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美學到了什麼?

程曉農
2023-12-02  更新: 2023-12-07
image
1月19日,習近平到北京郊區的一個冬奧設施訪問時,穿了「始祖鳥(Arcteryx)」的深藍色羽絨服。(圖片:網絡)

最近習近平訪問美國,他用的是參加舊金山APEC領袖峰會的名義,卻不參加這個峰會的首日議程,而是花了差不多一天的時間與拜登會談。究竟中國今後會如何處理對美關係?影響到印太地區和平穩定的中美關係今後的走向如何?世界各國都十分關心,而台灣正是拜登與習近平對話的焦點,當然台灣就要格外注意了。

中華民國的總統大選進入最後階段之際,在野勢力仍在互相蠶食中糾纏,而爭執的焦點竟然是統計學教科書里的入門定義—「統計誤差」的各自解讀(即由抽樣方式及樣本大小所決定的固有誤差),卻不曾觸及與國家安全攸關的重大政策話題,而選民的注意力也因此被轉移了。

習近平這次訪美,他的主要目的是,希望美國的商界、特別是華爾街,再次向中國投入巨額資金,來拉動中國那個疲軟不振的經濟。而習近平歸國那一天,《華爾街日報》發表了一篇送行文章,標題是《「不碰中國」的投資戰略行之有效》。而習近平訪美的第一天,事實上卻到「拜登教室」里「上了一堂課」,「所學」內容事關重大。

一、習近平訪美的背景:美中關係緊張

過去一年半以來,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和以色列加沙地區發生的衝突,吸引了各國媒體的目光。相比之下,中國空軍和海軍對台灣的騷擾,似乎被看作是印太地區以台灣為焦點的緊張局勢之常態。

共機擾台從馬英九政府執政的2013年下半年開始,起初是試探性的「繞島巡航」,2017年有3次,2018年6次,2019年2次。然後,2020年共機擾台次數突然暴增,當年有380架次進入中華民國防空識別區;2021年增加到972架次;2022年擾台次數高達1,727架次,增加78%;到2023年到10月20日,共機擾台次數已近3千架次,再增加七成多。

中共如此對台灣施壓,只是因為「台灣不聽話」嗎?當然不是。一直沒有人問一個重要的問題,為什麼中共是在2020年突然大量增加軍機擾台的數量?因為,中共從2020年開始執行「攻台必攻美」的軍事戰略了。這個戰略的目的是,以占領台灣為目標,威脅並阻止美軍對台灣的支援。這樣就能解釋,中共為何一方面用軍機擾台對台灣施壓,另一方面擴大航母艦隊的遠海演練,到台灣東部去展示對美威脅。

從台灣的角度去觀察,台灣的在野勢力試圖用和談來緩和兩岸關係,以為這樣就能給台灣帶來和平。然而,台海和平的破壞者不正是專制的中共政權嗎?面對這樣一個囂張跋扈的專制者,用求和就能讓它同意台灣繼續維持現狀嗎?那麼,誰才能真正按住中共試圖奪取台灣之手?其實,在國家關係的現實格局中,只有美國才能做到;而且,在這次舊金山會談中,至少讓習近平表面上似乎表示了暫不攻台的態度。

那美國會因為遏制中共而造成台海局勢緊張嗎?這是台灣某些聲音不斷製造的「疑美論」之一。事實上,美國通過外交交涉所實現的目標,恰恰是緩解台海局勢,為台灣帶來了一段時間的和平。而美國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關鍵就在於,中共在2020年點燃了中美之間的軍事冷戰之後,美中關係日益緊張,而美國最後順勢利導,用軍事實力和外交交涉雙管齊下,從而迫使習近平承認,中共所面臨的國際局勢,不容許他在台海水域胡作非為。

二、中途島中美海軍對陣:中共亮出「攻台必攻美」軍事戰略

過去幾年來,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常常被解讀成經貿利益上的衝突所引發。其實,真正的緊張關係之根源,乃是軍事領域內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而這一連串事件的開頭,就是大多數國際觀察家都不知道的中途島對陣。2020年初中國的「南部戰區海軍遠海聯合訓練編隊」突然前往中太平洋海域,這支艦隊由導彈驅逐艦呼和浩特號、綜合補給艦查干湖號、導彈護衛艦咸寧號和電子偵察船天樞星號組成。這支編隊進入了美國的軍事要地中途島海域,展開了針對美軍的軍事演習。

