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全球經濟因COVID-19疫情飽受摧殘之際,中國3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和財新PMI指數與上月相比,雙雙出人預料地從2月破紀錄的低點中回升,重上50榮枯線。不過,有中國學者指出,國際疫情一天不結束,中國就沒定單,工人沒有工資就沒有消費。
中國統計局3月3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3月製造業PMI指數為52,高於彭博先前訪調經濟學家所預測的44.8。製造業PMI為中國製造活動的關鍵指數,高於50表示製造業為正成長。
中國2月的製造業PMI指數為35.7,是中國官方自2005年開始記錄這項數據以來的新低,顯示這一波疫情重挫製造業。
儘管近日中國企業已逐漸復工,面對疫情迅速蔓延全球、外部需求低迷的情況下,中國官方公布PMI卻重新站上50榮枯線,不過分析師仍對這一現象不樂觀。
據香港經濟日報報導,隨着疫情席捲全球,歐美出現了門店關閉潮,僅美國零售業就在一周內關閉近5萬個門店,至少90個全國性零售商處於虧損狀態,阿迪達斯(Adidas)、耐克(Nike)等多個知名運動服飾品牌都宣布關閉在歐美的多家門店,使中國的外貿企業、跨境電商感受到危機重重。
歐美市場是浙江義烏跨境電商的重要市場。義烏的供應商據報被取消了4月底之後全部的定單。此前,義烏每天有800多萬個包裹發往全球各地。
此外,在歐美地區需求占近四成出口額的廣東東莞,也出現外貿企業老闆「跑路」現象,諸多企業已暫停生產出口或招工計劃。
報導援引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許小年在最新的演講中說,現在開工製造的都是過年前的定單,4月定單馬上就會銳減。他認為,國際疫情一天不結束,中國就沒定單,工人沒有工資就沒有消費。
許小年認為,現在企業唯一要做的是收縮救企業,企業還在就有希望,一旦倒閉了就會很困難,尤其是中小企業占城鎮就業的80%,保住他們就是保住社會穩定。
他說,中國不僅缺少糧食、石油,還缺少市場與定單,而人均GDP是美國的1/5、歐洲的1/4,「國內的購買力支持不了我們如此龐大的製造能力」。中國還缺少原材料,許小年說,「特別是技術含量高的基礎原材料,必須從韓國、日本與德國進口。我們缺技術,關起門來技術無法快速發展。」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首發或轉載。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或原作者,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