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家庭的留學生,看到真實世界

廖宇彬
2023-07-12
image
(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突然被拋入殘酷的世界

當被問到為什麼需要這份時薪18刀的辦公室助理兼職時,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大二學生鄭靈璐沒有猶豫,回答,「My mom got a bankruptcy, so I do need money to support my life.」(我的母親破產了,我需要這些錢來支撐我的生活)這是第三輪面試了,她必須要得到這份工作。

一整個月,她都在反覆面試學校里的兼職。受挫是家常便飯,一次她在圖書館的研討室裡面試,預定的半小時結束後,後面的人敲門把她趕了出來,她只能抱着電腦向外走,走廊很吵,她什麼也聽不見,只能胡亂應付,對面的人皺了下眉,後面的細節她記不清了,「反正最後這份工作黃了」。

之前的生活仿佛一個漫長的夢。母親的生意遭受危機前,鄭靈璐最享受的就是和閨蜜四處度假,不計金錢,只為體驗感。洛杉磯大熊湖旁租的小木屋,圍在壁爐前過聖誕,900多刀一晚的酒店連續住一周,窗外是望不到頭的花園,客廳內放一台古典鋼琴,每天的下午茶送到臥室。當然,母親每次都會給額外報銷。

現在,她必須拒絕好友的出遊邀請,「大概存一年的錢才能和她出去玩一次吧」。

對一些留學生而言,「斷供」來得猝不及防。他們的父母大多乘着時代紅利白手起家,邁入中產。他們的子女得以走出國門,接受教育——當然,不必像早年留學生那樣勤工儉學,永遠為生計發愁。他們的賬戶上會每個月定期出現不菲的生活費,就連留學的目的也說得沒那麼功利性,「出去看看,開闊視野。」近幾年,他們的父母在時代的浪潮中頻頻遇險,賬戶上的金錢變少了,甚至沒有了,而含着金湯匙出生的孩子們並未做好自立的準備,便被拋入真實的世界。

鄭靈璐的母親曾在一座二線城市經營5所K12教育(被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採用,涵蓋幼兒園到高中全年級的教育體系)學校。疫情初始,禁止線下聚集,很多家長選擇退課,但工資房租得照付,家裡開始虧錢,母親讓她別擔心,「等到疫情結束會好的」。第二年,「沒給任何緩衝時間」,教培行業風向變了。母親做了備選,投資了一些實體餐飲,「但你知道的,又賠了很多錢」。

之前,母親曾給她存下幾百萬留學和創業的錢,最初是「創業的錢沒了,但留學錢應該還有」,直到有一天,母親打電話來大哭,「所有的店必須關掉」,並向她解釋,如果申請破產,未來可能坐飛機都不行,母親選擇註銷企業,所有損失由個人承擔,包括賠付許多十幾年的老員工。一眨眼,供她讀書可能需要賣掉最後一套自住的老房子以及動用養老金。掛下電話,這個20歲的女孩手指在顫抖,加州的小木屋再也不會有了,家裡尚能承擔學費,生活費砍半。

破產似乎是一夜之間的事,但若仔細回想,一切早有預兆。去年年初,英國格拉斯哥的大二下學期剛剛開始,陳婕例行和母親通話,電話那端沉默了一會兒,突然說,「家裡的經濟不行了,要有個心理準備」,她感覺自己頭腦空白,無法思考,掛電話後愣了一會兒,完全無法接受。

母親做金融諮詢,平常也會炒點股,在陳婕印象中生意一直不錯,還專門給她開了200萬的留學賬戶。但問題出在投資失誤,抱着試試的心態,母親被熟人拉進了資金盤,結果越投越多,甚至把留學的錢也投進去了。崩盤那一刻,以傳銷定罪,所有的錢上繳,國內抓到3個人,剩下的全跑緬甸,受害者都只能自認倒霉,家裡破產了。

有段時間,陳婕感覺母親賺得特別多,生活費也高了,但她不懂金融,以為只是投資的產品回報率高,現在想想,「哪有這麼容易賺的錢呢?」

何野家裡的四個工廠主要做加工,通常是先付定金,交貨後付清尾款,因此要墊付很多材料費。去年疫情期間遭遇限電,規定只能特定時間開工,或者乾脆不給開工,從5月份起,很多訂單只能退款,出現負支出,現金流收緊,但還能負擔他即將開始的研究生學費和生活費。

