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很多反人類者的心理軌跡,可追溯到童年時期。
暴君也不例外。
比如最近又成網紅的始皇帝嬴政。
童年時期的嬴政,套用現在的一個身份標籤,就是一個備受霸凌的留守兒童。
嬴政一出生就是個「質二代」。他官宣的爹——嬴異人,是秦昭襄王的太子安國君的兒子。安國君姬妾多,異人的生母夏姬失寵,異人從小就姥姥不疼舅舅不愛。後來昭襄王在澠池會上跟趙結盟,互換人質,就把這個最沒有存在感的孫子甩到邯鄲去。
這一甩就是十幾年。秦趙之間戰事不斷,嬴異人在邯鄲就很尷尬了。昭襄王有的是孫子,無所謂;趙王不把他當趙國人民的老朋友看待,不但沒特供,連糧食都不給。戰事吃緊,嬴異人頭上就像懸着一把劍,不知什麼時候就斬下來。
這時候,改變命運的關鍵人物上場了,他就是商人呂不韋。
呂不韋眼裡,嬴異人奇貨可居,所以砸重金對他進行風投,活生生把嬴異人炒成了太子安國君的繼承人,然後又追加投資——把自己寵愛的女人趙姬,轉送給異人。
司馬遷說,趙姬嫁給異人時已懷孕,而且呂不韋是知道的,只有異人蒙在鼓裡喜當爹。但這說法遭到不少史家質疑,從時間上、動機上,都證明商人呂不韋的賭注只押在公子異人身上。
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爆發了著名的長平之戰,趙國大敗,秦將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就在這場戰爭結束沒多久,前259年正月,嬴政出生了。
他還在襁褓之中時,白起又率秦軍直撲邯鄲。這一次,趙軍頑強守住。兩年後,秦昭襄王再增派大將王齮攻邯鄲。重兵壓境,趙孝成王對秦國人質嬴異人便起了殺心。
事態緊急,呂不韋趕緊砸錢買通監視異人的官員和守城將士,讓他和異人逃出邯鄲,再由秦軍護送回咸陽。至於趙姬母子,就讓他們在趙國聽天由命吧。
果然,嬴異人這一走,趙王暴怒,就想把趙姬母子給殺了。最後沒殺,可能還是因為趙楚魏聯軍擊退秦軍,邯鄲解圍。趙政畢竟是秦王孫,他爹回國被太子立為繼承人,現在殺了趙政,除了泄憤外沒絲毫好處,將來異人上位後實施復仇之戰,趙國又將大禍臨頭。
活是活下來了,但對於趙政這樣一個留守兒童來說,苦難的日子才剛剛開始。
趙人對秦人有血海深仇,這對母子的身份又不是秘密,所以,在邯鄲那幾年備受霸凌,肯定是免不了的。1996年周曉文導演的《秦頌》,1998年陳凱歌導演的《荊軻刺秦王》,對此都有不錯的戲劇化呈現。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安國君即位,嬴異人成為太子。這時候,識時務的趙國,趕緊把嬴政和他媽送回秦國。然後,秦國權力交替進入快進模式,安國君一年後去世,嬴異人上位,第三年又去世,於是,十三歲的嬴政,就這樣登上了歷史舞台。
二
九歲回咸陽,這四年,嬴政的後宮生活是怎麼樣的,史料奇缺,按常理揣測,不可能歲月靜好。
首先,他父親的眾多兄弟肯定對王位虎視眈眈;再說他還有一個弟弟,長安君成𫊸,也不是等閒之輩。《史記》裡說,嬴政上位第八年,派成𫊸率軍攻趙,不料,成𫊸竟然在屯留叛秦降趙。這一次叛亂肯定不是事發突然,也許禍根就得追溯到嬴政上位前的權斗。
繼承人之爭,從來都是你死我活,不管怎麼說,嬴政都是來自趙國的野種,一不小心就會死得很慘。
綜上所述,嬴政人生的前十三年,都活在恐懼里。前九年在邯鄲,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活過今天沒明天的恐懼;後四年在咸陽宮,是刀光劍影、骨肉相殘的恐懼。對一個普通人來說,這十三年正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不用兒童心理學家都知道,備受霸凌的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如果得不到溫暖和疏通,是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的。
來自母親的溫暖,應該有。但有多少,實在不好說。因為,他的母親也許是出身歌姬的緣故,身體比一般人更誠實,在丈夫嬴異人——即秦莊襄王死後,又跟他呂叔叔舊情復燃。
司馬遷很壞,在《呂不韋列傳》裡面毫不留情地說,「始皇帝益壯,太后淫不止」,呂不韋殫精竭慮都頂唔順,又怕嬴政發現,於是,再次創業搞共享太后,海選了一個有絕活的「大陰人」嫪毐,把他拉進來趟這渾水。
趙姬如魚得水,樂不思子,為了不被發現,甚至搬到雍城去,跟嫪毐共建和諧。
這樣的母親,能給少年嬴政多少母愛?
