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雅安山洪致14死25失聯:預警後,他們仍難相信災難會發生

飛天小豚
2024-07-24
image
山洪泥石流災害救援避險處(圖源@央視新聞視頻截圖)

儘管雅安漢源縣馬烈鄉新華村提前啟動了緊急避險方案,於19日晚將沿河居住的村民轉移安置到廢棄的新華小學,但許多村民並不相信災難真的會發生。有的人在安置點睡得不習慣,偷偷跑回家了,有的人擔心家裡存放的現金和財產,偏要回去守着。在許多村民看來,村中的兩條河都不過是「細水溝」,這麼多年下雨從沒漲起來過,過去的生活經驗限制了村民對山洪的想象,人被捲走前,「都覺得雨再怎麼大,水也是一點一點漲起來的,需要時間。」

睡夢中的山洪

對於在馬烈鄉新華村待了一輩子的李蘭來說,今年的雨有些特別,「稀稀拉拉的,每天都在下」,近半個月,出門總是伴着雨的。馬烈鄉位於四川盆地西緣,靠近青藏高原,海拔在1700m以上,從漢源縣城出發,要開一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到達這裡。溝壑縱橫的山谷,使這裡的氣候迥異於百里之外降水豐富、素稱「天漏」的雅安,年降水量不過800毫米,降水少而不均。李蘭注意到,今年的雨下得多了,路就更難走,「山上、公路都被水汪着了,有的地方還塌陷了,出現了明顯的裂縫」。

四川雅安山洪致14死25失聯:預警後,他們仍難相信災難會發生
山洪泥石流災害發生地新華村

7月20日凌晨兩點,李蘭在迷迷糊糊中聽到雨聲,「不知道是不是雨聲,轟隆隆像雷一樣響,把我震醒了」。李蘭今年六十二歲,丈夫去世了,兒子女兒都在外打工,她獨自住在新華村一組的房子裡,雨下得她有些害怕,滂沱的水流澆注而下,將窗戶都糊住了,看不清外面的景象。李蘭的房子地勢較高,距離河流有近百米,她不太擔心,很快就再次睡去了。等到第二天早上八點醒來的時候,一切都變了。

四川雅安漢源縣「7·20」暴雨災害新聞發布會的通報寫道,7月20日凌晨2點左右,漢源縣馬烈鄉新華村出現點暴雨,最大小時雨強達53.8毫米,19日20時至20日8時累計降雨量達107.5毫米。受點暴雨影響,馬烈河突發大水,導致新華村1524人受災。

四川雅安山洪致14死25失聯:預警後,他們仍難相信災難會發生
山洪泥石流災害救援避險處(圖源@央視新聞視頻截圖)

據漢源縣應急管理局通報,經初步排查,此次山洪造成30餘人失聯,40餘處房屋、60餘公里道路受損。經全力搜救,截至22日14時30分,已搜尋到遺體14具,仍有25人失聯。災區人員轉移安置工作也在進一步推進,前期安全轉移的412名受威脅群眾中,有145人系臨時就近避險安置,隨着天氣和轉移條件的改善,這批群眾已妥善轉移到安置點。目前,災區各安置點食物、飲用水等生活必需品充足。

「他們都被捲走了。」李蘭說,活着的村民,幾乎沒人目睹一切是怎樣發生的,但從隻言片語中拼湊到的是,凌晨下的暴雨引發了山洪,這些攜滾石和泥沙的混濁漿流具有極強的破壞力,從山谷高處衝下來,瞬間堵塞了河床,擊垮沿河房屋,帶走了睡夢中的村民,後來李蘭和其他村民交流,那天夜裡,他們都沒聽到喊叫或求救。

四川雅安山洪致14死25失聯:預警後,他們仍難相信災難會發生
災害救援現場(受訪者供圖)

多位受訪村民告訴本刊,遇難的村民主要是新華村三、四、五組的村民。因外出工作倖免於難的三組村民張春貴介紹,三四五組村民的房子基本上都是沿河而建,距離河流只有二三十米左右。「這不僅是山洪,還是泥石流。」張春貴返鄉後看見,河床充斥着雜亂的巨石堆,淤積的泥沙漫了出來,呈扇形衝出河谷,蔓延至兩岸,莊稼地里一片被洗刷過的痕跡,而村里一座老舊的雙拱石橋,也被泥沙樹枝等雜物塞住,污濁的水流從橋上越過去,噴涌而下。

四川雅安山洪致14死25失聯:預警後,他們仍難相信災難會發生
山洪泥石流災害事發現場(受訪者供圖)

「認不出來了,我們的房子、我們的田地,好像從來就沒存在過。」張春貴說。

被輕視的預警

7月19日下午,漢源縣氣象台發布暴雨藍色預警信號,並在20日凌晨1時28分更新暴雨橙色預警信號為暴雨紅色預警信號,提醒群眾注意防範山體滑坡、泥石流、山洪等次生災害。而馬烈鄉新華村的多位村民反映,19日晚山洪發生前,新華村村幹部就已經開始組織沿河居民轉移,到廢棄的新華小學避難,新華小學距離村中河流數百米遠,相對安全得多。