八月初,他同時準備國內秋招,收到第一份工作offer。父親說,「你不是還要再讀書嗎?那就拒掉唄」,沒過兩天,又對何野說,「你要不把它接了?工作還挺好的」,他解釋已經拒了,父親的語氣變了,「你這是想留美國不回來了?我這輩子都學不會英語去不了美國,國內有份穩定的工作多好」,現在回想起來,這大概是家裡出事的最初信號。

等到9、10月份,他陸續收到多個研究生offer。第一個錄取通知來自波士頓大學,父親看了眼預算開銷,一年60多萬,直接給了兩個字,「沒錢」。他才知道,家裡已經完全沒有訂單了。

何野的父親一直致力於做「偉大的實業家」,用他的話來說,「一切房地產、同金融掛鈎的產品都是投機倒把行為」,堅決貫徹「房住不炒」(因此沒有任何房地產投資)——當然,雞蛋都在同一個籃子,抗風險能力會比較差。為了墊付材料費,最糟的時候抵押了一半的房子給銀行。母親後來算賬給他聽,一共四個廠,只有一個還在盈利,有一個從疫情開始就虧錢,拖到現在已經是天文數字,「三年虧的錢大概夠我在波士頓讀十多年吧」。

本科填志願時,出於對金融的警惕,父親沒讓何野學商科,而是選擇了「好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畢業後,何野選擇出國的主要目的是玩玩,正好家裡又有點錢,聽說某個學長去的大學不需要語言成績,他想都沒想,隨便申請了光學碩士。如今的斷供,發生在他準備讀二碩前。

至於讀二碩的原因,是他後來才發現,自己隨便申的大學排名只能擠進QS1000,因此得換回電子方向,把一碩的學歷「洗」一下。他長嘆一聲,「但凡我本科不是華科就接受了。」言下之意,這QS1000的學校實在是給985的母校丟臉了。講到這兒,何野的語氣仍然輕鬆,帶着點玩味和好笑,放在如今的社交網絡上,這可能就是人們苦尋的「鬆弛感」吧。

沒錢就過沒錢的生活

走,還是留,是橫亘在每個斷供的留學生面前的難題。鄭靈璐選擇留下繼續讀書。她家裡仍能支付學費和大部分房租,剩下的就要靠自己了。最初,為了控制開銷,她每天掐着下午兩點只吃一頓飯,餓了就去星巴克門口聞聞咖啡味兒,也在學校領過快要過期的蔬菜,「口感一般」,她說。節假日,她去蹭學校社團定點發放的免費飯,人群擠滿了整條路,她排了兩個小時,最後拿到了一份盒飯,如今已經記不清味道,「只是想盡辦法薅點羊毛」。

那段時間,美國物價瘋漲,鄭靈璐搬了家,同朋友合租,3000刀只有一間臥室和客廳,她們用窗簾隔出房間,每人只剩一張床墊的位置,每天就坐在上面吃飯。她時常會想起之前寄宿時住的別墅,有自己單獨的臥室和衛生間,寬敞明亮,夏天沒事時就能泡在院子裡的泳池裡。

她每天晚上都在哭。最好的朋友知道後,經常會安慰她,但她會偶爾感到害怕,「還能同她們社交和出去玩嗎?」生平第一次,她體會到貧窮帶來的窘迫。如果和朋友下館子,即使是最普通的飯館,也意味着之後餓上兩天。曾經她們很少AA,輪流請客,每個項目一人付錢,現在她會敏感地察覺到誰多付了點,誰少付了點,吃飯和打車的錢明顯不匹配,這點差異非常刺眼,她會在默認請客時出聲,「我跟你AA吧」。其他人投來視線,也許沒有任何意思,她仍然在那一刻喘不上氣。吃過飯後,朋友們打算去打保齡球,她找了個理由走掉,繃緊了脊背,努力裝作從容的樣子打車回家,在車上心疼這額外10刀的開銷, 「好像成為自己從沒想過的人了」。

大二的陳婕選擇了回國,如果要讀下去,每年至少要40多萬,家裡拿不出錢。她將要面對的可能是一個沒有大學文憑的未來。她想過轉學,相對便宜的東南亞學校沒有校際合作。回國讀,大部分學校要求高考成績,只有一所不要求的,又是和她不對口的工科專業。她無處可去。如果兩年內她無法回到英國,那邊的學籍也將被取消。

