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博士報考鄉鎮公務員,一個多麼殘酷的選擇

孤雲老爹
2024-06-04
image
網絡圖片

很多人從小就習慣於被安排,不敢直面自己的內心選擇,從而隨波逐流、渾渾噩噩地上學、求職、工作,直至老去。

又到了畢業季,近來關於考公考編的新聞有點多。

這兩天讓人大跌眼鏡的一個消息是,擁有美國斯坦福大學博士學位的蘇某,出現在安徽省某縣鄉鎮公務員考察對象公示名單上。

斯坦福博士報考鄉鎮公務員,一個多麼殘酷的選擇
網絡圖片

隨後,網友查詢了蘇某的就學經歷,更是讓人感慨萬千。

簡單講,蘇某是屬於「學霸中的戰鬥機」這種類型的學生。高考成績是學校理科第一名,本科畢業於中科大物理學院,獲得郭沫若獎學金。據稱這個獎學金含金量非常高,獲得者大多去往國內外一流高校或研究所深造。

蘇某在沒有畢業前,就已經拿到了包括斯坦福大學、加州理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的全額獎學金邀請。後來他選擇到QS大學排名全球第五的斯坦福大學讀研,拿的也是高額獎學金去的。

所有這些光鮮的履歷,與其當下選擇回老家報考鄉鎮公務員,對比愈加強烈。學歷是個「王者」,就業卻成了「青銅」。從網上評論看,多數表示不理解、想不通。

此前,也有世界名校海歸「上岸」鄉鎮、街道辦公務員的報道。比如哈佛大學碩士畢業生入職杭州某街道辦,耶魯大學畢業生成為鄭州郊區某鄉鎮公務員,近日還有一名東京大學碩士,同樣進入了安徽某街道當公務員。

於是有人發出靈魂一問:哈耶普斯麻的終點,難道也是考公嗎?

01

我並不反對任何人考公或考編,如果要多說一句,我尤其不反對留學歸來的畢業生考公考編。

同樣是考公,海歸和國內的畢業生對比,正常來講視野可能更開闊一些,如果能把所見所學用於工作中,說不定更有想象的空間,能夠激發更多的可能。

民國時期,留學海外歸來的人才,是推動歷史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們知道的許多不同領域的名人,都有「海歸」這一身份。

近些年來,國內家庭自費供孩子出國留學的數量大增,畢業後回國就業的人數自然也隨之增加。這些人在國外學到了各種知識,回國後進入不同行業不同領域工作,對社會經濟整體而言都是有益的,其中當然也包括進入公務員隊伍。

過去總有人發問,為什麼國內培養的人才,出國留學了不願意回來?如今越來越多人選擇回國,為何又有這樣那樣的質疑聲音?難道留學回來,就不能參與到考公考編的行列嗎?這從道理上就說不通。

斯坦福博士報考鄉鎮公務員,一個多麼殘酷的選擇
網絡圖片

同時,我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對於每個人所作的選擇,應當先從個案去具體分析,而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以偏概全。某哈佛大學碩士考公,與某耶魯大學畢業生考公,雖說都是考公,但這並不說明,兩人是抱着同樣的理由這麼做的。

具體說到斯坦福大學出身的蘇某為什麼報考老家的鄉鎮公務員,目前本人並沒有出來解釋,網上的各種說法也都只能是猜測。其實,蘇某本人說不定有非常合理的解釋,只是我們不知道或者想不到而已。

我就注意到,有人說蘇某並不是斯坦福的博士畢業生,而是碩士畢業生。根據資料可以確定的是,蘇某於2016年赴美留學,而有人查到他一篇作於2022年的博士論文。這裡就有兩種不同解釋,或者蘇某的博士論文未通過,沒有順利拿到博士學位,或者從博士畢業到考公這段時間,發生了什麼事情,比如在國外找工作、生活不順心,諸如此類。

這些情況不太可能發生,但不能排除不會發生。

至於他沒有選擇留在國外,或者回國後沒有選擇進入高校或研究機構,也還有別的可能,比如「不得其門而入」,或者家人不同意,等等。這些情況同樣不太可能發生,同樣也不能排除不會發生。

我的意思是,猜測歸猜測,與蘇某的個人選擇不是一回事。每個人都在為自己作出選擇,而別人的看法和感受,畢竟都只是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看罷了。哪怕蘇某畢業於斯坦福,哪怕這所大學出來的人,在全世界都可以「橫着走」,而蘇某卻一心只想着考公,這又與我們何干?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趕科場。

有人割肉離場,有人急於抄底,雙方互相看了一眼,心中默念一聲SB。

以上都是一個意思,你有你的道,我有我的理,在個人選擇面前,不見得誰比誰高明。

02

問題就在於,回國報考鄉鎮公務員,真的是蘇某的個人選擇嗎?換句話說,考公務員,真的是蘇某的個人志趣嗎?

