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訴莫言與「騙廷杖」

王左中右
2024-03-10
image
網絡圖片

近日驚聞一件事:

有人要起訴莫言,替每個中國人向莫言討要1元名譽損失費,共計15億。

先不提這個事合不合理,首先它就不合法。

因為個人是沒有辦法發起公益訴訟的。

這位毛先生翻遍了《豐乳肥臀》《紅高粱家族》等莫言作品,難道就沒空看看民事訴訟法嗎?

未必。

但他依然選擇這麼做,無非是在「騙廷杖」而已。

廷杖,是明朝皇帝懲處官員的一種刑罰,說白了就是打屁股。

原本是想恐嚇大臣聽話的手段,但到後來有人發現,受廷杖的人雖然挨打,但立刻能獲得「直臣」的身份名揚天下,這買賣簡直太划算了。

於是就有人故意找茬罵皇帝,爭取被打上幾板子,然後青史留名。

這就是所謂的騙廷杖。

在古代,罵皇上能青史留名,歸根到底是因為,皇帝是最大的IP,一舉一動,都能引起風吹草動,傳十傳百。

到了自媒體時代,有流量的名人明星們成了新的「皇帝」。他們的擁護者和粉絲就成了隨時抬起的廷杖。所以才有了越來越多故意找茬兒罵這些名人的人。

哪怕他們註定失敗,但找准了「正義」的「直臣角度」,照樣能收穫流量和粉絲。於是人們紛紛群起而效之。我願稱之為「賽博騙廷杖」。

賽博騙廷杖有兩個重點。

第一,就是把屁事當成天大的事,秉承的還是古代騙廷杖的找茬兒精神。

你寫小說,我就說你侮辱英雄;

你貼廣告,我就說你懸掛旭日旗;

你喝果茶,我就說你模仿靖國神社。

你放個屁拉個屎,都能被他們一本正經地當做別有用心、外部滲透。

第二,就是要保證自身的安全。

被罵兩句就能賺流量划算,但是號被封了,流量可就都讓別人賺走了。

所以你看這些人,一張嘴都是家國大義,但話里話外都是安全第一。

在無數次養蠱試錯後,終於有人發現了最好的騙廷杖對象:莫言。

寫的文字夠多,那找點文字茬兒,實在是容易。

又是一個拿過諾獎、有知名度的文學權威,流量嘩嘩響。

這對象也沒風險。整天笑眯眯的,現在就是一個偶爾跟年輕人在公號聊聊天的小老頭、一介書生。

方向更沒風險,群眾基礎還相當廣。批莫言的那些話,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前就有人說過了。無非還是那些家國大義。

最關鍵的是,這廷杖太好騙了。放出去的鈎子,各個能被咬上。必能掀起「廷杖風浪」。

罵莫言是媚外才拿諾貝爾文學獎,那莫言拿矛盾文學獎是媚了誰?

罵莫言是文化漢奸,那他當作協副主席是賣了什麼?

罵莫言抹黑英烈,那又怎麼解釋他黨員的身份呢?

……

這些廷杖啪啪打臉的時候疼嗎?會疼。

但不重要。

因為他痛並快樂着。他慘叫並又享受般地呻吟着。

因為他看到了名和利正在飛速朝他靠攏。

騙廷杖的惡,不止在於欺騙,更是拉低了道德的下限。

最開始被廷杖的,都是耿直之士,被打只是他們履歷的一部分。

但是投機分子覺得,受廷杖就可以名利雙收,所以開始騙廷杖,導致被廷杖後來成為了「沽直賣名」的代名詞。

從那個時候開始,廷杖就成為了噁心人的工具,因為誰都知道你為什麼要去挨那一頓打。

於是真正意義上的直臣和廷杖就這麼被淹沒了。

我們總說以史為鑑,但人類是不可能做到以史為鑑的。

就像我們一部分人能看清騙廷杖的真實目的:起訴莫言表面是維護英雄和國家的名譽,實際是在消費民族主義,打造為民請命人設。

但還有很多人都不會發現。這些「很多人」就是這些騙廷杖的人沽名釣譽的池子。

其實想看一個人是真的想要實踐心中的想法,還是打算扯大旗牟利是非常簡單的。

只需要看他做不做與目標無關的事就好。

如果他真的覺得莫言罪無可恕,自己去起訴就好。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從去年11月份開始發文,直到今年2月才開始起訴,期間每一天都高強度網上對線,生怕錯過哪怕一點的流量。

其實第一次看到有人起訴莫言的時候,我就在想一件事。

如果他成功了,是不是明天就會有人起訴魯迅、起訴杜甫?

最後再起訴個孔子。

那就有意思了,哈哈。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王左中右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