母愛缺失也就算了,母親和嫪毐的共建竟然結出碩果,悍然生了兩個兒子。嫪毐還「與太后謀曰:王即薨,以子為後」,就是說,嬴政就快死了,咱從這倆兒子中選一個上位。而且不是說說而已,後來嫪毐還真發動武裝政變,想殺了嬴政。
可見,嬴政雖然上位,貴為秦王,可死亡的恐懼,依然如影附形。
滅了嫪毐,逼死了呂不韋之後,來自六國的暗殺,又讓嬴政時刻沒有安全感。
最有名的是荊軻。
圖窮匕見時,沒人上來救嬴政,因為秦法規定,群臣上殿不得佩劍,而侍衛都在大殿之下,沒有詔命不許上殿。
這也是因為怕來自內部的暗殺。
荊軻失手被擊殺後,「秦王不怡者良久」。不怡,是不高興,憤怒、恐懼也不可或缺。
荊軻之後,另一個更沒想到的刺客,是之前曾在易水河邊擊築唱歌送荊軻的高漸離。
燕被滅後,高漸離隱姓埋名,躲在鄉下給大戶人家當酒保。某次主人宴客,客在席上擊築,他實在聽不下去,露了一手,於是行蹤暴露,被抓去見嬴政。
也許是因為天下一統,嬴政這次倒發了善心,知道高漸離是太子丹、荊軻一黨,但看他民謠搞得好,殺了可惜,只把他眼睛熏瞎,留在宮中擊築。
換別的音樂家,肯定對始皇帝感恩戴德,繼而用音樂歌功頌德。可高漸離不,一直尋找接近嬴政的機會,把鉛塊填充在築里,趁嬴政不備,舉起築砸向他——可惜,畢竟是個瞎了眼的民謠音樂家,看不見,砸不中。
高漸離刺秦,要比荊軻更決絕、更壯烈,也更有意義。因為荊軻主要是為了報答太子丹,有多少公義成分,實在不好說。但高漸離刺秦,是在嬴政一統天下之後,真殺了他也於勢無補,但這樣的暴君,就是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這才帶給嬴政更深的恐懼。所以,殺了高漸離之後,嬴政「終身不復近諸侯之人」。
但你不近「諸侯之人」,「諸侯之人」會來近你。第三次暗殺,是博浪沙的「無人機」。
這一次,組織者是著名的張良,其祖其父都是韓國相國,秦滅韓,張良耗盡家財,求死士刺秦,為韓國報仇。後來終於找到一個大力士,能使一把重達120斤的大鐵錘,於是,在得知始皇帝東巡路線時,張良跟大力士埋伏在必經之路博浪沙——
可惜,大殺器甩出,因為沒有GPS導航,竟「誤中副車」,嬴政又躲過一劫。
再過兩年,公元前216年的某一個夜晚,嬴政一時興起,想微服夜遊咸陽城,只帶着幾個侍衛出了宮。沒想到,走到蘭池突然遇襲,猝不及防,幸得武士奮勇,殺了刺客。
這一次肯定又嚇得不輕,因為刺殺居然發生在守衛森嚴的咸陽城裡。
此次之後雖然沒再看到關於刺秦的記載,但僅僅過了六年,人類歷史上無人逃得過的刺客——死神就來找嬴政了。我們有理由相信,最後這六年,他也都充分活在死亡的恐懼里。因為司馬遷在說他病了時,有這麼一句話:「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
這種恐懼,直接影響就是,讓原來就是暴君的他更加殘暴。
所以,秦軍攻下趙國後,他親臨邯鄲,把那些之前曾欺負過他母子的人「皆坑之」,即全部活埋(《史記·秦始皇本紀》)。
嫪毐政變失敗後,嬴政不但夷了他三族,還把嫪毐跟他母親生的那兩個小孩——也是他的同母弟弟,殘忍地殺死。
荊軻失敗之後,嬴政「大怒」,提前發兵攻燕,逼得燕王喜殺了太子丹,將頭獻給嬴政,但五年後,秦還是滅了燕,嬴政下令大肆搜捕之前跟太子丹、荊軻一起參與刺秦的所有人,被株連者紛紛逃亡。
