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3年的疫情衝擊和中國經濟下滑之後,北京中關村,作為一個科技產業和創業者聚集的地方,許多企業因財務困難而紛紛關門大吉,導致不少辦公室和商店空置,整個地區顯得冷冷清清。即使倖存下來的企業也不再盲目追逐融資和擴張,而是採取務實的態度,專注於深入研究硬科技。
根據星島日報援引中國科技專業網站”IT橘子”的數據,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中國有3378家”新經濟”型企業宣告破產,儘管倒閉數量較2021年減少了三分之一,但在2020年至2022年這三年的疫情期間,仍然有超過1萬家企業倒閉。
數據顯示,儘管中國政府在疫情期間推出了一系列經濟刺激措施,但仍然有大量企業陷入了”破產清盤潮”。2022年倒閉的”新經濟”企業前十名分別是電商零售、企業服務、教育、文娛傳媒、本地生活、金融、傳統製造、社交網絡、醫療健康和工具軟件。
由於中關村是上述產業在北京的大型聚集地,也是眾多有志創業者的聚集地,因此中關村明顯受到了影響。根據報道,中關村曾經最熱鬧的核心地帶”創業大街”如今相當冷清,人流稀少,不再像過去那樣熱鬧。
一位中關村的書店老闆表示,當地一些公司都已經搬走了,”這裡已經沒有那麼多人了”。他的書店隔壁曾經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如今已經變成了一家餐館。
在創業大街上,過去有很多標榜”創業咖啡館”和”創業空間”的場所,許多有志創業者和投資者經常在這些地方會面,暢談創業構想、未來願景和融資合作,號稱”喝杯咖啡,一份投資意向就能達成”。
但報道指出,如今一些大型的”創業咖啡館”只保留了靠窗的兩排座位,卻仍然只有1個客人,而空出的位置則改成了辦公室。同時,這些咖啡館也被”小清新”類型的文藝風咖啡書店、茶飲自習室所取代,店內只零星坐着幾名安靜的顧客。
經營新創企業辦公空間、是當地知名地標的”優客工場”創辦人毛大慶表示,如今中國的創業形態發生了變化,以前的資本繁榮不再存在,新成立的一些創新公司專注於”硬科技”,不再拼命包裝融資,”踏踏實實地創業,這樣就很好”。
毛大慶指出,儘管中國近幾年的經濟環境不太好,但小企業數量其實並沒有明顯減少,且湧現出許多非常有趣的創新公司。
他提到,與以前在資本繁榮時代”四處籌錢包裝”的創業者不同,這些新的創業者”心態穩重,沒有那麼多的宏大敘事”,且熱衷於深入研究”硬科技”,比如人工智能、醫療,甚至研究最基本的數學模型。同時注重盈利,”量入為出地經營”,這種創業取向是很好的。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