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成中国小粉红新目标 高喊要让文物”回家”

自由亚洲电台
2023-09-11
image
在大英博物馆找到了影片主角"玉壶",展板清晰写明,玉壶是在2011年制成,并非影片所指的"中国文物"。(RFA)

中国网络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近日爆红‎,讲述一个所谓的”中国文物”化身为年轻女子想要回到中国的故事。影片再次掀动中国网民的情绪,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中国文物。然而中国文物是如何流散到大英博物馆的?而要归还文物的话,应该要还给谁?有在英华人批评,中国官方刻意无视这些问题,只顾挑动民族仇恨。

“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好久,我迷路了,我不知道怎么样找到回家的路……”一连三集、名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网络短剧,自8月底发布后迅速爆红,短短一周已有3亿人次观看,也使要求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的讨论,被推上风口浪尖。

影片讲述一个“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身年轻女子“逃出大英博物馆”,恳求影片男主角把她“带回中国”的故事。中国年轻网络博主“煎饼果子”和“夏天妹妹”,声称花了三个月时间,在英国实地拍摄和制作。

网络短剧《逃离大英博物馆》视频截图
网络短剧《逃离大英博物馆》视频截图/Youtube/ 水洛冰 @pokaixuanyt7726

网红和官媒一唱一和     挑动网民向大英博物馆讨要文物

影片得到中国官媒加持,《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纷纷专访创作团队,并盛赞:“我们很欣慰的看到,当下中国年轻人对历史和传统的热情,对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视。 ”而在中国网络上,不少网民捶胸顿足、咬牙切齿地说道“我要哭死了啊”、“满满的民族认同感”; “一定要把属于中国的拿回来”、“英国博物馆是世界第一强盗,必须追回中国的古物”。

影片同时红到英国,《英国广播公司》(BBC)、《每日电讯报》(The Telegraph)和《独立报》(The Independent)等媒体,都相继报道事件。

《环时》率先出手    要英国外相难堪

无独有偶,在影片发布前几天,中共喉舌《环球时报》就在社评率先喊出了“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的口号。社评提到,大英博物馆员工监守自盗,使2000件藏品不翼而飞,批评大英博物馆的管理和安全防护存在漏洞。文章又声称,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大多是当年英国趁火打劫,甚至直接劫掠或盗取得来。

在英华人陈亮时接受本台访问时说,《环球时报》的社评,狠批英国有血腥丑陋的殖民历史,实际上和大英博物馆的失窃事件无关,显示党媒并非就事论事,而是借题发挥,作政治操弄。

陈亮时说:“在我看来,这篇文章发表,是在英国外相访华之前。因为近年来中英关系也比较差,我个人的感觉是觉得《环球时报》有点是借这个事情,给英国一点脸色看。”

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都是偷来的?

陈亮时表示,看完《逃出大英博物馆》影片后,只觉恶心。他认为,无论是影片创作团队,还是《环球时报》和中国小粉红,都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

陈亮时说:“这些文物是怎么到大英博物馆的?因为在中国的官方宣传下,他们说这些文物绝大部分是从中国偷过去或抢过去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有学者和专家做过研究和考证,大英博物馆里绝大部分中国藏品,是通过正常渠道拿到的。比如说有一些收藏者到了中国,经过层层转手,通过购买的方法来拿到这些藏品。然后这些收藏者就把些藏品赠予给大英博物馆。”

翻查资料,大英博物馆共有近三万件中国藏品,最初的一百多件中国文物,来自于斯隆(Hans Sloane)爵士的藏品,至19世纪再获弗兰克斯(Augustus W.Franks)爵士捐出3000件中国文物,成为馆方收藏的首批大宗中国文物。至20世纪,随着清朝灭亡、中国局势动荡,许多中国贵族、官员及学者纷纷变卖手中文物换取现金,部分流入了大英博物馆。

混淆文物与工艺品   赚取爱国流量?

值得留意的是,影片《逃出大英博物馆》的主角“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是苏州玉雕大师俞挺在2011年制作的现代艺术品,送交大英博物馆收藏和展出。

自由亚洲电台周五(8日)在大英博物馆,找到了这个玉壶,展板清晰写明,玉壶是在2011年制成,并非影片所指的“中国文物”。而中国媒体《南方周末》也看不下去,发文质疑“混淆文物与工艺品,赚取爱国流量,真的好吗?”,并强调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一大部分来自于百年来的公私捐赠。

陈亮时认为,中国官媒无意认真探讨事实,只顾挑动民族仇恨情绪;网民也无视一个客观现实,就是不少中国文物在国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得以逃过文革浩劫。

归还文物   该还给谁?

英国华人作家马建认为,大英博物馆的失窃事件是严重错误,然而要以此为由高呼“归还文物”,则牵涉文物来源的复杂问题。是被掠夺、偷盗,还是由私人收购,再转赠博物馆?文物要归还给谁?清朝的皇家文物,是否该还给爱新觉罗后人?

他认为官方无意深究这些问题,只在乎以文物作为民族主义利剑,胡乱挥舞。

马建说:“网红无论怎么闹,官方也觉得很好玩,很热闹,但是中国官方不会真正做一些举动,因为对他们并不利。要归还就需要专家了,好,你要哪个,请你指出来。你想要那个陶瓷,还是想要那个玉石?然后我们来追究来源,我们找到当时的卖家,一步一步地问,这个文物应该要还给谁?所以这是很大的工作,可能是十年、二十年、上百年的工作,不是那些网红可以随便叫的。”

口诛笔伐 猎巫式寻找煽动民族主义目标

在英香港历史学者杨颖宇向自由亚洲电台表示,大英博物馆成为众矢之的,然而中国文物散落在英国民间,以及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中。大英博物馆如何代为归还?加上大英博物馆并非英国政府机构,而是法人组织,英国政府以什么权利要求大英博物馆交出文物?具体如何操作?中国官媒都没有触及。

杨颖宇提到,圆明园的12生肖铜兽首,过去都是由财团和商人在海外拍卖会上购得,再捐赠给中国官方。他认为中国官方有其他方式追回文物,却不惜破坏和英国的外交关系,对其口诛笔伐,最终目的是要煽动国民的民族主义情绪,“找完美国找日本,找完日本找英国”。

他认为在官方“洗脑”下,中国民众难免忘记文革浩劫;即使他们跑到大英博物馆游览,也只会加深他们心目中“被八国联军欺侮”、“丧权辱国”的固有印象。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救救工厂:工厂真的卷不动了

浦铭心  2024-11-04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