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錫進預示武力犯台不遠?台灣網友:快來、快打

美國之音
2022-04-25
image
台灣《全民國防手冊》圖示(部分) (圖片來源:台灣國防部)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日前發文表示,中國大陸沒得退了,台海爆點或已不遠。胡錫進此言一出,就遭台灣網友幾乎一面倒地嘲諷「快來、快打」。有分析人士表示,這顯示中共對台的恫嚇心理戰已經被台灣人看成是一種笑話,但台灣不能掉以輕心,不宜以戲謔態度看待嚴肅的台海安全問題。也有分析人士說,網友只是一種純粹的情緒發泄或喊話,因為從民調數字來看,台灣願意不惜付出生命上戰場的年輕人,其實是在減少的。

美國聯邦參議院預算委員會共和黨首席議員林賽∙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等6位參眾議員15日離開台灣後,16日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就在微博發文表示,他感覺台海局勢山雨欲來風滿樓,離真正的爆點或已不遠。美中台三方遊戲玩到盡頭,上升為直接軍事對抗的概率是極高的。

 他說,美國成功動員起西方世界開展全面對俄制裁,讓華盛頓覺得對華威懾有了新籌碼。美方嘗到了不費一槍一彈就搞亂歐洲的甜頭,也會想如法炮製搞亂亞洲,消耗中國。

他還說,現在真正的危險是大陸沒得退了,憋了大招,但是美台誤判了,又往前跨一步,台海就此翻開攤牌的新一頁。他希望中國大陸民眾對台海局勢的攤牌要加快積累心理準備。

胡錫進的發言讓一些中國網友叫好說:「是時候進行台海戰爭內地社會層面的心理動員了」,也有人說:「時刻準備着」。但近期深受疫情所苦的上海網友則大酸:「打仗要不要戴口罩、測核酸?」,也有其他網友附和說:「打台灣一個得陽性,全軍拉回隔離。」

台灣方面則幾乎是一面倒地說:「好喔」、「求你快打」、「喊多久了還在喊」、「拜託你了,快打」,如此等等。

對於這種現象,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宋國誠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胡錫進時常對台灣發出「文字恐怖主義」,如果該篇文章不只是他個人觀點,而是影射中共高層的意見,那麼有兩點值得關注。

作為侵台師出有名的藉口

首先,在俄烏戰爭之後,中共確實已體認到武力攻台可能會遭致美方動員全面制裁,戰爭成本增加了,政治和經濟的風險也增加了,所以中共在對台軍事行動前務必會更加謹慎。

其次,藉由恐嚇台海爆點已不遠、中共退無可退來表明,如果將來中國對台動武也是被迫作戰,替未來侵台塑造一個出師有名的藉口。

宋國誠說,台灣網友嘲諷式的回應,反映出台灣人對於中共對台政策荒誕性的看法。

他說:「因為今天在台灣沒有人會同意所謂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說法,也反映出多數台灣人認為中國自己的防疫工作都做不好,還想統一台灣嗎?這顯示出中共對台的恫嚇心理戰,基本上已經被台灣人看成是一種笑話。」

不過,宋國誠也說,雖然中共是「放羊的孩子」,但台灣還是必須要防備哪一天真的「狼來了」,所以玩笑歸玩笑,但台灣對於中共的軍事威脅還是不能掉以輕心,不宜總以戲謔態度來看待嚴肅的台海安全問題。

對民進黨有利

台灣《美麗島電子報》民調專家戴立安從另一個政黨政治的角度分析台灣網路上的戲謔言論。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網路上的匿名性很高,存在各種反串或故意刺激對方的言論,大家可以去思考,這樣喊打的言論到底對誰有利。

他說:「以這幾年下來的情況來講,我覺得不管動機如何,但從結果來看,民進黨其實是比較大的獲利者,因為它會翻轉到民進黨的政治資本,這種(言論)跟政黨在推動政策或在整個選舉的氛圍上,其實都非常密切的扣合。」

他表示,《美麗島電子報》三月份的民調顯示,20至39歲的年輕人對中國共產黨的好感比率都只有個位數,反感則高達九成。經交叉分析後可以發現,台灣民眾在2019年初習近平發布「告台灣同胞書」後,對共產黨的印象急速下降,與此同時,對民進黨的好感度不斷攀升,兩者呈現「鏡像」的相反走勢,一直持續到現在。換句話說,讓台灣人對共產黨的好感度下降,將有助於提升對民進黨的好感度。戴立安說,民進黨政治操作人士也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抗中保台親美的主軸一定會持續延伸到2024年總統大選。

