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金融系统面临的内外风险

张杰
2025-02-16
image
网络图片

路透社近日报道说,在分析了中国官方数据后,发现中国2024年经历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村银行合并浪潮。中国近年爆发房地产行业危机,加上经济长期低迷,许多小型银行因贷款增长放缓和不良贷款激增而受到重创。

中国金融系统2025年的内部挑战

中国小型银行合并浪潮只是中国近年来应对经济问题的最新例子。纽约独立评论人士张杰律师认为中国的金融系统在2025年仍然面临四项重大挑战,包括房地产泡沫,消费紧缩,地方债务和失业率居高不下。张杰律师曾经于1984年至2007年在武汉服务于中国工商银行,熟稔中国金融制度。

张杰指出,无论是中国四大国有银行还是民营银行,它们的利润都在下降、不良资产都在上升。根据巴塞尔协议,银行必须有核心资本的要求,不良资产太高极易诱发系统性风险。“这个是一个大事。这也是让习近平或者是中南海睡不着觉的事,”张杰说。

房地产业的衰退造成银行不良资产的上升。路透社报道说,在过去的十年里,许多小银行积极向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融资工具提供贷款。官方数据显示,去年第三季农村商业银行的坏账比率达到3.04%,几乎是整个银行业1.56%的两倍。

针对失业率的问题,张杰告诉美国之音,“失业问题如果解决不了,还会不断的攀升。虽然中国政府说当前的失业率为17%,之前也有学者说达到了46%。而按照我的估计应该是达到了大概50%。也就是说每两个就业人员里面就有一个可能处于失业的状态。这个形势的确非常严重了。”

新华社1月25日的报道说,中国经济仍然充满“韧性和底气”。放在全球坐标中观察,5%的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经济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体量。报道援引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的话说,“综合近年来多数机构和学者的研究结果,我国现阶段经济潜在增长率仍然保持中高速水平。”

中国金融系统的非经济挑战

在张杰看来,中国金融系统在2025年也面临非经济因素的困难。在政治上,共产党对银行自主经营的干扰造成银行业走回头路。他解释说,中国金融系统经过改革以后,已经逐渐开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是现在重新沦为“党和政府的钱袋。”在社会福利上,张杰认为缺乏妥善的社会福利导致人民不敢消费而引发通货紧缩。

张杰认为外资撤离中国也将是2025的一大问题。他指出,中国过去几年抓间谍和不断打压民营企业,使得资本外流。因为资本有两个特征:一是趋利,哪里可以赚钱就往哪里跑;二是资本最怕风险,哪个地方出现风险它就会迅速撤离。

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9.9%;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却同比大跌27.1%。中国人民日报近日在头版发表题为“外资有没有大规模撤离中国”的文章,强调中国市场已“今非昔比“,“部分没有跟上中国市场变化的外资撤出”,只有快速反应跟上中国市场变化的外资企业才能成功。

张杰说,即将进入第三年的俄乌战争也是中国的金融系统的潜在麻烦。他说,如果北京拒绝与华盛顿和欧盟合作停止暗中支持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美国和欧盟会不会联手对中国的金融系统进行制裁,比如将其踢出SWIFT系统。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中国金融体系就真的是遇到了大麻烦。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能否提升经济?

从2024年开始,北京就接连推出经济刺激方案期望提升景气。今年1月3日到4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工作会议,宣布2025年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国内需求和拉动经济增长。资深金融从业者张杰说,中国央行这一举措是与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政策密切相关的,是为了响应去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的经济工作会议。张杰说,中国央行在2025年伊始就推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因为“目前的经济形势,借用口头语来说有点托不住了,”他说。

新华社报道说,在“适度宽松”的取向下,货币政策空间进一步打开,明年降准降息皆可期。同时,针对房地产、消费等领域,央行也有望推出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资深金融业者张杰认为是由于早先的经济振兴方案并未奏效,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成为最新的尝试。他说,“但是很诡异的是,无论怎么刺激它,这个就像有有功力的人一样,经济状况不为所动。这个就很麻烦。中国的经济这种低迷的状态决定了中国的央行必须要出手,通过所谓的适度宽松的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增长。”

“适度宽松”的四个可能动作

张杰表示,中国央行如果实施适度宽松政策可能需要至少采取四个动作。第一个是降准降息:所谓“准”就是存款准备金,而“息”就是利息,这样才能保持整个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否则没有流动性,企业没有资金就无法扩大生产。降准降息也是为了保障金融总量的稳定增长。其次要提供金融支持,为地方政府高额的债务纾困。

第三个是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的金融风险,指的就是房地产领域的风险;第四个还是要继续开放、吸引外资。另外,要扩大内需,就要鼓励消费。

为了刺激经济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在2024年已经两度下调了利率,最近的一次是去年9月底,将基础利率从1.7%降到了1.5%。英国《金融时报》的分析认为,中国优先考虑利率调整的作用,适度宽松政策的出台力度不小,意义也很大,它标志着中国货币政策出现了重大的转变。

不过,张杰对中国是否能放弃贷款增长的量化目标仍然持质疑态度,他认为目前的经济局势仍然充满不确定性,还不能用完全的理性去看待中国金融的问题。

猜你喜欢

一辈子都没能离开小镇的人

吕张中  2025-02-18

在深夜的图书馆中转人生

小昼  2025-02-17

编辑推荐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