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封不住的洶湧民意(下):官宣翻車

自由亞洲電台
2022-05-19
image
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新冠疫情兩年多來,中國的審查機器試圖說服人民現行的防疫政策是最有利於中國,但觀察家們卻發現,這些招數越來越不管用。危機促使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翻牆獲取正確的信息。封城期間, 繞過防火牆登錄海外社媒推特的上海用戶增加了四成。在牆內,中國網民則用各種創意方式挑戰審查的邊界。

拉黑譚德塞

5月10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公開發表中國當局「清零」防疫做法「不可持續」,並勸北京當局「改變策略」的言論,迅速在中國受到屏蔽。

聯合國官方的微信賬號上,一篇關於譚德塞講話的文章被標記為「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意味着仍可閱讀,但禁止分享。微博上,截至北京時間11日晚間,搜尋「譚德塞」沒有結果。追蹤受屏蔽微博的「自由微博」網站(freeweibo.com/)也顯示,這兩天,與世衛組織相關的關鍵字「聯合國」、「聯合國新聞」被大量審查或屏蔽。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2日在發布會上堅稱中國有條件、有能力實現「動態清零」。被媒體追問回應譚德塞發言時,趙立堅說,中方希望「有關人士」不要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

官方把世衛組織的建言定調為「不負責任」後,宣傳機器快速運轉了起來。有文章質疑譚德塞「竟敢質疑中國」,另一批愛國小號則開始炒作譚德塞的言論背後有「幕後黑手」。

「清零是聖旨,每個平台第一時間一定是先封(譚德塞言論)再說……。你看後來外交部出來定調後,搜索(譚德賽)不就又放開了?」一位在中國互聯網公司工作、因安全考量只願使用網名的「吳幽」,跟記者解釋平台運作的方式。他說,在還未收到中宣部指令之前,平台就會先自行審查清除或限流「敏感話題」。這類作法行之有時,但在疫情爆發的這兩年更加嚴格執行。

「『清零』一條路走到黑。一句話,就是拉黑譚德塞唄!」吳幽說。

到牆外看看

中國的審查機器試圖說服人民現行的防疫政策是最有利於中國,但觀察家們卻發現,這些招數越來越不管用。

中國網絡審查觀察網站GreatFire.org共同創辦人史密斯(Charlie Smith)告訴自由亞洲電台,儘管官方的審查及宣傳手段日新月異、爐火純青,但中國網民對於政府的質疑及不信任感正在上升。

「我認為,一開始人們會因為無法分享自己的真實感受而感到憤怒和沮喪,這逐漸發展成為對政府失去信任。」 史密斯說,反映在現實的生活中,就像是人民不再相信政府會給他們足夠的封城預警,大量囤積物資;還有越來越多人設法閱讀防火牆外的中國資訊。他告訴本台,GreatFire.org所管理的自由微博、自由微信網站,自年初鐵鏈女事件、烏克蘭戰爭,再到上海封城,訪問流量明顯增加。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助理教授史坦那崔樂(Zachery Steinert-Threlkeld)告訴本台,他追蹤發現,自2022年4月以來,繞過防火牆上推特的上海用戶增加超過四成。

這個結果印證了他在今年稍早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論文中的觀點。這篇研究發現,新冠疫情促使更多中國人設法規避審查機制,試圖在被中國屏蔽的網站上獲取新聞或政治相關的內容,尤其體現在被中國禁止的推特及維基百科上。研究還發現,翻牆的中國網民除了獲取新冠疫情相關的信息,還有興趣接觸到與中國政治、歷史、人權相關,被北京政府視為敏感的信息。在推特上,他們則追蹤更多香港或台灣的民主活動人士、國際新聞機構或公民記者。

「如果我是(中國)的領導者之一,我會感到警覺,這是不是我無法控制的(趨勢)。」 史坦那崔樂教授在發表論文時曾表示。他告訴本台,對中共的審查機器來說,現在最大的威脅是在微信、微博上,來自中國網民這種大量試圖繞過審查的「貓抓老鼠遊戲」。

