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為猴痘(monkeypox)一詞正名的世界衛生組織(WHO)呼籲民眾集思廣益,為這種快速傳播的疾病提出比較不污名化的名稱。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周三(17日)表示,上周全球新增猴痘病例接近7,500宗,與前一周相比增長20%。
據法新社報導,專家警告,這個病名可能對猴類和非洲大陸產生污名化影響,但猴類與這種疾病傳播的關係很有限,而非洲經常會被人與猴類聯想。比如近來巴西傳出報導,有人因擔心感染猴痘而攻擊猴子。
世衛組織發言人柴伊布(Fadela Chaib)說,「我們實在希望想出一個不會污名化的病名」;並說,如今大家都可以透過專門網站https://icd.who.int/dev11來集思廣益。
猴痘一名的由來是因為相關病毒最初是1958年在丹麥的研究用猴子體內發現,但許多動物體內都可發現這種病毒,最常見的例子是嚙齒類動物。
人體首次發現感染猴痘是1970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此後在人體傳播的地域主要限於非洲西部和中部某些國家,因此成了這些國家的風土病。
但自5月開始,這種疾病在世界各地快速傳播,感染者主要是有過同性性行為的男性,症狀是發燒、肌肉疼痛同時皮膚出現大顆有如疔瘡的病變。
目前全球報告逾3.5萬宗猴痘病例,當中包括12宗死亡個案。世衛因此將此疫情宣告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總幹事譚德塞強調,當務之急是讓所有國家為猴痘疫情做好準備,並利用有效的公共衛生工具來阻止病毒傳播。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