曾任新華村村委會主任的王翔告訴本刊,由於漢源縣屬於山洪泥石流高發地區,每年到了雨季都會提前準備應急預案。今年監測到暴雨預警後,村中很快就組織了轉移安置,但少部分村民當天晚上還是選擇了返回家中。

四川雅安山洪致14死25失聯:預警後,他們仍難相信災難會發生
災難事發現場

「很多人都不相信,包括我也不信。」張春貴介紹,村中有兩條河,分別被當地人叫大窯溝和新華溝,大窯溝發源於十里之外的轎頂山,河流細細的,寬處四五米,窄處兩步就能跨過,即使是往年多雨的夏季,漲水也不明顯。而新華溝算是村中的水溝,「一年有一半的時間都是乾的」,在他看來更是不足為患。

漢源縣雖是洪澇多發地,但在新華村居民的記憶中,上一次有印象的洪澇要追溯到1998年。張春貴今年六十多歲了,他回憶,即使是1998年的那次洪水,也沒有給新華村造成人員傷亡。「在我們的經驗里,都覺得雨再怎麼大,水也是一點一點漲起來的,需要時間。」身為三組的村民,他曾經覺得自己的房子非常安全。「這些房子雖然很多建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但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後都修繕過,房子質量不錯,比較穩固。而且房子建的地段比河流高個五六米左右。我有個鄰居的房子建了三層,有十幾米高,房頂和河流落差有二十多米。」正是因為多年對於雨季河流的觀察,不少村民對預警和轉移安置都不以為意。

四川雅安山洪致14死25失聯:預警後,他們仍難相信災難會發生
泥石流救援現場(受訪者供圖)

山洪突發性強,而山區因山高坡陡,溪河密集,短時強降水後降雨迅速轉化為具有衝擊力的地表徑流,由於流速大,破壞性強,能迅速成災,造成嚴重危害。大窯溝位處山區,流域平均坡度在27度左右,險峻的地勢條件讓暴雨後的漲水速度遠超當地村民的想象。大窯溝是馬烈鄉流域內的主幹排水通道,19-20日遭遇點暴雨後,承擔了突如其來的水流壓力,而新華村又位於該河中游的谷地,地勢相對平緩,更容易受到衝擊。7月20日15時39分,衛星影像對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新華村暴雨泥石流災害進行監測,影像顯示大窯溝該段水面明顯變寬,寬度達到30米左右,新華村沿大窯溝兩側多處房屋受損。

這次山洪災害中,張春貴有七位親戚失蹤,包括他的伯母、堂妹、堂妹夫,年齡在50來歲到80來歲,「主要是老年人」。周春貴聽親人說起,這次失聯和遇難的村民大部分是老年人,「他們平時不太會用手機支付,家裡存放了大量現金,擔心自己去了安置點被偷了。還有些老年人比較固執,不相信山洪的威力,覺得在安置點住不習慣。」

王翔回憶,7月20日凌晨山洪爆發前,有村幹部曾讓一個村民將返家者叫回安置點,結果那位村民回家後倒頭就睡,最終也成為了失聯者之一。

四川雅安山洪致14死25失聯:預警後,他們仍難相信災難會發生
泥石流災後救援工作有序展開(圖源@四川觀察)

王翔說,新華村在馬烈鄉「算是發展得比較好的」。「這樣說雖然不太好意思,但我們這的人確實比較勤快。」新華村不過35平方公里,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約為1136人,但卻有大大小小數十個家庭農場,有養魚、養山豬、養獐子的,還盛產花椒、玉米和紅薯。

張春貴就是養獐子的,他外出做生意多年,便把家中閒置的房子改為了養殖場,從2015年運營至今,養殖場的生意已經相當成熟。山洪發生前,他有五十多頭獐子,價值數萬到十餘萬不等。山洪爆發後,養殖場被夷為平地,損失了上百萬元。他感嘆,幸運的是飼養員在山洪爆發前及時離開了,「財產損失已經跟村里上報了,我不去想,現在人命是最寶貴的。」

一位失蹤的村民叫楊國軍,是新華村的養殖大戶,經常在抖音上分享自己的養豬日常。失蹤後,有熟人在網上發布了他的尋人啟事,引起了網友的關注。有媒體找到了他的社交賬戶,上面的自我介紹寫道,「致力於養殖黃牛、藏香豬、野豬、土豬,堅守『專注、專業』的養殖文化和精神,推崇自然養殖、放養養殖。」山洪爆發後,「人和房子都不在了」。

四川雅安山洪致14死25失聯:預警後,他們仍難相信災難會發生
泥石流災後救援工作有序展開(圖源@四川觀察)

李蘭家裡沒有養殖場,只有四五畝地,她年輕時候開過飯館,在縣城打過工,年齡大了之後又回到新華村,獨自守着自家幾畝薄田,在村中算是經濟條件較差的。「我的花椒樹、核桃樹、玉米地,全都毀了。這是我一年到頭唯一的收入來源。」李蘭用絕望的語氣說,隨即又嘆了口氣,仿佛安慰自己般自言自語道,「但我還活着,這已經很好了。」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三聯生活周刊

猜你喜歡

颱風康芮侵台釀1死205傷

米蘭  2024-11-01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