博浪沙事件之後,「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史記·留侯世家》)。大索即大搜捕,《秦始皇本紀》裡面補充說,時間長達十日。不難想象,皇帝令一下,郡縣官員怕被牽連,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大索天下」四個字簡單,背後卻是頭顱滾滾。
同樣,蘭池遇襲之後,嬴政又下令「關中大索二十日」,雖然只在關中地區,但時間增加到二十日,難以估算,又有多少頭顱落地。
童年備受霸凌,成長缺乏溫暖,形成暴力型人格,擁有權力自然成為暴君;殘暴招來暗殺,暗殺導致恐懼,恐懼又讓他更殘暴……一代暴君的養成,真的可以追溯到童年。
三
除了恐懼,腦殘也會引發性格中的殘暴。
有些人的腦殘跟有沒有文化無關,但嬴政的腦殘,正是源於沒文化。
《戰國策·秦策》記載,當年嬴異人被呂不韋冒死帶回咸陽後,被太子安國君和華陽夫人召見。呂不韋知道華陽夫人是楚國人,就讓嬴異人穿着楚服去拜見。果然,華陽夫人表示有被暖到,同時也覺得,嬴異人智商真高。
不料,安國君讓嬴異人背一點他念過的書,嬴異人又尷尬了,說我從小被扔在外國,沒有老師教,沒念過書。也難怪,當一個被拋棄的質子,性命都難保,還讀書?你以為去上勞動大學嗎?
爹都如此,在邯鄲街頭流浪長大的嬴政又能如何?
看他當上始皇帝後的所作所為就知道。
最有名的,就是被方士忽悠,想求仙藥的糗事,比現在那些被保健品騙光養老金的老人更讓人無語。
《史記》中記載,從他當上始皇帝第三年開始,十年之間,大型的忽悠就有四次。其中最有名的是第一次,方士徐福說海里有三座仙山,上有仙人,找到了他們,求到不死藥,就能長生不老。於是嬴政手一揮,除了巨額科研經費,還給了幾千童男童女跟着他下海。
第二次是四年後,他到了東海邊,一次性派了盧生等四位方士去求藥。後來盧生從海上回來,帶回仙人短信:「亡秦者胡也。」於是派蒙恬率軍三十萬北伐匈奴——最後沒想到亡秦之人,竟是他兒子胡亥。
再過三年,還是盧生,找不到仙人仙藥,卻對嬴政說,我們盡力了還是找不到仙人仙藥,好像有惡鬼傷害了他們,陛下以後都得秘密出行,以便避開並驅除惡鬼,神仙才會出現,我們才有可能拿到不死之藥。
盧生敢說,嬴政敢信,就把咸陽宮兩百多座宮觀用天橋、甬道連起來,把帷帳、鐘鼓和美女都安置在裡邊,登記好人和物的固定位置,不得移動;皇帝所到之處,誰說出去就是死罪。
這應該是盧生的最後一次忽悠,招數用盡,剩最後一計,走為上。
盧生為了逃跑,還拉上另一位方士侯生。兩人這一跑,嬴政惱羞成怒,又幹了一件流芳千古的事:坑儒。
但嬴政坑儒,並不是因為覺得求仙藥這事是被忽悠了,而是盧生和侯生逃跑前還「誹謗」了他,說他是個暴君。
兩年後他又被徐福給忽悠了最後一次,對,那個領着巨額科研基金和幾千個童男童女下海的徐福,其實早就悄咪咪回來了,躲在東海邊享福。他沒想到始皇帝還會再來,怕被嬴政「坑」了,又開始編劇,說蓬萊仙藥本來早就可以拿到,只是海上常有大鮫魚出沒,阻攔我們登上仙山,請陛下派神射手跟我們一起去,大鮫魚再敢來,我們就用連弩射殺它。
這樣的理由都出來了,嬴政信了嗎?