「審查機器更主要的任務是讓沒翻牆的人感覺不到有牆的存在。」上述論文的共同作者,加州大學聖地亞哥政治學博士生張耕齊告訴本台,他認為短期而言,審查機器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長期來看,變化取決於是否有一系列事件驅使翻牆的人達到一定量級。

一位匿名中國網友的評論受到廣傳, 他寫道,「新中國送走了德先生,清零政策送走了賽先生,『三個堅決』送走了譚德塞。」這句話用在嘲諷習近平在五月上旬政治局常委會上提出的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三個堅決」之一,就是與「懷疑、否定我國防疫方針政策的言行作鬥爭。」

在北京的藝術家大非擔心京城也重蹈上海封城的覆轍,他也對政府的極端防疫做法並不認同,「這次疫情,習近平與全中國人為敵,大有毀滅中國的氣概。他做事沒有底線,享受『誰也不能奈我何』的精神滿足感,實現了他的皇帝夢。」

官媒評論區大翻車

「審查變嚴,網民表達異議就會更加隱蔽,網絡民意實際上一直都是像流水一樣,很難去限制的。」現居美國的前微博審查員劉力朋告訴自由亞洲電台。

史密斯(Charlie Smith)也認為,疫情以來,大批網民與審查機器的對抗,比如用翻轉圖片或文字遊戲等技巧發送訊息,正在某種程度上反應着中國審查制度的「局限性」。

不久前,網民以”#美國是最大的人權赤字國#”、”#美國的人權手電筒該照照自己了#”標籤暗諷中國防疫措施。原本是批評美國的中國官方媒體報道的評論區,出現如潮水般中國網友對防疫政策、長期社會及政治問題的不滿的評論。

「微博評論區成了百姓真實心聲的大型翻車現場,那是要花多大力氣去審核去清理啊? 一定是要喊人回去加班的。」 吳幽說。

熱搜關鍵詞「偷着樂」也被微博拿下。去年年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曾在記者會上對外國記者表示,”疫情期間生活在中國,你們偷着樂吧”,並強調中國在新冠疫情問題上是無可指責的。這段發言成為網絡流行語,網民以”偷着樂”創造出各種諷刺圖片。電影”愛樂之城”(La La Land)則因被用於暗喻上海,導致微博話題#lalaland被屏蔽。

不僅在微博,英國小說家喬治·奧威爾的小說《1984》也曾一度在豆瓣上被頂上熱搜第一,但豆瓣隨即關閉相關作品的評分及評論區。

「比如這次網民用中國官方的話語反擊他們自己,對微博上的每天一輪的反美宣傳話題(hashtag) 進行快閃占領,有的進去附和官方話術說一些反美的言論,但實際上是在指上海封城。或是加上『偷樂』,『我感恩還不行嗎』,有的還直接『沖塔』說『那個人可以下台了』,『我們同意你連任了,別折騰我們了行嗎』。」劉力朋說,「這種異議方式對審查而言更加棘手,微博用了很久才清理乾淨。但現在還會時不時在新聞評論里看到『偷樂』,很多宣傳都變得更容易『翻車』了。」

「當自由和思想意志被權力禁錮,當綠色的通道封鎖上成為了禁路,當穿上了制服卻只關心自己仕途。 當生命當尊嚴都被他們視為糞土,當沒病的人被關在家當作了病人,當真正有病的人踏不進醫院的大門……。」上海的說唱歌手方略Astro在封城期間創作了這首歌曲《New Slave新奴隸》 「 當因為遵守命令變成了理由去傷人,當他們變成行屍走肉被抽乾了魂兒,藐視着生命他們表情很淡定,他們一轉眼就忘記自己也是白丁。 他們叫囂的自信 ,他們叫囂的自信……。」

這首歌已遭屏蔽,方略也把歌曲從自己的頻道移除,留下一個 與《四月之聲 》的作者自刪作品時類似的聲明。方略說,自己創作的”本意”不是要批評與分裂,”寫這首歌,是為了想要讓大家一起來反思,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