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不入黨 袁隆平不尋常

法廣
2021-05-27
image
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圖片來源:網絡)

袁隆平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畢生研究雜交水稻,有「雜交水稻之父」美譽。紐約時報評論說,他在高產雜交水稻方面的突破性工作,幫助從亞洲到非洲的大片地區解決了飢餓和貧困問題。

他逝世了,引起全國哀悼,當之無愧。但是在一個把一切功勞和人民英雄都要納入黨領導下的國家,觀察人士注意到,發生了一些很不該發生的問題。比如,僅僅因為少數人對袁隆平有些非議,就被以「英雄烈士不容褻瀆」為名抓走,律師劉曉原說,因此被抓的網民可能有十人以上,這給一場悼念科學家的活動平添了幾分肅殺的氣氛。有人批評說,『英烈法』實質成了一部偶像法,統一思想法,袁隆平在世也不會贊成這種令其蒙羞的粗暴做法。還有評論說,袁隆平的科技成就是全球科學家認可的,但是宣傳機器的鼓譟以及過度神話不僅讓人反感也是對袁隆平院士個人聲望的玷污。

官媒的報道也添倒忙,比如袁隆平講述自己在六十年代初親眼看見村頭的餓殍,這一悲慘景象可能與他立志要解決飢餓問題有關,但官媒『環球時報』報道時,把這一細節修改成「新中國成立前,袁隆平親眼見到倒在路邊的餓殍,十分痛心」。有人分析現在大搞黨史教育,紀念建黨百周年期間,黨史中的陰暗面要遮掩,說共產黨統治下有餓殍不符合黨史精神。但這一作假讓許多網民都看到了。 

新華網英文版發布了一篇題為《中國聚焦:「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91歲去世》(China Focus: “Father of hybrid rice” Yuan Longping dies at 91)的文章,內有一段:「『我在1949年之前見過餓殍倒在路上的心碎場景』,袁隆平在回憶一個在中國連吃到足夠的東西都是嚴重問題的時代時說,『這是使我投身於雜交水稻研究的主要原因。』」這跟新華社自己在幾年前的報道也很矛盾,這是不願意在外國人面前丟臉呢,還是另有苦衷? 

有些話宣傳可能過分了,比如說袁隆平解決了全中國人的溫飽,不少人就不同意。一些分析人士則認為,袁隆平貢獻固然巨大,但全中國人很長時間缺少溫飽與中共執政有巨大關係,比如毛澤東人民公社化,土地收回集體,農民喪失了積極性,比如五八年大躍進,把農民趕去煉鋼鐵,在沒有任何希望的山頭上修渠,結果土地荒蕪,死了幾千萬人,本是人禍,中共歸咎於「自然災害」。 

網上有人評論,袁隆平是值得尊敬的人,是可愛的科學家,但把袁隆平拔高或神話,是非常有害的,也是對袁隆平的不尊重。有人認為,人們對袁隆平的懷念,尤其中國人對他的懷念,有不少人與他們的飢餓記憶有關,因此,瘦小的袁隆平在很多中國人眼中成了解決飢餓的英雄。 

人們紀念袁隆平,除了他的貢獻,他的科學成就,還與他在中國人眼中,名聲卓著,人卻很樸實,能說真話有重大關係,前面提到的環球時報和新華社改動看到餓殍時間那段話,袁隆平說過好幾次。一次刊載在2013年『人物』雜誌8月號,他說,「那個時候三年困難時期,我們湖南叫做『過苦日子』,那真難受。我親眼看到五個餓殍,倒在田埂上,路旁邊和橋底下,餓死幾千萬人啊」。

袁隆平說出了一段官方一直設法掩蓋的的重大史實,一九六零年初中國大飢餓–「人相食」。袁隆平2009年在廣州日報採訪時也說:「你們年輕輕不知道,三年困難時期,餓死了幾千萬人啊。大躍進把樹都砍了去練鋼鐵,把生態破壞了,1959年大乾旱,一年基本上沒有收成,餓死了四五千萬人啊,我看到路上有5個餓殍」。 

即使新華社,在2007年5月22號的有關袁隆平的報道中提到,1960年,袁隆平在馬路邊看見橫躺着兩具骨瘦如柴的屍體,「袁隆平目睹了嚴酷的現實,感到了『餓殍』兩個字的刺痛」,文章暗示袁隆平選擇了雜交水稻與大飢餓受到的刺激有關。

那麼,新華社英文報道為什麼現在要把袁隆平發現餓殍的時間提前到1949年呢?唯一可能的解釋就是習近平時代比前人更嚴酷了,連說一點真話,見到餓殍都不可以了。 

袁隆平還有一點很不同尋常,在中國,聲望卓著的科學家很難不被「納入黨內」,但是他從未加入中國共產黨。袁隆平的理由是,他「不懂政治」。儘管如此,他逝世後,官媒和習近平稱他為「同志」。

『北京之春』榮譽總編胡平評論說,「袁隆平沒入黨,這很難的,因為像他這樣的著名專家,黨組織會幾次三番的動員你入黨的,而一般人在這種情況下是很難拒絕的。」這與他對父母的記憶有關嗎?他的父親曾在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任職,母親畢業於教會學校,很容易被劃入「黑五類」家庭的。

中共當局現在修黨史,淡化罪惡的文革,袁隆平對文革,對1949年以來的每次運動記憶猶新:「每次運動,知識分子就倒掉一回,倒掉一回,又倒一會。像老舍這樣的大知識分子還跳湖自殺,像傅雷這樣的音樂家要剃光頭。對知識分子這麼殘酷,文革大規模真是浩劫!」 

聲望卓著,能說真話,一輩子不入黨,袁隆平不尋常。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奴家給各位吹個笛子吧

楊乃悟  2024-12-28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