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專欄我提出了一個命題,川普2.0對中國是不是一個「噩夢」,取決於北京的應對方式。但在討論這個問題前,先簡要論述川普的人事任命,因為從他的內閣團隊特別是國安和財經官員的提名,可以一窺他的對華政策。
川普新政府的人選已經公布過半了。對中國來說,重點關注的是國務卿、國安顧問、國防部長、財政部長、商務部長、貿易代表等國安和財經官員。如果川普加碼制裁和遏制中國,主要會在這兩個領域。川普已提名魯比奧(Marco Rubio)出任國務卿,沃爾茨(Michel Waltz)出任國安顧問,此二人都是有名的對華鷹派,尤其魯比奧,在參院推動支持台灣和反對北京對香港、新疆人權的打壓的立法,被中國輿論封為「反華急先鋒」,並被北京制裁。川普當然清楚這個事實,可仍然提名他做國務卿,擺明是要對北京示強。可以預期,川普對和中國加強外交聯繫,特別是保持兩國高層外交管道溝通的暢通,或許並不在意。
財政部長、商務部長、貿易代表這三個重要的財經職位特朗普尚未公布提名,但普遍認為,此前在其第一任期擔任貿易代表的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將回鍋再挑貿易代表重擔。美中貿易戰就是由他一手策劃並主導的,如果川普對中國徵收高關稅的競選主張要落實,沒有比萊特希澤更合適的人選了。
在川普的新政府人選中,馬斯克(Elon Musk)看起來是唯一對中國友好的成員。這位世界首富在中國有着巨大利益,而從目前透露出的情形看,川普對他很倚重,這讓許多人對馬斯克的角色充滿好奇,認為在清一色的對華鷹派中,他也許能夠就川普的對華態度,起到某種平衡性。但是,馬斯克這張牌到底在接下來的美中對抗中可為中國起到什麼樣的緩衝作用,現在還不好評估。
在美中關係上,台灣以及經貿和技術議題是中國最看重的兩個,前者被北京視作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劃了多個紅線,後者則關乎中國的經濟成長和技術進步。不過,兩國雖常為台灣起衝突,眼下北京最大的擔憂,卻是明年一月川普上任後可能對中國祭出的關稅和技術制裁。如何應對這新一波更猛烈的貿易戰,是中南海最迫在眉睫要解決的問題。
中國官媒對即將到來的關稅戰表現出了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然而,鑑於美中貿易的高度不對等,中國沒有和美國同等規模的市場,以及工具箱裡足夠多的反制工具,北京對川普的關稅制裁事實上是相當緊張的。結合官方學者的分析和建議,我認為,北京很可能採取不對稱的方式和手段來應對美國的關稅戰,它包括以下幾個層面:
直接報復:川普第一任期的兩國貿易戰,北京開始是對等力度的反制,也就是美國對中國多少商品加征關稅,中國也對美國多少商品加征關稅,但在美國擴大對中國出口商品徵收關稅的數額後,北京發現自己無法同等力度報復,於是改為同等比例,也就是美國加征關稅的商品數量占中國對美出口總數的比例多少,比如 40%,中國就回應對等比例的美國商品數額。儘管北京也試圖在關稅上強烈反制美國,可要和美國打貿易戰,終究是吃虧的,於是北京也採取另一種辦法,即對美國特別需要的產品,主要是一些重要的原材料進行出口管制,官方學者將此稱為「打蛇打七寸」,企圖遏制美國的製造業特別是科技產業。
假如這次貿易戰川普真的對所有中國輸美產品徵收60%的關稅,由於美國出口到中國的產品只有1500億美元,不到中國出口美國產品的1/3,同等比例的反制將無法進行,北京不得不對所有美國賣給中國的產品,首先是農產品,也加征60%的關稅,或者直接就不採購,以打擊共和黨的農民票倉。北京還會針對美國的科技製造業,列出一份原材料出口管制清單,鎵和鍺已經是這個清單中的成員了,大概率還會將稀土等也列入。而對配合美國政府制裁中國的美企,北京會用不可靠實體清單予以制裁,以達威嚇效果。此外,拋售美債,影響美國金融市場,也可能是北京的選項之一。