過去一整年,她經歷了漫長的心態調整期。得知破產的消息是在春節前,幾個熟識的朋友約在家裡做飯,她對着剛洗好的菜掉眼淚,只能告訴朋友,「最近心情不太好」。電話里,她調侃式地告訴我,學校旁邊有一條河,挺深,也挺湍急,「要是當時身邊沒人開導,我可能真就跳了」。後來,朋友們始終保證她能身處團體活動,聊聊八卦和日常,男朋友也一直陪着她,「沒什麼大不了,沒錢就過沒錢的生活」。

家裡破產前,陳婕最大的愛好就是購物,情緒一上頭就給自己「反向限額」,兩天必須花完5000塊錢買衣服,不花光不回家。每個月都要買2-3個新款包,有時碰到喜歡的會all in,母親後來限額一個月最多一個。回國後,她去了趟奢侈品回收店,賣掉了十幾個包包。在那她才知道,她喜歡的那些花花綠綠的秀款並不保值,3w2的香奈兒只能賣1w6,而經典款至少能有兩萬多。糾結再三,她留下了Burberry的牛皮包和香奈兒的mini,「能搭配很多場合,也捨不得」。最後共湊了二十多萬,能夠維持日常生活。

回國後,陳婕的外婆突然去世,她的母親也患了急性腎衰竭,直到今年指標才正常一點。她察覺到母親的愧疚,要不是投資失誤,她還夠順利在國外讀完大學。這個20歲的女孩知道自己必須要迅速長大,「如果我崩潰了,媽媽也就崩潰了」。通電話時,她的心態已經趨於平和,「反正死也死不掉,身邊有人攔着,那就活唄」。

面對劇變,何野會反覆想,「為什麼是我呢?」看到朋友都在環球旅遊,「也會有世界不公平的情緒」。但總的來說,這個年輕人對生活抱有很強的「順其自然」心態,從未徹底崩潰過。這很大程度源於他是個「差一點」的人,「什麼都會做一點,但什麼都差一點」。大學時他在b站做遊戲解說視頻,積累了幾萬粉絲,視頻最高有幾十萬播放量,賺了大幾千,出國後沒法打遊戲,說棄號也就棄了。考GRE時,身邊備考的朋友貼着「兩個月考不出來就去死」的口號,他不會,兩個月不行就四個月,低分有低分的去處,再不行就去不要GRE的地方。後來他果真四個月考了四次GRE,睡覺、看漫畫、健身、刷短視頻一點沒落,「最後也考出來了」。家裡斷供後,他不滿,但也就這樣接受了,「窮有窮的過法,反正之前家裡離大富大貴也差一點。」

何野最終選擇出國讀二碩,靠打工支撐生活。雖然也可以在家躺着,讓父母養,但QS1000這事他有點不能接受。其實還有個原因,他有一個本碩完全相同的學長,回國找到了年薪30w的工作,「我想總不能比他低吧」,他下定決心,只要找到30w就留下工作,最後一份工作薪資差個一兩萬,他不想妥協,出國了。

賺錢的感覺是興奮得發暈

若選擇留下,節流遠不夠,還需開源。以美國公立大學(私立大學更貴)為例,每年學費大概15000-40000刀,食宿費合計在12000-20000刀,書本費1200刀,其餘日常開銷2000-3000刀,合計至少準備30000刀以上——這只是非常理想的估計,實際不同州、不同項目之間的差異極大。何野一直在美國中部讀書,開銷相對比較低,第一個碩士兩年共花了60萬左右;鄭靈璐在加州燒錢,從美高到美本,陸陸續續投了幾百萬進去。

錢從哪來?何野開始尋找和嘗試任何可能的方式。過去他花錢隨意, 150刀的電動牙刷,買,很帥的鞋子,買,耳機出新款,買,每周規律去餐廳改善伙食,還買了輛不錯的車,每個月算上房租水電一共花銷3000刀左右。現在他剔除一切額外開銷,全部自己做飯。他想想自己二十多雙鞋子,成櫃的衣服,但永遠只穿那麼一雙一件,「好像不買也行啊」。買菜常去中超,價格低,牛肉6刀一磅,20刀3袋能吃六餐,蔬菜一袋3刀能管兩餐,有時晚飯做多了,還能打包當第二天中飯。他偶爾想想之前吃的40刀自助,很快釋懷,「我可以自己在家做啊」。