這才是真問題,也是我沒想明白的一點。

照理說,蘇某一路走來,專業選擇一直保持穩定,本科學的是物理學,留學讀的也是物理學,為何報考的卻是與專業毫無關係的鄉鎮公務員?

倘若蘇某學的是人文學科,考公可能多少還能派上用場,但我相信鄉鎮公務員,大抵是用不上應用物理學專業知識的。也就是說,一旦走上工作崗位,蘇某過去十數年學的專業知識等于歸零了。

如果物理學不是蘇某的個人興趣,從本科到研究生一直以物理學為專業,這是他個人的悲哀。如果考公才是他的志向所在,那麼出國留學研究物理專業,也是他個人的悲哀。

因為他的個人選擇錯位,這還造成了人才損失與資源浪費的後果。從此,物理學領域少了一個專業人才,而鄉鎮公務員隊伍里,又多了一個不能學以致用的人員。

斯坦福博士報考鄉鎮公務員,一個多麼殘酷的選擇
網絡圖片

雖說對於蘇某的選擇我表示尊重,而現在也還不能對蘇某的未來下什麼結論。但不得不說,蘇某今年應該30歲了吧,這時候人生和職業拐了那麼大一個大彎,這是一個多麼殘酷的選擇,又是何等不幸的教訓。

說到底,這就是個人興趣與專業(職業)方向不匹配造成的悲劇。

我經常在招聘面試的時候問應聘者:你個人有什麼興趣愛好嗎?有些應聘者的回答,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比如,有人說自己的興趣是上網。還有人說,個人興趣是,玩遊戲。當然,上網、玩遊戲也是一種興趣。但這和我想問的「興趣」,完全不是一回事。

偶爾碰到幾個回答算是正確的應聘者,答案也是讓人不知從何說起。就說招新媒體編輯吧,碰到有人回答自己的興趣愛好是讀書的,我難免會追問一句:那你最近在看什麼書?有人就開始只支支吾吾,想半天也說不出一本書名;還有人承認,上大學後就很少看書了;有些人則只能回答,讀過東野圭吾。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或者應該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但說實話,許多人的興趣愛好都是被逼出來的,要麼是父母幫忙選的興趣愛好,要麼是為了今後好找工作而選擇的興趣愛好。

本來,每個人在上大學之前,別的事情都可以放一放,怎麼找到自己的個人興趣愛好才是大事。就算年少時茫然無知,到了大學階段,總要明白自己想做什麼了吧。

斯坦福博士報考鄉鎮公務員,一個多麼殘酷的選擇
網絡圖片

從小我們就被追問,你的理想是什麼?其實,所謂理想,就是一個人願意長期從事的工作。而這如果不是基於個人的興趣愛好,又能夠走多遠,支撐多久?一輩子干着與自己興趣愛好毫不沾邊的活兒,這得多擰巴,多無趣?

好的教育,就是幫助一個人在學習中發現自己,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而確立個人的志向與職業。但我們的現實往往是跳過了興趣愛好這個環節,直奔「什麼是好的工作」這個主題。

一說到興趣愛好,父母立刻想到的是以後容不容易找工作、收入高不高這些問題;一到填報志願,父母馬上想到的是,這個專業有沒有前途、競爭厲不厲害這些問題。「愛好是愛好,工作是工作」,「愛好當不了飯吃」,「工作和愛好可以兩不誤」,都是父母打擊子女個人興趣選擇的理由。

就這樣,很多人從小就習慣於被安排,不敢直面自己的內心選擇,從而隨波逐流、渾渾噩噩地上學、求職、工作,直至老去。

我不反對任何人考公考編。但我要問一句:那麼多人考公考編,都是出於個人志趣和選擇嗎?當然不是。

很多問題,也就出在這裡。

03

除了「斯坦福博士報考鄉鎮公務員」這事情,最近還有一則「選調生不滿分配嘉峪關選擇離職」的事,也是鬧得沸沸揚揚。

這事情的大致來龍去脈是,武漢大學德語語言文學專業女研究生顧某因對選調分配的地方嘉峪關市不滿意,在校園網發表題為《山花尋海樹,不如就春風》的「小作文」,吐槽「嘉峪關就是落後的戈壁灘小縣城,我在那裡被禁錮,動彈不得」(其實還有更激烈的措辭),最終在不到一年後選擇離職(本人申請取消錄用資格)。

