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的一生只看一部音樂劇,那麼它應該是歌劇魅影」。
這部音樂劇至今已經在全世界20個國家的110個城市上演了超過65000場,有超過五千八百萬的觀眾觀看。獲得超過50個的主要戲劇獎項,包括三項奧立弗獎,2002年奧立弗觀眾最受歡迎劇目獎,一項倫敦標準晚報獎, 七項托尼獎,其中包括最佳音樂劇獎,七項戲劇藝術獎和三項外界評論圈獎。
而這次,悉尼歌劇院將這部經典之作搬上悉尼海港,在水上的露天舞台上,悉尼歌劇院、海港大橋和城市天際線在璀璨的星空下閃閃發光,這是只有悉尼才能做到的獨家浪漫。每晚都有煙火秀+主題酒吧餐廳,打破了傳統的歌劇舞台,絕對是獨一無二的視聽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的創作者韋伯這次也來到了悉尼,在悉尼歌劇院和海港大橋的背景下表演這一出精彩戲劇,想必對這位音樂大師來說,也是頭一遭吧。
故事發生在19世紀的巴黎,在一家歌劇院裡,怪事頻繁地發生,原來的首席女主角險些被砸死,劇院出現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虛幻男聲。這個聲音來自住在劇院地下迷宮的「幽靈」,他愛上了女演員克麗斯汀,暗中教她唱歌,幫她獲得女主角的位置,而克麗斯汀卻愛着劇院資助人拉烏爾,由此引起了嫉妒、追逐、謀殺等一系列情節。而最終「幽靈」發現自己對克麗斯汀的愛已經超過了個人的占有欲,於是解脫了克麗斯汀,留下披風和面具,獨自消失在昏暗的地下迷宮裡。
《歌劇魅影》是一件愛的禮物。1983年,音樂魔法師韋伯的第一部超級音樂劇《貓》正在猛烈地席捲着美國百老匯,而於此同時,他本人的婚姻卻走向了破裂。那一年,他深深愛上了《貓》的劇組中一個快速躥紅的新星,並且為了她與自己的第一任妻子離了婚。
這個女子,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聲音有如天籟的月光女神——莎拉·布萊曼。沒錯,就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和劉歡一起唱《我和你》的那個莎拉·布萊曼。布萊曼在《貓》裡扮演的只是配角小貓傑米瑪,由於戲份不多,當時並沒有引起韋伯的注意,但一年後她在另一部西區音樂劇《夜鷹》中大放異彩,終於令韋伯陷入了深深的痴迷。1984年3月兩個人在各自擺脫了前任後正式結婚,緊接着,韋伯就醞釀了一部為嬌妻量身打造的新的音樂劇作品,以此來抒發內心奔涌的愛意。
而這部劇,便是音樂魔法師韋伯一生無法再超越的巔峰之作——《歌劇魅影》。
這部劇中的每一段樂曲都非常優美,可以說是360度無死角的動聽。該音樂劇的舞美設計也堪稱震撼,從觀眾頭上划過的水晶吊燈,陰森恐怖的低下通道,讓人應接不暇的假面舞會,場景的轉換讓人如同經歷夢一場。
1986年10月9日《歌劇魅影》在倫敦西區的女王陛下劇院正式上演,並且迅速掀起了音樂劇行業從未有過的熱潮,買不到票的劇迷甚至睡在劇院門口等待第二天的開票。一年多以後,《歌劇魅影》進軍百老匯,取得了比《貓》更為顯著的轟動效應,紐約的各大媒體都被迫放棄對競爭對手的酸性攻擊,轉而讚美韋伯的作品和克勞福德的演技。作為一部魔力更為強大的超級音樂劇,《歌劇魅影》同樣採用了國際化發展路線,在20多個國家進行了大規模巡演,到目前為止票房總收入已經超過了60億美元。
直到今天,《歌劇魅影》依然牢牢地駐紮在西區和百老匯,經歷了三十多年總共兩萬多場演出後,仍是場場爆滿,堪稱文化歷史上的一大奇蹟。而且這個奇蹟,至今仍在上演。
《劇院魅影》聚焦於魅影的救贖,這位從小就因相貌醜陋而深深自卑的天才。但同時,它也記述了克里斯汀的成長。從默默無聞的小透明,到舞台中央閃閃發光的女主演,這條路絕非一蹴而就。
在不斷地成長中,她開始正視自己真正想要的。那是自由,是一個沒有黑暗的世界,那不是白馬王子的愛情,而是掌控自己人生的決心。
她不被任何人所利用,試圖正視自己對魅影的情感寄託,並掙脫過往的束縛。”不再回憶,不再沉默着流淚,不再呆望着蹉跎的歲月”。她放下仇恨和恐懼,用包容化解了全劇的矛盾衝突,拯救了拉烏爾的生命和魅影的靈魂。
而這樁百年前的傳奇,無論被傳唱千百回,依然能讓人落淚,因為我們都渴望被愛,都不願隻身生活在黑暗中。
演出時間:3月25日-4月2日
演出地點:Fleet Steps, Mrs Macquaries Point, Sydney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