隨着Offer陸續下來,他開始聯繫學校,充分發揮「問一下不會少塊肉」的厚臉皮精神,給七個學校發郵件哭窮,把破產寫的跌宕起伏,「能不能給點獎學金」。然後上學校官網,對着研究方向,依次發郵件給5-10位老師,詢問「願不願意幫忙找助教」。這時候哭窮就不管用了,得強調自己多牛、和老師研究方向多匹配、進組就能幹活。

他給一位半導體ADC方向的教授寫郵件,自己履歷里唯一沾點邊的是上過兩門信號處理的課,那就強調自己基礎紮實、造詣深厚。沒做過比賽項目沒關係,他室友做過,他大概看懂了流程,面試時直接套上去用,宛如讀論文只看摘要、引用和結論。50多封郵件,每天發五封,花兩三個小時修改措辭,有時頭暈眼花,免不了鬧出烏龍——在羅徹斯特大學官網上複製粘貼名字時,兩位教授靠在一起,沒注意複製錯了,「後來教授都沒理我」。

他在boss直聘上找兼職,憑藉「好歹是個985本」幹線上輔導老師,周末時補小學數學,時薪100人民幣,如果用英語教學,課時費能多50%,雖然杯水車薪,但課程簡單,最難就到方程式,閉着眼都能講出來,備課只要幾十分鐘, 「還蠻享受好為人師的感覺」。也做過亞馬遜代購,報酬同樣聊勝於無。

最終,他在美國的中餐廳找到了生財之道。厚臉皮又發揮了作用,某天在一家中餐廳吃完飯後,他覺得味道不錯,直接問「這裡能招學生嗎」,老闆爽快地同意了。「沒錢什麼都幹得出來」,他說。

不愉快的事常有。一位大哥進來就嫌桌子不乾淨,但這是昨晚兼職的人擦的,何野低頭說「對不起」,沒有辯解,趕緊再擦了一遍。後來大哥點菜選了「mixed vegetables」,大哥是位常客,喜歡洋蔥和胡蘿蔔,其他服務生都默認,但何野不知道,最後端上來四季豆、西蘭花等,大哥臉色立刻就變了,不爽地拉開凳子,「老子不吃了」,直接出去了。何野非常懵,還有點委屈,惴惴不安地想「如果他以後不來了怎麼辦」,老闆安慰他是第一次見熟客才出問題,別擔心。

一位白人來點餐,雙方battle數回合,對方氣憤地喊「you are not fucking listening to me」,讓他叫經理來,後來終於弄懂了。對方點「干煸四季豆」,只說要「干煸豆」,何野重複「干煸黃豆、綠豆、還是四季豆?」數次循環,各說各話。

但總的來說,何野很享受這份工作,「沒辦法,給的實在太多了,時薪能有20多刀啊」。他非常清楚,自己想要錢,「當孫子算什麼」。之前碰到有人不給小費,他不會像同事一樣「忍忍算了」,而是直接去問,「我有哪裡做得不好的地方嗎?」,對方擺出一幅「你做得很好,但我很窮」的耍賴樣,他也不忍氣吞聲,直接諷刺「您下次沒錢就別來點服務了呢」。面子不值錢,之前有一次開順風車,200多刀給同學送到奧蘭多,他會幫忙拎包開車門,「給500刀的話,踩着我下車都行」。

在餐廳打工的第一天,何野就賺了200多刀,現金,握在手中的美元有了實感,他興奮地頭腦發暈。他算了算,上兩天班再省省,就能湊夠一個月的伙食費。也是從這時開始,一切都在向好的地方發展。沒過幾天,海量投放的郵件終於在無數拒信後有了回音,一位教授願意幫他找TA,第二年可以轉為RA(研究助理,同樣有工資代付學費)。教授的五個博士生在今年要畢業四個,相當於「坑位」全空了, 「6年才畢業一個博士啊,一下走了4個,百年難得一遇的盛況,恰好給我遇上了。」好運終於眷顧了他。

寧願當個沒有故事的小孩

回國後,陳婕四處打聽,甚至撥打了市長熱線,最後得知她可以作為社會考生的身份參加今年高考,不論成績如何,至少有個出路。高中時的朋友已經快大四了,英國的好朋友們也在繼續學業,還有的人已經上班了,只有她兜兜轉轉,似乎又回到了原點——高考。

