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再會說話,也叫不醒這些人

守一來了
2021-01-29
image
張文宏(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最近,張文宏接受央視採訪說的一段話,在網上又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主持人問他關於進口海鮮的安全性,張文宏的回答大意是—— 

「到目前為止,中國消費了無數的海鮮,買了無數的東西,我只是看概率,因為買了一件國外進來的東西而被感染,到現在為止一例都沒有發生……當這個概率比空難還低的時候,你自己決定。」 

這是一段經典的「張文宏式發言」,專業過硬,理性平和,不圖謀高高在上的刷存在感。 

可就這段話,在網上惹了很多人不爽。 

有人抬槓說這是拿生命冒險:

微博截圖
微博截圖

有人說他是忽悠,是要坑人: 

微博截圖
微博截圖

有人稱他和當年罵武漢的人是一夥,甚至影射他在幫國外老闆說話:

微博截圖
微博截圖

這些邏輯,真是「感人」。

他們讀不懂一個專家的理性發言,還要以小人之心給人亂扣帽子。實在令人遺憾。 

疫情以來,張文宏走紅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會說話」。一方面他專業過硬,敢講真話,能抓住現象背後的本質問題,另一方面,又善於用普通人能聽懂的方式深入淺出表達。 

更重要的是,他不輕易下一些譁眾取寵的定論,來凸顯自己的權威。 

以這段話來看,張文宏的核心意思是,進口海鮮有沒有問題,要看事實和數據。 

在大眾媒體上,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很多人有印象覺得海鮮有問題,有些地方甚至直接呼籲少吃海鮮產品。 

如果一個專家有「敏感性」、怕惹非議,也許會說的含糊點,比如「雖然沒有足夠的不安全證據,但是多注意點總是沒錯」等等。 

但要這麼說話,張文宏就不是張文宏了。 

張文宏很明確地擺出事實——沒有一例因為吃海鮮或者買國外東西而被感染,並且用了空難的形象的比喻,言外之意,沒有必要這樣杞人憂天,除非你為了百分之百的安全連飛機都不坐了。 

這才是科學、理性的態度。病毒雖然可怕,防控雖然要重視,可是也要「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不能為了追求「安全最大化」而反應過激,否則會讓正常生活無法維繫。 

這個問題之所以重要,不僅事關對進口海鮮的態度,還會影響到更廣泛的疫情防控政策制定。 

比如這幾天令很多人揪心的吉林通化,因為疫情形勢緊張,突然採取了居民全面居家封閉管理。可是因為物資調配跟不上,很多家庭面臨着「斷糧」「斷藥」問題。

這種突如其來的「一刀切」,大概也符合那位網友的「生命不是概率」的理論。出現病例,全城隔離是符合「安全最大化」的。可是生活不能只考慮防疫,還要考慮普通人的吃飯、看病。 

要命的不只是病毒,還有突然變短缺的物資,以及瀰漫在空氣的不安全感。 

我知道有人會抬槓,認為這不是一回事,不吃飯吃藥會死,不吃進口海鮮又不會死。 

可是,這兩者是存在關聯的。地方政府的政令,也受流行思維方式和社會情緒影響。 

當一個社會不信奉「專業思維」,不根據事實和數據決策,而是動不動追求「安全最大化」,就有可能用力過猛。 

今天你呼籲大家都別吃海鮮,明天就會有人要求大家都別出門。如果真有現實緊迫性,那另當別論,可如果是過激呢?苦果就是自己吞了。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聲道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