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讀!培養自律好習慣 讓孩子受益一生

李妙菡
2020-07-14
image
根據新州政府支持的擬議法案,教育專業准入學分數將提高到至少70分。(圖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經常聽到家長說:「我家孩子做事情總是不自覺,做作業要家長守着,電腦一玩就是一整天,睡覺、吃飯、上學都得催,總之,大事小事,什麼事情都要有家長監督,否則別指望孩子能自己做好。」其實,這些現象都是孩子缺乏自制力的表現。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為他缺乏自覺性。一個優秀且自覺性高的孩子是需要經過漫長的教育過程,才能夠培養出來的,因此家長永遠不要單純地指望孩子能「自覺」!

家長不約束孩子,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自覺,更加為所欲為。孩子有時候需要適當的強制,這種強制並不是對孩子的壓迫,而是在孩子意志軟弱時幫其克服困難,讓孩子變得更加堅強。舉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剛上一年級的孩子不想要去學校,父母就幫孩子請假,或者談各種條件,用各種方法哄孩子,讓孩子乖乖去上學。這種教育方式只會起到負面作用,孩子學會和父母談條件之後,以後會找各種理由拒絕上學,從而養成壞習慣,越來越放縱自己,身上的「惰性」也會越來越大,動力也隨之越來越不足。

在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中,劉憲華透露了自己被父母逼着學小提琴的經歷。其實他小時候根本不喜歡學小提琴,直到十一、二歲時,參加一個比賽後才開始喜歡拉小提琴。現在的劉憲華小提琴彈奏得非常棒,在一旁的Angelababy問他:「那你覺得現在感謝父母嗎?」劉憲華說:「非常非常感謝。」最後,Angelababy嘆了口氣說:「為什麼當初沒人逼我?」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是家長頭疼的問題。孩子的自覺性越早培養越好,因為自覺性的建立,是一個漫長且複雜的過程。自律與專注力同樣重要,如果沒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就很難完成自己設下的目標。

教育
自覺性的建立,是一個漫長且複雜的過程。(圖片來源:Pixabay)

培養孩子自律性的建議

1、幫孩子找到興趣愛好

自律是一種自控力,即克制自己想做某事的衝動。當孩子被逼着自控,自身沒有自覺性,是無法做到真正自律的。舉一個媽媽們深有體會的例子,女性都有過買漂亮衣服的衝動,有孩子之前很難克制自己,有了孩子之後,這種衝動就減少了,知道要省錢養孩子。

這說明人的忍耐力是有限的,動機才是自律的關鍵,動力加強了,自控就不難做到了。在那些不自律的日子,有個很深的感受就是不懂自己熱愛什麼,所以幫孩子找到興趣愛好是非常重要的,這種興趣可以使一個人願意制定計劃,意識到要抵制玩樂的誘惑,意識到把時間白白浪費掉的可惜,讓自己離熱愛的未來越來越近。

2、讓孩子學會管理時間

大多數孩子都曾有過這樣的想法:「作業周一交,我明天晚上再完成」、「爸媽還沒催,我再多玩會手機」、「反正不急……」。在父母眼裡,孩子經常喜歡拖延,推遲自己應該要完成的事情,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引導孩子養成有效管理時間、高效利用時間的好習慣,可以採用給孩子制定時間表,讓孩子嚴格遵循時間計劃去做事的方法,並可以適當地設定一些小懲罰或小獎勵,以此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教育
大多數孩子都曾有過這樣的想法:「作業周一交,我明天晚上再完成」。(圖片來源:Unsplash)

3、樹立守規則的意識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凡事設一個合理的規則,是培養自律意識的重要開端。在生活細節上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守規則,例如父母平時不允許孩子吃過多甜食;每周去一次超市,每次只買兩樣東西……一旦建立了規則,就不能違反,違反就要接受小懲罰,而孩子為了避免懲罰,會逐漸學會約束自己,自控能力也會隨之增強。

4、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在培養孩子自覺性的時候,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榜樣。一個懂得自律的父母,才能培養出一個真正自覺的孩子,自律之路是需要勇氣和決心的,不能讓孩子學習自己卻在玩手機,自己都做不到怎麼要求孩子去做?!父母不僅僅是一個稱呼,而是一種責任,因為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抵不過「身教」這兩個字,自律的父母的孩子都不會差。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