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最不知所謂的群體也許是教師群體了。我這樣說不是針對哪位老師——現實生活中我的很多朋友都是老師——我想批評的是整個群體和讓這個群體所以成為群體的體系。教師是個特殊的職業,不像交警和城管,只需掌握簡單的武藝就足夠對付商販和電動車了;也不像醫生,治好治不好病能看到顯性的結果。考試分數也許是顯性的,但從育人的角度來看,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說明分數與將來的健康人格有聯繫。教育首在育人,即培養獨立的人和獨立的人格。很遺憾,在我們這裡,普遍的情況是育人只停留在教學口號上,就像其它所有的口號一樣,非但不打算實現口號內容,往往還反其道而行之,處處要求學生順服,將獨立人格視為大忌。
2023年11月,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實驗學校一位姓韓的六年級學生發視頻吐槽學校食堂飯菜,並稱其在學校門口針對食堂問題「喊話」後,老師和教導主任把他喊到教導處做思想教育,教育內容大約是:蘿蔔發芽了不要緊,你吃土豆啊……你這樣就是在抹黑你的學校,在否認那些食堂阿姨的勞動……
在我們這裡,批評基本上等於抹黑。抹黑又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外國人抹黑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思想教育鞭長莫及,只好加以譴責,如果影響不大的話還可以選擇默不作聲;第二種是非外國人抹黑,這時思想教育就會發揮其無往不利的功用。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反抹黑教育有個讓你無法不接受的前提:「你的」。以上面學校對孩子的思想教育為例,該前提就是「你的學校」。這種反抹黑教育的高明之處是,你無法否認學校是你的,不然你為何在這裡上學呢?就像你無法否認國家是每個國民的,不然你為何生活在這裡呢?至於你的學校為何要給你吃蒼蠅,這是一個玄學話題,一般情況下學校是我們大家的不是你一個人的,只有發現你需要接受思想教育的時候它才是你的。同樣的玄妙邏輯放大到更大的層面一樣有效,比如總有人理直氣壯地質問我:你為什麼要抹黑自己的國家?這時我會回答,我的確想把黑抹掉一些。把質問的人氣得半死。
關於韓同學發網絡視頻批評學校食堂的事,學校一位倪姓老師跟記者說:「我們與學生及其家長進行了充分的溝通,雙方達成了一致意見。韓同學也對學校的處理表示認可。」同時表示,「學校尊重學生,沒有公開批評他,而是私下引導。」
從這位倪老師的話中不難看出,學校食堂確實有問題,否則就沒必要「處理」了,但韓同學將問題發到網上則是更大的問題,學校本該公開批評他,只是出於對學生的尊重,才轉而私下引導。公共問題而私下引導,是出於對個體的尊重?還是擔心事情發酵?熟悉這裡邏輯的朋友們想必心裡都有答案。
我們這裡有個特色現象,私人話題常被一覽無餘地展現給公眾,比如明星的個人生活,公共話題卻遮遮掩掩。尤為特色的是,每當後者需要暗度陳倉,前者就出來明修棧道,導致社會時刻處在一種「兵者詭道也」的氣氛之中。
倪老師說,韓同學在網絡上的表現與現實生活中的表現差異很大。在學校,他表現正常且上進,但在網絡上則顯得消極和激進。以我的人生經驗判斷,正常和上進是聽話的意思,消極是說真話的意思,激進是不聽話和批評的意思。仍以這件事為例,韓同學曝光學校食堂問題是說真話的,因此也是消極的;不聽學校的話並且嘲諷學校的「思想教育」內容,毫無主人翁精神等等自然該歸於激進。
但是學校有辦法讓你聽話,網傳的另一個視頻中,疑是韓同學的父親老韓被領導約談了,老韓轉而給兒子施壓,要求他刪掉視頻,以後不要發這些東西了……這樣對你不利,領導跟我關係蠻好的……
在跟父親的激烈爭論中,小韓說了一句絕大多數國人不會說的話:人是自由的。還有一個視頻中,小韓說:我現在拍攝視頻就是要讓他們知道,有這麼一個男孩,他敢為了真理去面對一些事情。【筆者借用這句話作為本文標題】
這個孩子讓我汗顏。跟朋友們聊天時,我常說一句話:有些事如果我們這代人無法完成,責任就會轉移給下一代。我希望我的話不要應驗。老韓跟大多數成年人一樣,知道哪些事對自己的孩子「不利」,為了孩子的將來,很難說他的話沒道理。可是,你、我和無數個為了孩子的老韓,正在把擔子擱在孩子們肩上。
看到這幺小的孩子利用公共空間爭取自己的權利,除了敬佩,我不知道該欣慰還是悲傷。我知道的是:醒來,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老師和教導主任擋不住它的到來,其他東西也擋不住。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不器是一種態度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