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騎手需要社保,而是社保需要騎手

諸葛咬金
2025-02-24
image
網絡圖片

隨着京東的參與,外賣騎手的勞動保障問題再次成為熱點。許多人將焦點放在騎手是否需要社保上,但從更深層的社會視角來看,或許應該反過來問——與其說是騎手需要社保,不如說是社保更需要騎手。這背後折射出的,不僅是社保基金的現實壓力,更是整個社會保障體系與靈活就業群體之間的矛盾與張力。

騎手真的需要交社保嗎?

表面上看,為數百萬外賣騎手繳納社保是出於關懷、保障他們的基本權益。但仔細分析可以發現,騎手們對社保的需求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迫切。原因很簡單:社保繳費的成本對他們來說過於高昂。

目前,大多數外賣騎手的月收入在五六千元左右,少部分優秀者能夠月入過萬,但他們的工作強度和時間付出也遠超常人。按照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繳費標準,個人每月需要拿出1000元左右作為社保費用。

對於這些每天風裡來雨里去、以單量為收入核心的騎手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即便騎手有繳納社保的願望,但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更傾向於把這部分錢用來應對日常開銷或其他緊急需求。

更何況,即便平台為騎手增加補貼,比如每單額外多支付1元,騎手也更可能選擇直接拿到這筆現金,而不是用於繳納社保。

原因在於,對於這些以「短期謀生」為目標的群體來說,眼前的生存壓力遠比未來的養老或醫療保障更加緊迫。

換句話說,騎手的首要訴求並非社保,而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賺取更多收入、實現基本的生活質量。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社保為什麼需要騎手?

與騎手對社保的「低需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社保基金對騎手的「高需求」。

近年來,我國靈活就業群體規模迅速擴大,外賣騎手正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據統計,目前我國靈活就業人員已達2億人,其中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快遞員等群體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

然而,這些勞動者大多游離於傳統社保體系之外,導致社保基金的繳費來源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與此同時,隨着老齡化程度的加劇,我國社保基金的支出壓力不斷增加。根據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社保基金的收支缺口呈現擴大趨勢,部分地區甚至面臨入不敷出的風險。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擴大繳費基數、增加社保基金的收入,成為擺在政策制定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而外賣騎手等靈活就業群體,無疑是填補這一缺口的潛在「金礦」。

作為一個龐大的勞動群體,如果能將他們納入社保體系,每年可為社保基金帶來數百億元的增量。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近年來人社部門和外賣平台頻頻推動騎手參保。

與其說是為了改善騎手的生活質量,不如說是為了緩解社保基金的壓力。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比起交社保,騎手更在意什麼?

比起社保,外賣騎手更在意的是平台算法的限制和束縛。

外賣行業的工作強度之高,早已為人熟知。騎手們每天在高壓的時間算法下奔波,稍有延誤就可能面臨罰款或差評。

平台對騎手的管理更多依賴冷冰冰的算法,而非人性化的關懷。對於這些每天奔走在城市街頭的勞動者來說,他們需要的並不是一份遙不可及的社保,而是更公平合理的勞動環境。

更重要的是,大多數外賣騎手並不將這份工作視為長期職業,而是為了應對短期的生存壓力。

正因如此,他們更希望看到的是平台在收入分配、勞動時間、工作安全等方面的改善,而不是被動地被納入社保體系,增加一筆額外的支出。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下的行業規範

實際上,推動外賣行業「正規化」的背後邏輯並不簡單。表面上看,這是為了保障勞動者權益,但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這也意味着中國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人口紅利逐漸消失,高度「叢林化」的靈活就業模式正在被迫轉型。

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外賣行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人口紅利的支持。大量農村勞動力湧入城市,為外賣行業輸送了源源不斷的騎手。

然而,隨着人口結構的變化,勞動力供給逐漸減少,依靠低成本勞動力發展的模式難以為繼。在這樣的背景下,外賣行業的「正規化」不僅是對勞動者的保護,更是對整個行業的重新調整。

對於外賣平台來說,規範化意味着更高的用工成本。無論是為騎手統一繳納社保,還是改善勞動條件,都會增加平台的運營負擔。

而這些成本最終可能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導致外賣價格上漲。這也引發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在追求公平與效率之間,我們該如何平衡?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諸葛咬金

猜你喜歡

就怕年輕人搶着掃大街

魔鬼斯基  2025-02-23

14億人為何撐不起消費?

倪刃  2025-02-21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