她常聽見有人用遺憾和關心的語氣對她說,「你就不應該去英國,你該踏踏實實在國內讀書」,大概覺得那一百萬白花了。但她並不後悔這兩年的「彎路」,她知道,有些東西悄無聲息地發生變化了。她曾以為人生就是畢業、結婚、生子,出國後才第一次覺知女性能夠自由地選擇,她也常常為穿國內女裝的M或L碼身材焦慮,來到這兒竟然發現能穿很多XS,英國的同學會大聲告訴她,「你這也能叫胖?多正常啊。」如果一開始就留在國內,「可能會覺得如果考不上本科,這輩子就完蛋了」。現在,她早已沒有這種執念,她的目標是今年能考上一個專科院校,選個比較容易找到工作的專業,當個普通人就好了。

出事後,鄭靈璐一直對父母非常愧疚,她才大一,什麼也做不了,她也有點後悔,如果當初沒出國,「留着幾百萬家裡至少生活會好一點」。

提到母親,她帶着一點哭腔,斷斷續續地說,「50多歲的人,辛苦經營了幾十年換來的東西,一下子全部化為烏有,沒有辦法,想要跨過這個檻真的很難。」去年母親重新創業,有時她發過去十幾條信息,過了快一天那頭也沒有回覆。父母也不知道她的生活狀態,開銷花費瞞着往低報,「他們都覺得每月1000多刀可以生活得很好,但在加州房租經常就這個價格了」。

她想起之前申請美本時,要寫個人陳述和經歷,比如「證明自己具備領導力」「記憶中最深刻的東西」,她寫不出來,對母親大哭,「我活了十八年為什麼一個精彩的故事都沒有?」母親笑了笑,「那是因為你過得太幸福了呀,所以沒有什麼坎坷」。最後,她寫了「第一次來美國,如何努力學習與適應」的俗套故事。僅僅一年之後,泡沫破碎,「我寧願永遠當個沒有故事的小孩,至少爸媽不會遭遇這些事情了」。

她現在考慮未來畢業後直接工作,攢夠錢再來讀研,「有錢才有選擇的底氣,不想再給他們負擔了」。

或許,斷供對於他們來說,也不算是一件完全的壞事。在很多西方國家,一些本地學生讀本科靠的是銀行提供的助學貸款,畢業後再打工還錢。至於鄭靈璐想的靠自己讀研,或許本就該如此。一切正如《老友記》第一集中富家女Rachel剪掉了所有父親的信用卡,朋友們擁抱她,祝賀她,Monica對她說,「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 It sucks, but you’re gonna love it.」(歡迎來到真實世界,它很糟,但你會愛上它。)

那份辦公室助理的兼職她最終得到了,如今已經快一年半,她早已駕輕就熟,每個月能多出近2000刀的收入,生活逐漸寬裕,可以自由選購有機蔬菜,也可以偶爾和朋友們一起旅行。最近學期結束,她每天基本要主持16個左右關於學術誠信的會議, 「很累,但這大概是給錢多的原因吧」。

何野已經完全迷戀上掙錢和存錢的感覺。存到第一個1000美金的瞬間,簡直飄飄欲仙不可置信,好像自己真能養活自己,「當時感覺所有的東西都沒有這1000刀來的有安全感」。對他來說,這意味着3個月的伙食費。自從打工之後,他只用現金生活,每天回家,先將拿到的工資碼在桌上,感受現金堆滿帶來的爽感,爽完了就把錢藏起來,衣服里塞一百,錢包里夾一百,筋膜槍的盒子裡丟五十,記在備忘錄上,「萬一哪天家被偷了」,之後定期去銀行里存錢,把備忘錄清空,再開始新一輪循環。

何野的日子變得有盼頭起來,雖然父親賣掉了一直虧損的廠,但其他工廠的效益仍然不明朗,萬一之後再有什麼變故,至少他能有應對風險的能力。他已經很少想起曾經的生活。去餐廳打工的路上,能看見亮堂的柏油馬路和連綿的樹蔭,低矮的房子分散在大片平原上,有時下班能看見紫紅色的天空。他也很享受自己做飯的快樂,最近,他正通過短視頻研究如何把吸油蔬菜做成好吃的減脂健康菜。 

◦ 文中所有人物均為化名。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穀雨實驗室-騰訊新聞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這個社會可能已經癱瘓了

西坡  2024-11-18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