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時逢中共前領導人華國鋒誕辰100周年,中共官方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了高規格的座談會。中共政治局常委王滬寧與韓正親自到場,王滬寧發表了演講,高調稱讚華國鋒,毛澤東的孫子毛新宇、劉少奇之子劉源等也出席了這場座談會。紀念會的規模以及對華國鋒的讚美引起各方猜測與議論,習近平究竟在向全國傳遞甚麼樣的信息?有部份分析人士認為,當局對華國鋒的態度其實是對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一個象徵性的否定,是回歸毛時代的重要一步。
王滬寧高調稱讚華國鋒
據大陸官媒報導,王滬寧在發表的講話中,稱華國鋒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曾擔任黨和國家重要領導職務,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奉獻了畢生精力。他歷數華國鋒參加革命歷史,直到「一舉粉碎四人幫」,「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社會主義事業」。表示,「黨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做出的重要貢獻」。
王滬寧總結稱,「華國鋒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的重要貢獻,將永載史冊。」
對照2011年華國鋒90誕辰,是由山西民營企業操辦,在北京交城山飯店舉行紀念座談,出席者只有親屬故舊和一些文史學者;這次的百年座談會是由中共中央操辦,出席者除親屬之外,還有黨政軍各方人士出席,例如中共中央組織部長陳希、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等人,可以說是首度如此高規格舉行。
其實在華國鋒去世後,官方評價開始有了變化,評價幾乎越來越高。一些觀察人士表示,對這位在中共政壇猶如「隱形人」,中共中央為他高規格舉行紀念座談已是破天荒,但更出人意表的是中共中央還對華國鋒作出了極高的歷史評價。
在中共看來,不論時代如何發展、條件如何變化,對黨忠誠始終是第一位的要求,而華國鋒的政治品格與性格特質,或為此提供了更為生動的註解與借鏡。
在紀念華國鋒的同一天,習近平出席了「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要求「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新華社》分析,習近平在「兩個一百年」的關鍵時刻首次提出「樹立正確黨史觀」,具有深意。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習近平出席黨史會要求重新評價黨史上的重要人物,第一個選擇就是華國鋒。
中共為何高調紀念華國鋒?
觀察人士認為,中共在建黨百年之際,推舉華國鋒當樣板標竿,對人民進行思想改造,並弱化鄧小平的政治遺產,藉此連結毛澤東與習近平,定位習近平正宗統治的「嫡系」地位,進而樹立習近平在二十大延續執政的正當性。
台灣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召集人林郁方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華國鋒是毛澤東的指定接班人,中共當局高調紀念華國鋒是為了讓習近平跟中國共產黨「國父」毛澤東做連結,讓人民知道習近平才是毛澤東以來、中共正宗「嫡系」的統治者,並為他二十大順利延續執政鋪路。
林郁方說:「毛澤東跟華國鋒之間的連結是,毛澤東代表共產黨正統,所以你支持毛澤東就應該支持習近平,支持習近平就應該支持華國鋒,可是習近平跟毛澤東之間沒有連結,毛澤東還在世時,習近平在政治舞台上還沒有重要地位,所以他要透過一個人去連結,這個人就是華國鋒。」
曾任教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中共黨史的林保華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指出:「過去鄧小平否定華國鋒就等於否定毛澤東,現在紀念華國鋒等於說毛澤東做的是對的,包括文革是對的。第二個,是利用這種方式,把政局同情華國鋒的這批人拉到自己這邊來,有這兩個目的。」
他說,安排毛澤東的孫子毛新宇出席紀念會也是相同的道理,藉著毛新宇來象徵肯定毛澤東並打擊反習勢力。
據美國之音報導,政治學博士、獨立時評人吳強認為,中共把華國鋒當作 「吉祥物」,華國鋒其實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忠誠於黨」的人物,他是徹頭徹尾的毛澤東追隨者,但也是個務實的人,而現在習近平就是需要這一品質的人。
林郁方也認為說:「共產黨正統思想面臨很大挑戰的時候,我覺得他們(中共)現在在創造一個樣板人物,一個他們可以放心的樣板人物,這個人總不能還活著,這個人顯然不應該是趙紫陽,也不應該是胡耀邦,也不應該是胡錦濤,更不應該是江澤民。前面這些人除了毛澤東以外,大概就剩下華國鋒。」
政治學博士、獨立時評人顧為群認為,中共高調紀念華國鋒是發出一個信號,要求黨員幹部學習華國鋒做「老實人」。
有媒體批判說,習近平認同的是「凡是派」,而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亦意味著中國將再次進入「只求愚忠,不求真理」的反智年代!
