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長街送總理 安倍晉三和周恩來境遇之異同

陳破空
2022-07-18
image
安倍晉三的葬禮於12日下午在東京芝公園的增上寺舉行,除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等政要以及經濟界、外國要員外,包括普通民眾在內共約2500人出席。(圖片:Yuichi Yamazaki/Getty Images)

2022年7月12日,遇刺身亡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下葬,他的夫人安倍昭惠無意給國家和社會添麻煩,堅持以家祭的方式舉喪,但日本民眾卻大量涌至。在東京,從舉辦喪事的增上寺到靈車經過的街道,數十萬民眾夾道相送。日本民族素以內向、內斂、克制而不流露感情著稱,儘管如此,這一回,許多日本民眾仍然禁不住飲泣、落淚、甚至失聲痛哭,高聲呼喚安倍的名字,悲痛送行。載着安倍遺體的靈車,緩緩繞行他身前工作過的首相官邸、自民黨總部和國會議事堂。安倍昭惠坐在前座,手捧丈夫的牌位,神情哀戚而莊嚴。整個場面,隆重,悲情,肅穆,莊嚴。

這一幕,讓人聯想到中國,1976年,中國總理周恩來去世的場景:十里長安街,凜冽寒風中,十萬民眾哭送。

對照這兩位政治人物,安倍晉三和周恩來;對照他們離去的2022年和1976年, 氣氛和場景確有不少相似之處:

兩人都是總理,日本稱首相,或總理大臣;都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總理或首相;兩人都擁有高度的形象分,因外形俊美而格外博人好感。最大的共同點,卻在於,兩人都聲望崇隆,受到民間愛戴,而這份愛戴,都發自民眾的內心。十里長街送總理,就是最生動的寫照。

日本是民主國家,安倍是民選領袖,民眾愛戴的真誠自不待言。而中國是專制國家,周恩來是一黨專政下的領導人,但在1976年那種特殊背景下,他受到中國民間愛戴,確也發自民眾內心。何以如此?其實,這源自奇妙的人類心理學。

彼時,周恩來身為總理,主持國政,但在他之上,還有一個上司,大權在握的紅色皇帝毛澤東,故而,周恩來實為中國二號領導人。但毛澤東的霸道、橫蠻、高高在上、權力傲慢,讓人們不敢言卻有感。毛澤東甚至對周恩來,公認對他愚忠到底、「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紅朝宰相,都時時流露出欺負和霸凌之態。正是毛周二人的反差,突顯了周恩來謙卑自持、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忍辱負重、相忍為國的感性形象。

在黨內,暗暗地,周的聲譽超過了毛,尤其在他們身後,周的形象、聲望和地位,都蓋過了毛、甚至壓倒了毛。在民間,專制王朝下,周恩來悄然博得民眾的尊崇和愛戴。這份尊崇和愛戴,除了仰慕,還夾雜了民眾對他的同情;當然,也夾雜了不少的誤會。因為,那是一個完全閉關鎖國的年代,民眾並不了解:毛澤東作惡,都有周恩來的參與;尤其,毛髮動文革浩劫,周也難辭其咎。

日本雖有天皇,但屬於虛位,僅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故而,身為首相的安倍,實為日本最高領導人。作為在位時間最長的日本首相,已經證明,安倍深得民心。兩次卸任,都是他自己因健康原因請辭,否則,他可以做得更久。安倍在國際舞台上長袖善舞、縱橫捭闔、談笑風生、廣結人緣,頗有美國前總統里根之風。由此,他也受到文明世界、眾多國家人民的尊崇和愛戴。

安倍任內,在內政和外交兩方面都大有建樹。對內,有「安倍經濟學」,促成長期停滯的日本經濟溫和復甦;對外,他首倡印太聯盟,促成美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四方聯盟,築成堅實的反共陣線。他留下振聾發聵的警句: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台灣有事,就是日美同盟有事。

這一雄辯論述,不僅喚醒了日本社會,而且有效地警告了中共。安倍由此表達了日本協防台灣的堅定決心。外界評論,在協防台灣的意志力方面,日本超過了美國。安倍任內,堅定推動修憲、讓日本成為正常國家,以及歷史性的論述,為維護台海安全、印太地區的和平,做出了重大貢獻。隨着時間的推移,未來更將證明,這不僅是安倍留給日本、也是他留給世界的寶貴政治遺產。故而,安倍不僅是日本傑出的政治家和領導人,也是整個文明世界傑出的政治家和領導人。

反觀周恩來,身為紅朝宰相,服務於專制王朝,儘管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夙興夜寐,但終究是失身匪穴、明珠暗投、虛擲一生。在伴君如伴虎的恐懼中,度過謹小慎微、戰戰兢兢、蒙羞受辱的後半生。留給後人無數的唏噓、感嘆、惋惜!

換言之,安倍晉三留給世界的,是光明的政治遺產,可謂正資產;周恩來留給世界的,是灰色的政治遺產,可謂負資產。或許,這正是安倍晉三與周恩來的境遇中,表面雖有諸多相似之處、內里卻又截然不同的真實對照。

(全文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