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號的五個未解之謎

良辰
2023-03-22
image
泰坦尼克號(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泰坦尼克號在首航橫渡大西洋沉沒。在1912年4月15日凌晨與冰山相撞後不幸沉沒,2,224名乘客中,1,517人遇難。

100多年後,泰坦尼克號的殘骸,位於加拿大紐芬蘭海岸約350海浬的海底,受到嚴重腐蝕,可能在未來40年內完全消失。

圍繞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有許多陰謀論,但以下五個真正的謎團,或許永遠無法揭開。

泰坦尼克為何全速行駛?

眾所周知,當瞭望員在1912年4月14日晚間發現冰山時,泰坦尼克號正幾乎全速前進。當時的速度約為22.5節,僅比其最高速度23節低0.5節。

儘管收到了鄰近船隻發出的冰山警告,泰坦尼克號的船長愛德華‧史密斯,仍然讓泰坦尼克號高速穿越大西洋。

那麼,為甚麼它要在能見度低的夜晚,以如此快的速度穿越已知的冰山區域呢?

1997年James Cameron導演的電影《泰坦尼克號》中,白星航運公司主席Bruce Ismay敦促史密斯船長加速行駛,以便提前進入紐約,「成為頭條新聞」。這一幕是根據頭等艙乘客和倖存者Elizabeth Lindsay Lyons,無意中聽到的真實對話改編的,她在沉船事件後作證。

她的證詞表明,Ismay想打破泰坦尼克號的姐妹艦奧林匹克號,在前一年從南安普頓到紐約的首航中創造的記錄。

奧林匹克號1911年6月14日從南安普敦起航,在法國瑟堡和愛爾蘭皇后鎮停靠(與泰坦尼克號的航線相同),6天後,於6月21日到達紐約。

Lyons夫人說:「我聽到他(Ismay)說了一句話。『我們將擊敗奧林匹克號,在星期二到達紐約』。」

2004年,一位美國工程師提出了另一個說法,稱泰坦尼克號底部船艙的煤火熊熊燃燒,說明泰坦尼克號必須比原計劃更快到達紐約。

按照俄亥俄州立大學Robert Essenhigh的說法,泰坦尼克號的記錄顯示,泰坦尼克號六號煤倉發生了火災。為控制火勢,船員快速將煤取出並放入鍋爐,導致船速加快。

Essenhigh認為,泰坦尼克號的船員不可能試圖打破穿越大西洋的記錄,因為這艘船追求的是舒適,而不是速度,航行前就是這樣宣傳的。

愛爾蘭記者Senan Molony,在2017年的記錄片《泰坦尼克號:新證據》中也是這麼說的,他說泰坦尼克號「不應該出海」,據說是因為大火削弱了它的船體,使之無法承受冰山的撞擊。

為何加州人號對求救信號置之不理?

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後,很明顯船正在下沉。史密斯船長讓他的船員發射信號彈,並向附近的船隻發送無線電信息,希望能得到援助。

泰坦尼克號沉沒時,附近最近的船是加州人號,這是一艘開往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的較小的蒸汽船,船長是Stanley Lord。這艘船沒有任何乘客,有足夠的空間給泰坦尼克號上的人。

由於擔心撞上「冰原」(海洋中的大面積平坦冰層),Lord船長在4月14日晚10點20分左右,將「加州人號」停航過夜,這大約在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的80分鐘前。

當時的位置記錄顯示,加州人號位於泰坦尼克號東北方向約19英里處,但英國對災難調查後,判斷它離得更近,只有六英里遠。

比加州人號還遠的卡柏菲亞號,英勇無畏,在險惡的冰水中航行了58英里,營救了泰坦尼克號的倖存者。

不幸的是,卡柏菲亞號在泰坦尼克號沉沒兩小時後才抵達,但加州人號本可以在這之前抵達,它為甚麼沒有抵達呢?

那天晚上早些時候,在泰坦尼克號發生碰撞之前,加州人號的無線操作員Cyril Furmstone Evans,曾與泰坦尼克號聯繫,發出冰情警告。

泰坦尼克號正在值班的無線報務員Jack Phillips,收到了警告信息,但他叫Evans「閉嘴」,因為這干擾了他接受800英里外開普雷斯中繼站的乘客信息。

也許是被這無禮的斥責所激怒,Evans關掉了他的無線設備,睡覺去了,因此他無法收到泰坦尼克號隨後發出的緊急信息。

然而,這並不能解釋為甚麼「加州人號」的船員,看到了空中的信號彈也不去回應,尤其是他們知道泰坦尼克號就在附近。

加州人號的二副Herbert Stone說,他看到了幾個信號彈,並通知了Lord船長。

據稱,憂心忡忡的Stone當時說「一艘船不會在海上無緣無故地發射信號彈」,但他後來告訴調查組:「我想,也許這艘船在與其他船隻聯繫,也可能它在向我們發信號,告訴我們它周圍有大冰山。」

Stone向Lord船長傳達了信號彈的事,但最終船長沒有採取行動,這個決定必然造成生命的損失。

麵包師是怎麼活下來的?

