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都是高校讲堂上的内容,容易触碰警戒线。没想到,现在的中学校园里也颇不宁静。
前天,在安徽省庐江中学的一场演讲中,学校请来演讲的一位高校教师在设备调试时,因为PPT无法正常打开,于是脱稿即兴讲了一些话,引发台下学生不满。一名学生甚至冲上讲台抢麦,声称他(讲师)崇洋媚外,眼睛里面只有钱,“学习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此事在网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之后,演讲教师已被所在高校停课。最新消息是,庐江中学回应:“我们学生三观很正,学生很勇敢,不会处理学生。”
这位教师当时讲了什么?
网上没有完整视频,但根据现场一些学生文字描述,基本可以还原那位教师的发言内容。
“学生们读书就是为了钱,不要谈什么理想抱负,金钱就是力量,有钱就是一切。”
“我们成绩好的人最好要找外国人,结婚生子,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们杂交出更好的精英。我们如果考了安徽的好大学,你就可以任意选安徽的男人和女人,如果你考了北京的好大学,那么你就可以选全中国的好男人好女人,如果你考了美国的好大学,你就可以挑选全世界的男人女人。”
这样的话,出自一位来到中学校园公开演讲的高校教师之口,确实让人震惊。如果是中年人饭局,酒酣耳热之时,说出这些话,倒不奇怪。油腻的中年,最大的理想确实是赚钱。没有钱,你就是个卢瑟,这是当下最大的现实。这位来自合肥某高校的副教授,貌似已经五十好几,正是油腻至极的年纪。
当油腻中年与热血学生迎头相撞,挨最毒的打,一点不奇怪。
这位学生,网上一片赞扬,所在中学也夸他三观正、很勇敢。确实,一个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敢于跑到台上当众表达,已属难能可贵。不过,他的价值观似乎略显单薄和单一。
但是,这显然不是他的错。在对多元化价值观的接受方面,这一代年轻人,似乎还不如他的父辈。
这位学生说的几句话中,我听到的只是口号,而无一丝一毫的智力和思辨的痕迹。但是当他说出这两句话时,输赢立定。其实,原本他是有机会用更有说服力的语言和动作,来让整个舆论场都支持他的。
也许当时的情境,可能只能允许他说出那几句话。我很期待,如果给这位学生充足的时间,他能说出何等语言?
显然他很难再有这种机会。但是,他已经树立了一个样板:只要一个人觉得另一个人说得不对,只要喊出几句看上去正确的口号,就可以秒杀对方。
这是最可怕的。
今天很多中年人,都是看着国际大专辩论会长大的。风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国际大专辩论会,对中国那代青年影响至深。看看那些熠熠发光的辩题:《 儒家思想可不可以抵御西方歪风》(1988年)、 《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1993年)、《治愚比治贫更重要》(1995年)、《国际网络应不应该受管制》(1997年)……
那真是一个包罗万象、欣欣向荣,各种思想可以自由竞争的时代啊。
莫小看辩论的作用。辩论是思维界的奥林匹克,是对现代公民的素质教育。通过辩论,能够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用合理的规则和方式来表达意见,进行判断。
20年间,国际大专辩论赛培养了一批“辩论明星”,也吸引了一代代青年学生参与,更启迪了公众对真理的追求。那时,社会上普遍可以说理,逻辑还是一个好东西。
可惜,2013年,央视停办了这一比赛,国辩被画上了一个仓促的句号。
国辩停办以来的这十年,对应的刚好是庐江中学上台抢麦学生的小学和中学时光。在价值观成型的年纪,他无缘得见华语世界最顶级的辩论风采。
我为今天这些孩子感到惋惜。如果他们有机会见到那些生气勃勃的年轻人和他们的辩论,他们一定羞于用现在这种简单粗暴的手段击败对手。哪怕那个对手,是今天这个油腻至极庸俗不堪的教师混混。
当口号代替了说理,对社会可能会有多种负面影响。如果人们不被允许自由发言,对不同观点的探讨和对现状的反思必会被抑制,社会会陷入僵化和停滞不前。
如果喊口号代替了说理,也意味着缺乏思考和辩证的能力,意见不能相互碰撞、讨论和协商,最终只能片面地听从群体指挥,使得错误和不公正的决策更容易被实施。
自由表达和说理的能力,更是创新和进步的重要保障。只有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人们才能够自由地表达和分享新想法和新观点,才能够开展创新的实践。中国为何没有产生ChatGPT,这些天有不少文章在探讨,但多基于技术层面,少有人从这个角度去讲深讲透。
就庐江中学事件,我问了ChatGPT,它是这么回答的:
它回答得如何,大家自行判定。
(全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码头青年,原文已被删除)
本文由看新闻网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看新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