信,徐福說的話,他再次照辦。
你以為這樣就夠腦殘了嗎?
別急,以下這些行為才是:
收天下兵器,以為這樣就能萬世太平,結果陳涉斬竹而起,一呼百應;
焚百家之書,以為能統一思想,江山永固,不料滅秦的劉邦項羽,卻是「從來不讀書」之輩;
以為靠暴政就能讓大秦天下二世三世以至萬世,沒想到二世而亡。
四
現在問題來了:這樣的一個腦殘+殘暴之人,為什麼能吞併六國、一統天下?
賈誼《過秦論》中的六個字可供參考:「奮六世之餘烈。」
六世,指嬴政之前的六代秦國領導人,從秦孝公算起,依次是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嬴政他爹嬴異人)。秦孝公用商鞅變法強秦,秦惠文王用名將司馬錯開疆拓土,名臣張儀用連橫破合縱;秦武王在位時間短,秦昭襄王文有范雎,「遠交近攻」奠定大局,武有戰神白起,六國聞風喪膽;秦孝文王在位才一年,然後就是嬴政他爹莊襄王,雖然在位時間也才三年,但他一上位就廣施仁政,對內懷柔,對外繼續開疆拓土,滅東周君,命蒙驁率軍東進,打韓攻趙,讓秦國地界延伸到大梁,後雖被信陵君率領的五國聯軍擊敗,但聯軍過不了函谷關,秦又施反間計除掉了信陵君這個克星。
其實,「六世之餘烈」還是謙虛了,秦國崛起之原力,還要往前推四百年,直到春秋霸主秦穆公時期,從他重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等人開始,秦國的變法、富強、拓展之路從來就沒停止過,雖然這四百年間跟東方諸侯的戰爭各有輸贏,但國力上,秦國的K線圖,總體走勢都是向上的,而其他各大國,則起伏不定像玩過山車。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地利上,秦得天獨厚。秦穆公稱霸西戎之後,秦已無西顧之憂,加之又是「被山帶河」,「四塞之國也」,「自繆(穆)公以來,至於秦王,二十餘君,常為諸侯雄。此豈世賢哉?其勢居然也」。
所以當嬴政上位時,天下大勢已定,掃滅六國只是時間問題。哪怕他跟他爺爺和父親一樣,在位兩三年就死,換他弟成𫊸或他叔伯隨便哪一位上來,局勢都不可能有太大變化。
從另一個角度看,而六國被滅的真正原因,杜牧《阿房宮賦》這一句可作為參考:「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蘇東坡他爹蘇洵《六國論》開篇也說:「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這裡的「賂秦」,指的是各國為了自保,紛紛割地給秦國,「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六國不爭氣,又各懷鬼胎,以為割肉飼虎便能換來苟安。最典型的是跟秦隔得最遠的齊國,以為跟秦簽了互不侵犯條約就能換來太平,自相國以下,又紛紛拿秦幣,為秦說話,眼睜睜看着其他五國被漸次蠶食,最後秦兵臨城下,不戰而降。
民心思安,確實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賈誼在《過秦論》中篇說,自周末紛爭以來,五百多年過去,「兵革不休,士民罷弊」,天下苦戰久矣。
祖宗積聚,人才輩出,大勢所趨,六國自殺……不是嬴政有什麼雄才大略,而是他一上位,便手握春秋戰國五百多年來最大的歷史紅利,外加一手好牌。滅六國過程雖令人髮指,但百姓最易唬弄,統一既成事實,「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虛心而仰上」,換句話來說,就是為當太平犬,盼望大救星。當此之時,「天下囂囂,新主之資也」,蒼生的哀求、渴盼,正是新政權得已堅固的資本,只要嬴政能跟他爹一樣,用懷柔政策,讓天下休養生息,雖然還是不能求得萬世,也絕不至於二世而亡。
可是,他偏偏逆天而行,「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甚至「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以上皆出自《過秦論》)。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嬴政之所以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根源就在於童年生活造成的教育缺失,恐懼跟殘暴的惡性循環。而且,他還把這種特質傳給下一代,導致二世胡亥在殘暴跟腦殘方面,青出於藍勝於藍。
最後,只需一群走投無路的螻蟻,合力用一根竹竿推倒第一塊多米諾骨牌,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國,便二世而亡。
還是杜牧狠,《阿房宮賦》一句話讓人後背發涼:「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默存格物)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