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跟你一樣,現時正在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我也一樣。根據墨爾本大學在 COVID-19 疫情過後進行的全國雇員調查,每三位 54 歲以下的澳洲在職人士當中,便有一位曾經考慮辭職。
疫情過後,我看許多人都在重新審視自己的就業方向。我們這些在多元文化背景當中成長的人,要在職場找到自己的位置,別具挑戰。
我的父母在八十年代從廣州移民到美國。正如許多新移民朋友一樣,他們為了全家有更好的生活而移居海外。在這種情況下,工作對他們便有著特別的意義。工作代表的是無私奉獻,為了在同一屋檐下供養三代人,在所不惜(所以我今天能夠分享自己的故事)。兩年前,當我跟父母透露自己正在考慮放棄人才招聘方面的穩定工作而轉行時,便觸發了一次比原本預期中更深長、更嚴肅的對話。
雖然我決意要尋找自己認為有意義的工作,但要找到既能帶來滿足感、又能達到個人目標的工作並不容易。我的父母認為,職業有貴賤之分。在我的家人眼中,從事醫療保健界、商界和工程界的工作方可成為人上人,從事體力勞動或服務他人的工作則低人一等。在美國和澳洲從事八年不同行業的人才招聘之後,我認為這種「職業分貴賤」的看法很容易累己累人。
要找到適合的工作,只需要知道自己奮鬥的目標,而毋須顧慮太多其他人的期望。有人重視彈性上班時間,也有人希望工作能夠有助改善其他人的生活。如果你希望兩者兼得,也有適合的選擇。
我為照護支援行業物色人才時,發現需要以直接、一對一的方式照顧長者和身有殘障人士的工作最有意義。
投身照護支援行業的人來自各行各業。如果你認為直接個人護理並不適合,行內也有行政、專職醫療等等許多其他職位。我留意到,求職者往往不知道照護支援行內有多種的職位,而且又有晉升機會,上班時間又有彈性。此外,照護支援行業工作穩定,薪金也不錯。
我曾經為技術移民和留學生提供就業輔導,使我親身體會到文化背景如何影響我們對工作的看法,我們的成長經歷如何影響自己就業的抉擇以及對各行各業的看法。每當聊到這個話題時,大家往往會認為不是人人都可以追求自己的夢想和尋找人生意義。固然, 追求夢想職業不應是我們心血來潮時的輕率決定。然而,選擇有意義和適合自己生活方式的工作所帶來的滿足感,往往是無法以金錢來衡量的。
考慮就業抉擇時,需知道不同的文化背景也能給予有用的方向。我從家人身上學會敬業樂業,知道我在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不僅是為了自己,而且更是為了家人和社群。在照護支援行業當中,能夠了解不同文化和通曉不同語言是非常有用的,你可以為團隊帶來寶貴的經驗、提出深刻的見解,並且促進大家的關係和改善溝通。
所以,請記住很多人跟你一樣,現時正在考慮轉行。不妨花時間思索自己的價值觀和興趣。不要害怕在他人期望以外尋找自己的成功事業。能夠在自己的文化背景和追求切合自己價值、興趣、目標的事業之間取得平衡,是一大成就。
如果你有興趣了解照護支援業內各種有意義的工作,請參閱careandsupportjobs.gov.au。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