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伊以两国的奇特关系

嘎弩
2024-04-16
image
以色列与伊朗

当前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与以色列国之间无正式外交关系,但历史上,波斯民族与犹太民族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伊朗帝国曾经是穆斯林世界中第二个承认以色列的国家,仅次于土耳其。然而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两国成为敌对国家。

走出“巴比伦囚徒”

以色列的犹太民族和伊朗的波斯民族都是中东地区的古老民族,两个民族的交往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

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在中东黎凡特地区建立了以色列王国。

公元前626年,起源于伊拉克的迦勒底人建立了新巴比伦帝国。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率军攻克犹太王国都城耶路撒冷,所罗门圣殿(即第一圣殿)惨遭焚毁,犹太人被押往巴比伦为奴,史称“巴比伦之囚”。

巴比伦囚徒
巴比伦囚徒 (图:维基)

波斯人在公元前2000年进入了今天伊朗的境内。公元前550年波斯部族首领居鲁士建立了波斯帝国,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攻占了巴比伦城,新巴比伦王国灭亡。

居鲁士当即颁旨,释放“巴比伦之囚”,允许他们回归故土。

于是,犹太人重返圣地耶路撒冷,并重建了圣殿(即第二圣殿)。犹太人为了感恩居鲁士对他们的解救,将居鲁士尊称为“救世主”。这一历史磨难也促进了犹太教的形成。 

犹太人再次流离失所

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被亚历山大大帝所灭。而复国后的犹太人也历经了亚历山大大帝的入侵、托勒密王朝的管辖和塞琉古帝国的统治。

公元前65年,巴勒斯坦地区被罗马帝国占领,基督教占据了统治地位,犹太人遭到虐杀与驱赶,在波斯人宣布背弃犹太人后,失去最后支持者的犹太人开始大规模地离开故土过上流亡生涯,直到二十世纪的以色列建国。

在伊朗支持下的以色列复国

穆罕默德-礼萨沙·巴列维是伊朗最后一位国王,1941年继位。作为一个世俗主义的穆斯林,巴列维坚持推行现代化和世俗化的政策,一直与传统的穆斯林群体发生冲突。

国王巴列维
伊朗最后的国王巴列维(图:维基)

1947年,联合国巴勒斯坦问题特别调查委员会(UNSCOP)成立,伊朗成为其11个成员国之一。委员会中有8个成员国支持巴勒斯坦分治计划,而伊朗、印度、南斯拉夫则表示反对。

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以33国赞成,13国反对(包括伊朗),10国弃权,表决通过了巴勒斯坦分割方案。

1948年5月14日,英国停止对巴勒斯坦的托管,当天以色列宣布建国,但是次日阿拉伯国家即组成联军入侵以色列。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伊朗对以色列抱有一定程度的同情,但同时也表示不愿介入阿以冲突。

以伊建立友好关系

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伊朗给予以色列国“事实上的承认”,成为继土耳其之后,穆斯林世界中第二个承认以色列的国家。

以色列还利用伊朗作为一个中转站,把伊拉克的犹太人送往以色列。

但以伊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努力却受到了来自阿拉伯国家和伊朗国内宗教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

在一些阿拉伯国家的挑动下,伊朗摩萨台政府与英国关系恶化,软禁了国王巴列维,关闭了驻以使馆,并断绝与以色列外交关系,以此作为报复美国和英国。

1953年,美英发动政变推翻了伊朗的摩萨台政府。国王巴列维获得自由。之后,伊朗政府与以色列的关系进入了蜜月期。

与此同时,伊朗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也不断恶化,伊朗国内的穆斯林宗教势力也开始抬头。

由于伊以两国政府同时面临安全问题和共同的利益,这一时期以色列与伊朗关系密切,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相互支持。

双方人员互访频繁,以色列领导人本-古里安、梅厄夫人、贝京、达扬、佩雷斯和拉宾等都曾到访问过伊朗。以色列航空开辟了特拉维夫和德黑兰之间的直航业务,也增进了两国人民的交往。

从1959年起的二十年中,以色列80%至90%的原油来自伊朗,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从伊朗进口的石油不仅可以满足本国需求,而且还出口西欧。

作为利益交换,以色列也帮助伊朗发展农业技术并向伊朗出口武器装备。

在军事上,以色列帮助伊朗建立和训练特务机构“萨瓦克”,并进行军事和情报合作。以色列甚至提议与伊朗联合研究核武器计划,但遭到伊朗国王巴列维的拒绝。

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伊朗巴列维政府表面上保持中立,私底下却偷偷帮助以色列。

霍梅尼结束流亡 夺下伊朗控制权

由于巴列维国王试图进行西方式的改革开放,触及了宗教势力的既得利益,遭到了霍梅尼为首的宗教保守势力强烈反对。

霍梅尼
1979 年 1 月 13 日,约 40 万人在德黑兰大学集会。图左为霍梅尼画像(图片:Getty Images)