泰坦尼克號獲救的人當中,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33歲的Charles Joughin,他出生於柴郡,是船上的首席麵包師。

Joughin曾命令他的手下給救生艇配備麵包補給,他在泰坦尼克號上一直呆到它下沉的那一刻。

他爬到了泰坦尼克號的船尾,抓住了安全欄杆,當船頭下沉時,他在船的外側。

他告訴英國調查委員會:「我相信我的頭部根本就沒在水裡,只是被打濕了。」

令人驚訝的是,儘管在低於冰點(28°F或-2°C)的水裡呆了兩個小時,Joughin還是活了下來,大多數人在水裡呆不了30分鐘,就會死於體溫過低,那麼他是怎麼活下來的?

有人認為,Joughin保持頭腦冷靜,並且不停地划水,增加了他的生存機會。

經過兩個小時的「划水和踩水」後,Joughin被拉到翻倒的B號摺疊救生艇上,除了雙腳腫脹外沒有任何不適。

B號和其他救生艇後來被接卡柏菲亞號接走,Joughin後來移民美國,於1956年去世,享年78歲。

救生艇為甚麼不夠?

泰坦尼克號最讓人詬病的,是救生艇的數量不夠。如果有的話,即使不是全部,起碼也能多救幾百人。

泰坦尼克號有2,224人,只有20艘救生艇,總共可以容納1,178人,剛好超過總數的一半,但有兩艘救生艇沒有啟動。

關於為甚麼沒有更多的救生艇,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泰坦尼克號的設計者認為,太多的救生艇顯得甲板雜亂無章,並擋住了頭等艙乘客觀海的視線。

泰坦尼克號的示意圖顯示,救生艇大多放在前面的軍官長廊和後面的二等艙長廊上。但頭等艙的長廊幾乎完全沒有救生艇,乘客漫步時,兩邊的海景一覽無餘。

現在看來有點難以置信,顯然泰坦尼克號注重的是宏偉和豪華,而不是安全。

此外,當時並沒有預料到,泰坦尼克號的救生艇要容納所有乘客。如果泰坦尼克號遇到甚麼麻煩,救生艇的作用是將乘客轉移到救援船上。

不幸的是,一些船員錯誤地認為,救生艇承受不了裝滿乘客的重量,許多救生艇都沒有滿員。

值得注意的是,泰坦尼克號的救生艇安全規定已經過時了,這個規定是20年前制定的,當時最大的郵輪是一萬噸。泰坦尼克號是四萬六千噸,多了四倍以上。

也許更重要的是,想不到泰坦尼克號會沉沒。白星航運公司1910年的一分宣傳手冊中,提到泰坦尼克號和姐妹船奧林匹克號:「……這兩艘美妙的船被設計成不會沉沒的」。

史密斯船長自己也說過:「我無法想像有甚麼情況會導致船隻沉沒。我無法想像重大災難會發生在這艘船上。現代造船業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

史密斯船長的下落

史密斯船長在泰坦尼克號沉沒的當晚去世了,但他到底發生了甚麼卻成了一個謎。

史密斯曾計劃,將泰坦尼克號作為他退休前的最後一次航行,卻「隨船沉沒」,這是當時的航海傳統。

但對於人們在哪兒最後見到他,以及他是怎麼死的,倖存者們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在Cameron 1997年的電影中,由英國演員Bernard Hill扮演的史密斯,把自己關在泰坦尼克號灌滿水的駕駛艙里,據說這是根據一些倖存者的證詞。

一位頭等艙乘客Robert Williams Daniel說:「我看到史密斯船長在艦橋上,我目不轉睛地看著他。我跳下的甲板被淹沒了。水慢慢上升,現在已經到了艦橋的地面,然後又到了史密斯船長的腰部。我再也看不到他了。他英勇赴死。」

其他倖存者,包括無線操作員Harold Bride,說他們看到他從船上的某個地方跳下去;而其他人則說史密斯抱著一個嬰兒游到了救生艇上。

正如作家Wyn Craig Wade在他1992年出版的《泰坦尼克號:一個夢的終結》一書中寫道,史密斯船長「至少有五種不同的死法,從英勇的到可恥的」。

不管怎麼死的,史密斯的屍體從未被發現。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