開拓第三方市場:前面說了,就貿易戰而言,中國肯定是打不過美國的。若再加上科技的制裁和圍堵,川普第二波關稅戰和科技戰會對中國造成巨大的殺傷力。當然美國為此可能也要付出通脹的代價。要減少關稅戰和科技戰的衝擊,北京在正面迎戰的同時,也會分散風險,積極去開拓第三方市場,如和中國最大貿易夥伴東盟發展更緊密的經貿聯繫,並在全球南方,特別是中東、俄羅斯、非洲和拉美等,加強一帶一路建設,加大區域經濟合作的力度。北京也很可能將人民幣對美元適度貶值。上次貿易戰,北京的應對措施之一是對人民幣大幅貶值,雖然人民幣再貶值的空間有限,而且進一步的貶值不利人民幣的國際化,但在嚴峻的貿易形勢面前,北京為促進出口還是會讓人民幣貶值的。
美中的貿易戰和科技戰,歐盟和其他西方發達國家會是北京極力爭取的對象。但是這些國家可能會受到美國的壓力,要它們減少對中國產品的依賴,因此,中國要對它們出口更多的產品有難度,何況歐盟也在對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北京現在採取的對策,就是對歐盟等西方國家單邊開放,吸引它們的企業到中國來投資,單邊開放也包括美企在內。而針對川普對中國的科技封鎖,北京可能會採用新舉國體制去推進技術的研發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
經濟刺激和結構改革:美中貿易戰暴露出中國發展模式長久以來的一個缺陷,就是經濟嚴重依賴投資和出口,而非消費。由於這幾年經濟蕭條,投資也在下降,出口的重要性更加凸顯。作為第二大經濟體,如果中國市場的規模不足以容納自身的產能,遲早美國是要和中國打貿易戰的。目前美國是中國第三大出口市場,也是最大的單一國家市場。如果中國完全損失美國這個出口市場,無論北京怎麼開拓第三方市場,都不能彌補,這就逼得北京在提振內需上下功夫,將經濟的發展動能真正轉向消費。這對中國是個痛苦的轉型,但也是不得不進行的轉型,否則中國經濟就要承受美中完全脫鈎的後果。從此角度講,短中期會對中國造成巨大震盪,但長期對經濟的發展是有利的,可稱為短空長多。應對短空,北京採取的辦法還有大規模刺激,現已出台了10萬億針對地方政府的化債方案,明年大概率會推出一攬子的財政刺激政策,規模可能也不少於10萬億。與此同時,在危機驅動下,對過去議而不決的經濟改革,特別是結構性制度改革,包括分配環節的改革,也可能會推進。
最後殺手鐧:台灣:前面分析的北京這些可能的應對方式和辦法,特別是結構改革的效果,不會很快顯現。但如果北京挺過了初期的震盪,後期經濟刺激和結構改革的效應又能跟上,這對中國是最好的結果。然而,若經濟刺激的力度不大,或者沒有推進結構改革,又或刺激和改革的效果都不理想,面對川普關稅戰很可能造成兩國貿易清零的事實,北京這個時候也許會破罐子破摔,用武統台灣來反制美國。這是北京在應對外部極端情況下最後一個備選的殺手鐧,在北京看來,如果武統台灣的後果也不過是和美國在貿易和技術上的完全脫鈎,但如果將台灣納入大陸,中國將擺脫被動處境,在美中對抗中有可能贏得戰略主動,為什麼不去做呢?據不具名人士透露,有官方學者在閉門會上就建議北京,必須向川普傳遞一個非常明確的信息,不要強迫中國在經濟增長和國家統一之間做出選擇。如果美國在經濟上對中國傷害太大,或者美國鷹派對中國逼得太緊,中國將尋求國家統一。
我把北京這套應對川普關稅戰的打法,稱為「不對稱的混合戰術」,不對稱意味着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混合戰就是採取不單單關稅報復的手段,也是多種方式和手段的並用。北京此套戰術,綜合效果如何,現在沒法預估,但外界有必要了解北京很可能會這麼做。
全文轉自美國之音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