華國鋒生平
華國鋒,1921年2月16日,出生於山西省交城縣南關街的一個商人家庭,是家中第四子,亦是最年幼的兒子。7歲喪父,1928年,由母親及姐姐撫養長大。
華國鋒17歲時加入中共黨組織,開始了革命生涯。
1951年6月,華國鋒調任在毛澤東的故鄉湖南湘潭任縣委書記,這一調動直接影響到華國鋒的仕途和後續政治生涯。由於華國鋒一直堅定不移地執行毛澤東的指示,衣著純樸、面相忠厚的華國鋒給毛澤東留下良好印象。
在歷次政治運動中,許多幹部因為路線問題不斷地被清算,唯有華國鋒在運動中保持不敗的境地,官運順暢,1959年的廬山會議之後,華國鋒升到了湖南省委書記處書記的地位,到1970年,華國鋒已經是中共湖南省第一把手。
那一年,毛澤東曾在接見美國新聞記者斯諾時,大力讚賞華國鋒,華國鋒開始受到國外的關注。
1971年10月,在林彪事件之後,毛澤東把華國鋒提拔到中共中央。三年後,華國鋒不但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同時兼任公安部部長。
在中央的權斗與矛盾中,始終中立的華國鋒深受毛澤東的器重,在鄧小平再次被毛澤東削權後,華國鋒開始主管外事,1976年2月,華國鋒替代去世的周恩來,國務院代總理並主持中央工作。
1976年4月5日,北京群眾處於對「四人幫」的不滿,在天安門廣場舉行大規模悼念周恩來活動,華國鋒下令鎮壓,一萬多民兵和警察奉命手持木棍進入廣場,驅趕和逮捕滯留在廣場之群眾。
毛澤東認為此事的背後是鄧小平作祟,宣布「撤銷鄧小平一切職務,保留黨籍,以觀後效」。並通過中央文件正式確定華國鋒為毛澤東的接班人。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
華國鋒為了保住自己第一的領導人的地位,防止江青、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等所謂的「四人幫」奪權,通過與軍界老將葉劍英聯手,僅在毛死後一個月發動兵變,將「四人幫」及其團伙全部抓捕。
抓捕「四人幫」後,華國鋒以毛澤東生前留下的題詞「你辦事,我放心」,作為他執政合法性的證據,被中共中央政治局一致推舉為中央委員會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至此華國鋒成為最高領導人,隨後在天安門城樓接見了百萬群眾,被稱為「英明領袖」。全國也掀起了對華國鋒個人崇拜的宣傳。
作為華國鋒與老帥們的事先約定,華國鋒同意鄧小平復出,擔任黨中央的副主席。
1977年8月,中共提前召開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華國鋒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兼任共產黨、解放軍和中央人民政府一把手的領導人。
華國鋒掌權後,首先宣布結束「文化大革命」,但同時也肯定了「文化大革命。」並提出了「兩個凡是」的說法,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
但鄧小平在葉劍英的支持下,指責華國鋒的「兩個凡是」是「極左路線錯誤」,四面楚歌的華國鋒不得不向黨內元老們妥協,其權利也不斷被削弱。
1980年11月,華國鋒交出了全部實權,僅保留象徵意義的黨內職位,之後淡出政壇。
曾有日本媒體稱,華國鋒在2001年,出於對黨內改革派的不滿,宣布退出中國共產黨,但此消息並沒有獲得中共官媒的證實。
2008年8月20日,官方新華社發文指華國鋒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曾站在權利頂峰的華國鋒
據中共黨網2013年的報導,葉劍英在一次中央工作會議上說,毛澤東曾召見華國鋒等幾個人談話,講了他一生中的兩件大事。一是與蔣介石鬥了那麼幾十年,把他趕到那麼幾個海島上;另一件事就是發動「文化大革命」,他要在死前先做「蓋棺定論」。毛澤東認為與蔣斗,黨內反對的人不多,但太多的人反對「文化大革命」,他自己的評價是「三七開,七分成績,三分錯誤。」他不希望自己死後,「文化大革命」被徹底否決。
該報導稱,毛澤東選定華國鋒作為自己的接班人,並不是因為華國鋒有多大的能力。所以,毛澤東提議由55歲的華國鋒出任國務院總理,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毛澤東曾表示:「人家說他水平低,我就選這個水平低的。」
毛澤東真正欣賞的是華國鋒對他的絕對忠誠,他認為華國鋒是各方面都能夠接受的人,因而可以維持當時的局面。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華國鋒不會否定「文化大革命」。
華國鋒作為毛澤東選定的接班人,他忠實地執行了毛澤東既定的路線和方針,用他的話說,就是「絕不懷疑,絕不動搖,絕不含糊。」此外,華國鋒作為「文化大革命」的既得利益者,他理所當然地要維護毛澤東晚年的錯誤和「文化大革命」那一套,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1976年11月24日,在毛主席紀念堂的奠基儀式上。華國鋒到場發表講話,強調了「三個堅持」。他說:「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要繼承毛主席的遺志,堅持以階級鬥爭為綱,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再接再厲,乘勝前進」。
華國鋒的「極左思想」給了鄧小平機會,鄧小平在獲得慘遭文革迫害的黨內元老們的支持後,通過一場所謂「真理標準」的討論,順利地將華國鋒擠出中共中央最高層,並取而代之。
1978年12月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被稱為中共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次會議。但對華國鋒來說,卻成了他政治生涯的「滑鐵盧」。自此華國鋒離開權力核心,由鄧小平取而代之,啟動了中國的改革開放。
鄧小平後來評價說,我們黨的歷史上,真正形成成熟的領導,是從毛、劉、周、朱這一代開始。華國鋒只是一個過渡,「說不上是一代,他本身沒有一個獨立的東西,就是『兩個凡是』」
胡耀邦評論華國鋒稱:「華國鋒只顧眼前,不顧後果。」
幾十年來,中共官方對華國鋒主政兩年的評價貶多於褒,以致使他成為中共歷史上至今尚未「蓋棺而論」的重要人物。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