又是哪国哪城的市民,好好的班放着不上,扎堆挑工作日跑去大西北吃麻辣烫?
除了刻意为之的营销,我们想不出任何旁的合理答案。
但淄博的火速过气,哈尔滨高悬的债务证明,旅游或许能赚钱,但绝不是可以扭转乾坤的关键点。网红营销能营造一时的轰轰烈烈,但最后究竟能给市民带来多大的实惠,没有人去认真论证。
当然,也不需要去认真论证。经济效益如何另当别论,但各种工作汇报,调研材料,新闻通稿,多半是已经准备好了。
大力出奇迹的政绩工程只会变样,不会缺席,不过是从以前的经济园和开发区,挪到了抖音、微信和小红书上头而已。
天水不会是最后一个,在争取让每个中华名小吃都上一遍热搜之前,轰轰烈烈的人工造景不会停息。
但凡事要往好处想,虽然请策划公司出方案得花钱,请网红扎堆发视频得花钱,在自媒体平台“病毒式”投放也得花钱,但再怎么花,也不可能短短3年就烧掉1500亿。
这或许是唯一值得庆幸的事。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姜汁满头
本文由看新闻网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看新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