他還表示,台灣網友喊打只是一種「鍵盤上」的表達,因為從民調數字來看,實際上並不是如此。

認同終須一戰的年輕人變少

他說,從去年至今,雖然經過了俄烏戰爭,但「兩岸是否終須一戰」的民調結果差異不大。但如果細部來看,就可以發現特別是20到29歲的年輕人,去年覺得終須一戰的大概有六成一,但今年只剩下四成六,「它是逆轉的」。也就是說,在還沒有發生俄烏戰爭之前,年輕人認為戰爭離他們很遠,但當俄烏之戰發生後,戰爭的現實感拉近了,很多年輕人開始對戰爭風險產生疑慮,因此同意終須一戰的比例下降了一成多。

戴立安說,另一個更高張力的題目問卷受訪者,是否願意付出一切代價甚至犧牲生命,以避免台灣被中共統一時,20到29歲年輕人的反應也發生變化。

戴立安表示:「以去年尚未發生俄烏戰爭時,台灣20到29歲的年輕人認同犧牲生命的比較多(53.1%),比不認同的(43.7%)多了近10個百分點。可是今年做相同的民調,20到29歲的這一層,他們認同(50.3%)跟不認同(46.1%)的差距,只拉近到4個百分點。也就是說,認同的下降,不認同的增加,年輕人認同要上戰場的比例是下降。」

在台北一所大學就讀大二,今年剛滿20歲的徐玉雯對美國之音說,台灣年輕人都是在良好保護下成長,雖然俄烏戰爭的確讓台灣人提高警戒心,但如果真的發生戰爭,年輕人可能還是會畏縮不敢站出來,沒有辦法像烏克蘭一樣那麼無所畏懼地向前沖。

她覺得,台灣網友會嘲笑中共的恫嚇言論,是因為中共一直說要打台灣,但都沒有真正打過來,就會覺得它只是說說而已。但她認為,台灣人的警戒心太小了,萬一哪一天中共真的打過來了怎麼辦,她還是會感到擔心和懼怕。

中國人民未必愛戰

不過,今年80歲的家庭主婦彭澄妹則有不同看法。她告訴美國之音:「假如台灣發生戰爭的話,我雖然上了年紀,但是只要我有一口氣在,我一定會跟國家站在一起往前沖。」

她表示,中國人民也未必愛開戰,他們很多年輕人都是一胎化下的孩子,他們也希望過一個安定的生活。她說,她曾看過一段影片,疑是被徵召送往中印邊境前線的中國新兵在車上哭成一團,所以他們其實也不想戰爭,只是中國領導人一直揚言不放棄武力犯台而已。

天然獨看到轉機

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蒙志成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俄烏戰爭一方面反映了強權入侵不代表就一定能取勝,增加了台灣的自信心,認為對抗中國未必會敗。另一方面,也讓所謂的「天然獨」世代看到了一個機會,就是「你打我,你也不一定成功,但只要你敢打我,我就真的獨立了」。年輕人反而在等待一個更能夠獲得獨立的時機,覺得危機就是轉機,說不定更好。

蒙志成說,但這也存在一個風險,就是過去台灣因為擔心兩岸開戰可能會戰敗,所以儘量避戰,但現在變成有些民意認為 「戰也不一定會敗」,反而可能增加了台海戰爭風險,必須注意。

他表示,在台灣民主世代下成長的孩子,沒有辦法接受國家人格被壓迫,言論處處受限制,也沒有辦法接受臉書、Instagram必須翻牆才能使用。台灣年輕人信奉的政治文化和訓練出來的思維,跟中國完全不一樣。

蒙志成說:「我們對它(中共)的體制,第一個不信任,第二個就是討厭這樣的體制,討厭中國那種非民主,由上而下的這種體制。」

安全的困境

徐玉雯說,北京冬奧會期間,有中國網友把台灣的獎牌數算進中國,試圖想把台灣當成中國的一個省來看待,令她很反感。她認為,兩岸接觸只會助長敵意,中國怎麼做也改變不了她自小學習中共就是一個一直欺凌台灣的印象。她覺得兩岸不用特別接觸,各過各的就好。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宋國誠表示,兩岸之間存在着一個「安全的困境」,意思是指,台灣民主自決思潮的發展讓中共認為台灣一直在搞分離主義、在搞台獨,所以增加了軍事恫嚇的力度。在這種情況之下,美國就會去警告中國,甚至圍堵中國,但美國的行動又會反過來刺激中國,升高其對台灣的武力威嚇。

他坦言,只要這種「安全的困境」不解除的話,兩岸關係基本上敵意一直在增加,而非互信在增加。只要中共對台灣的外交封鎖、軍事恫嚇與民間仇視這三大因素繼續存在,兩岸關係是非常難以改善的。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天高皇帝遠,新疆兵團貪官知多少?

夜話中南海  2024-12-25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