斯坦福博士報考鄉鎮公務員,一個多麼殘酷的選擇
網絡圖片

這事情討論的人很多了,武漢大學有關方面也已作出回應。別的且不說,我覺得這其實又是一個興趣愛好與專業、職業不匹配的悲劇性事件。

顧某本科在蘭州大學上的是德語專業,研究生在武漢大學選的是德語語言文學,而她在「小作文」中自稱「文學出身」,這說明她的興趣愛好是文學。

愛好文學而本科選擇了德語這個小語種專業,這本身就是一種妥協。而研究生轉為攻讀德語文學,好不容易和文學搭邊,只是屬於文學領域的一個專業方向,大概與她自己熱愛的文學不完全是一回事。

問題在於,「文學出身」的她,作為2023年應屆生,手裡拿着「9個offer」,最終卻選擇了與文學毫不相關的考公,考選調。

考選調生的時候,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會分配到哪裡。她想的是,考選調生後能夠留在自己的出生地蘭州。原話是,「按照這個分數,再加上還算拿得出手的學校,就算省上再盲分,也能留在蘭州留在家了吧」。

甚至,按照她自己所說,「我自己在多年來的讀書生涯中其實一直並未把公務員這份工作列入職業規劃中」。

一個愛好文學的女研究生,一個對考公並不熱衷的應屆生,最終卻選擇了去考選調生,為的是找一份能留在蘭州而且「體面」的工作,這難道還不算離譜嗎?

這至少是雙重的錯配。興趣愛好與職業不匹配,這是第一重錯配;擇業方向與實際崗位不匹配,這是第二重錯配。如果她上大學只是因為別的緣故(比如考慮招錄原因)而選擇德語專業,這可算是第三重錯配了。

斯坦福博士報考鄉鎮公務員,一個多麼殘酷的選擇
網絡圖片

我不知道,她的「9個offer」中有沒有與德語或德國文學相關的職位,按理說這個方向也不至於找不到工作,但是顯然她直接就放棄了。這或者說明,她學德語或德語文學也並非出自個人興趣愛好。

這意味着,悲劇的根源早就已經埋下了。

直至她被分配去所謂「錢少事多離家遠」的嘉峪關市直部門單位,認為啥也沒「撈着」,這才徹底崩潰,可是已經悔之晚矣。

一個人讀到研究生畢業,還不知道自己想追求什麼,哪怕是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了,也聽由父母親友的安排,相信什麼「公務員多好啊!工資高地位高」「一個姑娘家家的找個穩定工作比什麼都重要」,這還怪得了誰呢?

多說一句,選調生被稱為「公務員中的VIP」,與公務員不一樣的是,它屬於組織部門培養的後備幹部(公務員屬人事部門管理),在基層歷練後,上升空間和潛力巨大。但是,作為選調生,也有明確規定要有兩年時間在基層工作。

對這些信息,顧某應該是知道的。既然如此,因為沒有被分配在蘭州而怨天尤人,即便不是「精緻利己」,也是非常不成熟。更可悲的是,她似乎沒有為自己的愛好和理想而做過任何實質的努力。

04

斯坦福博士報考鄉鎮公務員也好,選調生不滿嘉峪關分配選擇離職也罷,作為個例都有其特殊性,但不能忽視背後可能存在的共性因素。

「考公熱」當然是其中一個重要話題,但我認為,興趣培養與教育,個人選擇的原則,也非泛泛而論,這涉及一個更為根本的問題:一個人該怎樣去過好自己的一生?

或許有人會說我奢談什麼興趣愛好,站着說話不腰疼,或者說我「爹味」十足什麼的。確實,年紀大一些,終於可以倚老賣老地說幾句人生感悟了。

迄今為止,我的人生就是一個為興趣與理想而打拼的過程。不過這是另外一個故事了,還是打住吧。

讓我們記住蘇格拉底的一句話:「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其實,還有一句話更簡短精悍,出自古希臘德爾菲神殿的一句箴言:認識你自己。

我後來把這句箴言加上了尼采的另一句名言,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即:

認識你自己,成為你自己。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冰川思享號

編輯推薦

救救工廠:工廠真的卷不動了

浦銘心  2024-11-04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