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遙無期,北京政治夜店化

江楓
2023-10-31
image
第三屆「一帶一路」論壇(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過去的一周,北京格外熱鬧。「一帶一路」峰會剛結束,中聯部就主辦了所謂全球智庫大會,還有類似的中歐交流會議在各大學舉行;加州州長紐森,從深圳到北京,也得到了空前高規格的接待,以政治明星的姿態與元首會面,幾乎讓本周的北京政治氣氛達到了一個高潮。

京滬兩地的外交官和觀察家都知道,連帶最近中國互聯網和電視媒體反美宣傳的暫停、以及王毅部長和一干大學生、官方智庫代表團到訪大洋彼岸,連姚明也作為所謂民間外交大使專赴美國,都是北京在為11月的美中峰會營造氣氛。

美中緩和勝一切,經濟問題拋腦後?

11月中旬在舊金山的APEC峰會,屆時將進行美中領導人會議,這是去年巴厘島峰會後的美中元首再次見面。對拜登總統來說,或許這次峰會並沒有什麼太特殊的地方。對目前忙於支援烏克蘭、介入以色列和加沙地帶衝突的美國來說,美中峰會只是面對面確認兩國關係是否穩定在所謂「護欄」內的一次難得機會而已。

但對中國來說,意義卻非同尋常,極其重大。也可以說,今年中國的整個外交重心就是舊金山美中首腦峰會,其他一切外交活動都為此作準備。因此,才有3月美中首腦通話後美國高官連續訪華,才有中國在對俄援助的克制,尤其是在10月7日哈馬斯攻擊以色列後中國立場的不斷調整等等。

甚至,通常在10月份召開的黨的三中全會至今杳無信息,遙遙無期,越發證實了民間各種猜想:儘管中國經濟問題極其嚴重,遠非經濟統計數字的復甦性增長數字能夠掩蓋。但是疫情結束的一年來,中國領導人完全無心經濟,而是將元首外交置於首位,全心全意地試圖緩和美中關係。

以至於,在中央內部至今無法形成完整的經濟復甦方案,名義上負責經濟的總理其存在感已經降到了1949年建政以來的最低點,按慣例討論經濟方向的三中全會自然只能無限期推遲,哪怕可能所有內部人士和市場主體都已經發覺經濟惡化到了危險邊緣。

也許,在旁人看來,這種單線程的次序主義治理方式簡直難以理喻,卻是過去數年中國完成個人威權轉型的結果,在元首和官僚集團之間正在出現一個鴻溝,不僅是如普京一般陷入信息島的問題,而是雙方的互相懷疑隨着秦剛和李尚福的落馬而公開暴露。

中共大小官僚都變身群演

事實上,在一個凡事都要經由元首簽字認可的體制下,無論他多麼勤政如皇帝崇禎或者雍正,龐大的書記處已經按照優先順序篩選、屏蔽、隔絕了大量次序順位較低的報告和會議。在有關美中關係、政治安全和軍事問題之外的「普通」情資,非到地方性、小型、偶發性問題演變成全國性、大型、緊急問題,不會輕易到達元首處。也因此才有官方對民營經濟、對美中關係的不斷反覆、才有「堅持動態清零」下一切了無生機、或者為了一個「政治安全」不顧經濟、民生的絕對主義治理方式。

更重要的,所有這些危機,無論存於頂層、還是基層,他們還被元首政治的一種派生性政治所遮蔽,將中國的高層政治逐漸轉變為一種介於暗室政治和舞台政治、又兼具兩者的夜店政治。也就是說,北京越來越多的政治活動和資源被投入到為元首政務營造氣氛的集體表演中,無論大小官僚都變身群演,如同夜店裡的氣氛組。北京政治變得越來越夜店化,為大金主捧場營造氣氛的夜店邏輯已成為中國政治運行的主旋律。

例如,每當中國領導人到外地視察,當地歡迎「群眾」無不是體制內幹部扮演,甚至連當地幹部也不值得信任,需要遠調韶關幹部到廣州充當臨時「群演」。類似故事已成套路,北京和地方官僚為營造人民領袖的氣氛可謂煞費苦心,圍繞元首的一切活動都變成了氣氛組的組織動員。

哄抬領導人的表演政治

這種情形很像勃列日涅夫時代的晚期蘇聯、或者齊奧塞斯庫時期的羅馬尼亞政治,意識形態超過一切,而意識形態政治則具體化為與領袖有關的政治氣氛營造。不過,這種表演政治不獨共產主義時代。

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茲1970年代在印尼巴厘島,也就是去年美中峰會舉行的地點,發現在歐洲殖民者到來前,島上的貴族統治者就熱愛一種「劇場政治」,表演代替了政治的主體,例如傳統的部落協商、領袖權威、或者演講承諾,甚至在最終被殖民者處決時仍不忘穿得如同戲裝、高度儀式化地結束他們的統治。

理論上,這是一種另類的僭主政治,也就是那些使用不正當程序獲得權力的君主們熱衷的,氣氛政治對他們而言可能是重要的心理補償,也是統治欲的體現,十分契合當下的中國。在中國,這種氣氛政治其實有着悠久傳統,也就是所謂天下主義的朝貢政治傳統,從隋到明,越是追求大一統和君權專制,統治者越熱衷四方來朝、藩屬進貢的場面。而今天,這一天下主義的儒家「國際觀」變成了成型的「親誠惠容」外交思想,雖然本身出自日本帝國主義時期的大東亞共榮,卻被中國外交部繼承且反向加諸日本,是今天中國氣氛政治的指導思想。

最典型的,當歷經三年多無厘頭的「制裁」和摩擦、澳中關係被迫緩和之後,為了營造阿爾巴尼斯訪美後訪問中國的良好氣氛,北京當局立即釋放了拘押三年多的澳籍記者成蕾,以示寬大為懷。這樣的外交內政作風正在主導美中關係的議程,也改變了中國政治現代性——改革開放的基本邏輯。

原本今年秋天例行的面向經濟問題的「二十大三中全會」只能苦於氣氛缺失而難以召開。等同於江山的人民,中國的消費者和企業家們,不情願配合也無法配合表演、烘托氣氛,很難像官僚階級那樣隨時能夠充當群演,為了黨的大會擠出乾癟的賬戶、消費或者投資,連臨近的「雙11」購物狂歡也因此黯淡了許多。

或許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召開「三中全會」唯一的希望就在於美中峰會的順利舉行,為中國經濟注入最後一針安慰劑。否則,對那些偉大的巴厘島政治家、專業的氣氛組-官僚們來說,誰能保證「三中全會」不會變成1962年初的「七千人大會」、讓僭主政治現出原形呢?

但是,如果從氣氛政治的角度來看,此次舊金山美中峰會是一次為氣氛而氣氛的外交行動也未可知。畢竟,2023年「三中全會」的召開,無論找到什麼開會的理由,都將是冬天的故事了,距離下個月的舊金山峰會已經相當遙遠。

(全文轉自美國之音)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被造車夢拋下的人

彭傑克、彭丹  2025-01-11

王星被解救,但常識仍困在牢籠

三表的表  2025-01-11

連花清瘟,是不是涉嫌違法了?

敏敏郡主  2025-01-11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