此后,霍梅尼领导伊朗国内宗教势力开展了一系列反国王和反世俗集会,并将矛头同时指向了与伊朗国王当局间关系甚密的美国和以色列。

1979年1月,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亲美的巴列维国王被迫流亡国外,而宗教领袖霍梅尼则结束长达15年的流亡生活,由巴黎回到德黑兰,他废除了君主制度,宣布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并采取反犹太主义政策,切断了与以色列的一切官方联系,对以色列实施制裁。

霍梅尼公开宣称,以色列是“伊斯兰教的敌人”,是“耶路撒冷的非法占领者”。美国是“大撒旦”。

同年2月18日,伊以正式断交,伊朗当局关闭了以色列驻德黑兰大使馆,并将其移交给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同年10月,伊朗流亡国王巴列维前往美国治病,德黑兰穆斯林群众愤而占领美国使馆,扣留使馆人员,史称“伊朗人质危机”,自此美国与伊朗断交。

以色列不忘旧情暗中帮助伊朗

1980年9月,伊朗与伊拉克爆发战争,伊朗暂时放过了以色列,这让以色列有了喘息的机会。但以色列并不希望伊朗失败,因为相比于伊朗,如果伊拉克一旦获得两伊战争的胜利,必将极大地鼓舞阿拉伯民族主义,对以色列构成更大的威胁。

两伊战争爆发后,以色列国防部长公开力促美国摒弃前嫌,对伊朗提供援助,并宣称,以色列愿向伊朗提供援助以换取伊朗对以立场的改变。

在以色列的游说下,美国默许了以色列的要求,以色列除了通过第三方渠道直接向伊朗提供武器,还派遣了至少一百名顾问和工程师驻扎在德黑兰北部的秘密营区。

根据特拉维夫大学杰夫战略研究所估计,两伊战争期间,伊朗大约有80%的武器购自以色列,以色列对伊军售总额大约有5亿美元,大多数是以伊朗石油的方式支付给以色列。

甚至直到1987年,以色列总理拉宾依然坚称:“伊朗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我们不打算改变我们的立场”。

尽管以色列为伊朗提供了大量武器,但霍梅尼在公开场合不承认,称:“关于伊以武器交易的说法是‘犹太复国主义的谎言’”。

伊朗消灭以色列的愿望不变

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相继结束,使得阿拉伯世界发生分裂,伊拉克国力大伤,加之苏东剧变,使得伊以利益的共同点减少,两国由秘密合作走上公开对抗。

1989年6月3日霍梅尼病逝,总统哈梅内伊接任伊朗最高领袖。

哈梅内伊
哈梅内伊(右)在1989年成为了伊朗最高精神领袖。(Getty Images)

而历任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政府依然坚持对以色列不予承认的原则。

1993年9月,巴以签订《奥斯陆协议》,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指责“巴解组织犯下了卖国罪”,造成了伊斯兰世界的分裂,并呼吁伊斯兰组织对以色列发动圣战。

1998年5月3日,哈梅内伊在德黑兰会见哈马斯领导人亚辛时表示,伊朗将继续支持哈马斯的反以斗争,并称以色列是殖民势力在中东地区留下的恶性肿瘤。

2005年,伊朗强硬派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上台后,推行更为强硬的对以政策。

2012年8月17日,内贾德公开称,以色列是—颗即将被消灭的“毒瘤”。

去年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后,也门胡塞叛军出面支持哈马斯,舆论普遍认为伊朗为哈马斯及也门胡塞叛军提供了军援。

今年的4月1日,以色列军机以导弹摧毁了伊朗驻叙利亚大马士革领事馆,空袭造成 7 名革命卫队成员死亡,其中包括在伊朗境外开展 行动的圣城部队的两名将军。伊朗当局发誓将对此进行报复。

4月13日(星期六)晚上,伊朗军方突然对以色列发动了史无前例的袭击, 300多个无人机和导弹分别从伊朗本土及其代理人(伊朗的盟友黎巴嫩真主党和也门胡塞叛军)飞向以色列境内的重要空军基地,但据报道其中 99% 在以色列领空外就被击落。

各国对此表示担忧,呼吁双方克制,以避免这场发生在中东的战争空前升级。

伊朗武装部队参谋总长巴格瑞表示“伊朗的行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伊朗无意继续这次行动,”但他警告以色列避免采取进一步对抗伊朗的行动,否则招致的回应恐“更加严厉”。

据一些专家分析表示,传统上,以色列对任何对其领土发动的攻击“零容忍”,因此,两个互相怀有深仇大恨的敌国绝不会就此打住,以色列内塔尼亚胡“不能不采取行动”。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救救工厂:工厂真的卷不动了

浦铭心  2024-11-04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