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都沒塌呢,你們跑啥?

老牌惡棍
2022-09-08
image
視頻截圖

昨天,一段視頻在網上流傳,記錄的是地震當天,成都某高風險小區的居民想跑出去避險,結果大門被鎖。

面對業主們的質疑與抗議,防疫人員拿着大喇叭喊:「(大樓)倒沒有?我問你,(大樓)倒沒有?」

那意思就是,樓還沒塌呢,你們跑什麼?

視頻截圖
視頻截圖

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比如單元門被鎖、應急通道被封、消防通道被焊死等。

我在之前討論「硬隔離」的文章《關在籠子裡的人》中說,「有限的人力無法看住大量『不聽話』的居民,怎麼辦?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硬隔離便應運而生了。」

這對於管理者而言顯然是一勞永逸的,「一排排鋼板與攔網焊接在地上,代替了原本的封控人員」「不僅節省了大量人力,而且沒有感情,不會被居民的情緒影響,更無需在人性與命令的選擇上糾結」。

視頻截圖
視頻截圖

 

視頻截圖
視頻截圖

但對於普通人來說,這些舉措毫無疑問是不合理的,就算拋開「過度」與「一刀切」的問題不談,僅僅是其背後的安全風險,就足夠高了。

那麼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執行下去呢?其實這個邏輯很簡單,衡量一下風險與回報就知道了。

如果不封鎖通道,人們就有可能下樓外出,畢竟再「自覺」的人也無法放棄就醫、奔喪這一類的現實需求,而在「非必要不外出」的靜默命令下,出現這種情況便已經算是瀆職了。

況且,一旦因此導致疫情擴散或者輸入,就屬於「造成嚴重後果」,丟官罷職不說,搞不好還要負刑事責任。

要是派人看守呢?一開始確實是這麼做的,但隨着毒株傳染性的增強,封控範圍的擴大,已經不是人力成本的問題了,而是捉襟見肘,無人可用了。

基於以上原因,封鎖通道的性價比無疑是最高的,能解決很多現實問題。

至於風險嘛,無非就是火災一類的突發事件,概率小不說,就算發生了,再把通道打開不就行了。

那麼,兩相比較之下,風險與回報一目了然,傻子都知道怎麼選擇。

確實,對於管理者來說這很合理,但問題是,這種決策的合理性卻是以忽略人的存在為前提的。

也就是說,為了防疫,可以毫不猶豫地將所有人關在裡面,哪怕從來沒進行過通道被封鎖情況下的應急演練,哪怕可能會因為開門不及時使得逃生機會一閃而逝。

在「防疫大於天,責任重如山」的指示下,無論門鎖後面發生了什麼悲劇,都只是大局之下不可避免的小小代價罷了。

有人調侃說:

「非必要不離樓,發生地震、火災等確有必要離樓的,可向所在社區提交申請,社區在收到申請後進行初審,提交所在街道工作專班審批(辦結時限3個工作日)。審批完成後,申請人可持批覆文件、24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有序、安全離樓。」

當然,這些都是可以預想到的,並不算特別意外,真正令我感到匪夷所思的是,竟然有人把「在這種情況下,防疫人員應不應該開門讓居民去空曠場地避險」的問題拿出來討論。

說實話,如果是防疫措施本身的話,勉強還能有討論的餘地,但上面這個問題顯然已經不屬於「值得討論」的範疇了,甚至可以說超出了現代人類社會的理性與倫理邊界。

而那些覺得不應該開門的人,私以為已經不能稱之為人類了,只能叫類人。

同樣的,從地震中那些避險之前都還要徵求同意的現象來看,近一年的防疫已經讓部分人連逃離恐懼的勇氣都失去了,或者說對病毒的恐懼已經大於地震。

有人可能會說,「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高樓層居民待在家中自救反而更安全。

確實,這是地震自救常識,但居民怎麼自救與允不允許居民緊急避險是兩回事。

如果此次發生的不是地震,而是火災呢?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老牌惡棍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