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嚴防中國工業海嘯鋪天蓋地而來

法廣
2024-04-04
image
(圖片來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一艘滿載數千輛比亞迪電動車的巨船「探索者一號」從深圳啟航,2月底駛入德國不萊梅哈芬港時,歐洲光伏產品2010年前後被中國廉價太陽板湮沒的噩夢再次降臨。4月3日星期三,歐盟宣布,將對中國太陽能涉嫌獲取不正當補貼破壞市場競爭展開調查。

美國財長耶倫4月4日抵達中國,一位美國高官預告耶倫訪華行程時表示:拜登政府擔心中國過剩的工業生產對外傾銷會阻礙美國相關的產業發展。耶倫將向中國政府施壓,遏制其廉價產品泛濫,希望中國提振自身消費市場。

歐盟確定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從現在的22%提升至42.5%,歐盟內部市場專員布列東表示,「太陽能電池板對歐洲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針對中國的調查旨在確保我們歐洲單一市場的企業真正具有競爭力並按規則行事,從而保障歐洲的經濟安全和競爭力。」

光伏電池板的快速應用得益於世界市場價格的暴跌,但同時也增加了對中國的依賴:據布魯塞爾統計,歐盟 97% 的太陽能電池板依賴進口,其中大部分來自亞洲巨人。全球供過於求和大量進口使歐洲製造商承受着沉重的壓力。

由於自身經濟復甦乏力,國內消費市場疲軟,中國以向全球傾銷太陽板、電動汽車、鋰電池「新三樣」為代表的綠色產品來提升自己的經濟。歐美擔心正在加速實施的新能源政策將遭逢中國向全球傾銷過剩能源的衝擊。

「中國工業海嘯」不是一個唬人的詞彙,今天的中國已成為「製造業超級大國」,根據經合組織2020年公布的資料,中國製造業產值占全球比率35%,排名第一,是美國為首的其他九個製造業大國的總和。如果其內部消費不振,產品全球傾銷,對全球產業、經濟以及政治生態造成的衝擊可想而知。

華爾街日報日前報道說,隨着中國電動車,機械、消費者電子產品等廉價商品再度大量湧入外國市場,美國與全球經濟正遭受一場「中國衝擊」,而這次的衝擊與上次不同,中國正在電動車、複雜機械、電腦晶片等高價值產業領域競爭。

法國世界報也在「美國和歐洲正面對中國工業海嘯」 一文中指出,面對氣候變化和海平面上升的風險,各國不得不作出調整,四面築堤,以防洪水泛濫。現在,來自中國的工業海嘯也是如此。中國電動汽車運輸船在歐洲港口掀起的只是第一波浪花。在中國經濟持續疲軟的情況下,中國的產品,特別是能源轉型技術,正大量湧入出口市場。

華盛頓、布魯塞爾、柏林和巴黎都在敲響警鐘。金融時報曾報道,由美國國際事務副部長傑伊.香博 (Jay Shambaugh) 率領的一個美國代表團 2 月初訪問北京,提醒中方美國和歐洲可能被迫反擊,但中國主管經濟的副總理何立峰反駁稱,是美國根據《降低通貨膨脹法》採取的為工業提供援助的措施引爆了火藥桶,還有布魯塞爾啟動的對中國電動汽車補貼的調查也在推波助瀾。

法國國立工藝美術學院工業經濟學講席教授塞巴斯蒂安.讓(Sébastien Jean)對費加羅報表示:「西方人確實深感憂慮。這種擔憂的部分原因是歐洲與中國的貿易逆差激增,從1800億歐元增至2019年至2022年的4000億歐元,創歷史新高。」

這一逆差喚起了人們不堪回首的記憶。2010 年前後,光伏產業在中國的競爭下一蹶不振,當時舊大陸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占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鋼鐵和造船業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塞巴斯蒂安-讓解釋說:「現在這種威脅更加嚴重,因為在此期間,中國已成為一個工業強國,在更複雜、更高附加值的產品方面與西方國家正面競爭。中國的成功並不僅僅依靠公共補貼的發放」。

西方國家對中國製造業投資加速和產能過剩的擔憂與日俱增。據國際能源機構估計,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產量已超過全球市場規模。2023 年,中國汽車的資本支出增長了 18%。由於中國國內消費沒有增長,所有這些過剩產品都以低價出口。

一場巨大規模的貿易戰能避免嗎?

猜你喜歡

巴西友邦驚詫論

王五四  2024-12-30

奴家給各位吹個笛子吧

楊乃悟  2024-12-28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