關於這一事件,我曾在台灣的《政經最前線》時事評論節目裡講過多次,因為時間有限,往往是點到為止;2020年2月28日我在本台發表的文章《中國海軍劍指珍珠港,意欲何為?》,也指出了中國海軍艦隊突然挺進到美國海軍太平洋防線的腹地,展開了威脅美國的演習。然而,當時我的思考還不夠深入,此文並沒點出中共海軍這次演習真正意圖之所在。

現在看來,中美海軍突然在中途島對陣,其實是中共執行「攻台必攻美」軍事戰略的開端,因此就構成了美國的國家安全危機,也同時造成了比1996年飛彈危機更嚴重的台灣之重大國安問題。台灣很多關注兩岸關係的人,並不了解這個重大事件的發生及其意義,而台灣的媒體當時和事後也沒報道過。

中途島中美海軍對陣這一與台灣的國家安全關係重大的國際事件,之所以台灣民眾很陌生,是因為絕大多數國際媒體都沒抓到這條新聞。只有中國國家安全部背景的《多維新聞》網站曾詳加報道(此網站已關閉);而美國海軍官網當時則有一條關於緊急出動航母編隊、趕赴中途島海域的相關報道,映證了中方的消息。

2020年2月22日中共官方的《多維新聞》網以《中國艦隊挺進敏感海域》為題,報道了相關消息。此新聞寫道,這次演習是「近年來首次以戰鬥姿態進入西半球,『逼近』夏威夷」。其戰略意圖是,「與其在『內線』(第一島鏈)疲於奔命,不如在『外線』(第二島鏈)主動進攻,以攻為守」;「時下解放軍『軍事鬥爭準備』的最核心問題是統一台灣,奪島時要阻止『藍軍』從海上馳援台灣」;即迂迴至大洋縱深,保證台海戰場不被外軍介入」。

這個官方宣示表明,中共海軍的作戰戰略有了重大轉變,將從近海作戰轉向遠海對美作戰準備,也就是所謂的「攻台必攻美」。上述報道中提到的「藍軍」和「外軍」,主要是指美軍。因此,2020年開始,中共大量增加軍機擾台的數量,以嘗試孤立台灣、阻斷美軍對台灣的防務支援。

三、「攻台必攻美」:美國如何應對?

自從二戰結束直到蘇聯解體,唯一曾與美國在軍事上冷戰對抗四十年的蘇聯海軍,從未到過中途島海域,美軍在它的太平洋腹地中途島的防禦一直都是象徵性的。美國顯然沒料到,2020年初中國海軍會突然前進到美國太平洋艦隊防守海域的腹地,以挑釁性的姿態展開演習,並搜集當地的防務資訊。當時美國海軍從加州聖迭戈海軍基地緊急出動一支由羅斯福號航母率領的艦隊,趕赴中途島海域,與展現威脅姿態的中國海軍艦隊對峙。

中國官方一直指責美國挑起新冷戰,而各國媒體上不少不了解中途島對陣的評論人和記者,往往也誤以為,中美之間之所以出現了軍事上的緊張關係,是美方挑起的。唯有了解了中途島對陣這個事件,才能真正理解,最先發起軍事威脅的,是中國海軍的中途島行動;而這個行動標誌着,中國明確地表示出它試圖改變太平洋海域的穩定與安全的戰略企圖。

台灣之所以成為國際關注的戰略重心,其實就是從中美海軍的中途島對陣開始的。雖然中共海軍的一支小艦隊當時並不構成對美國海軍太平洋防線的真正威脅,但這個行動充分展示了中共的對外軍事戰略企圖,由此引起了美國的高度重視。美國海軍此後陸續發表了一系列關於中共威脅台灣、進而破壞第一島鏈的安全和穩定的軍事動態評估。而美國制定的印太戰略,就是針鋒相對地應對中共「攻台必攻美」戰略的有力措施,其主要目標是儘量遏止中共的攻台企圖。

然而,如果單純把美國海軍的備戰,理解為傳統的海上熱戰風險,其實是一種嚴重的誤解。事實上,中美兩個核大國之間,不能爆發熱戰,而只能維持冷戰。因此,應該討論的問題,不只是如何防範熱戰爆發;更重要的問題是,雙方的冷戰格局怎樣才能形成穩定狀態。由於美蘇冷戰已經結束三十多年了,很多人對核大國之間的冷戰到底是怎麼回事,完全陌生了。

事實上,中共在差不多四年前點燃了又一場冷戰。關於這場冷戰,今年6月16日我在本台發表的《中美冷戰格局固定化》一文,曾經初步分析過。自2020年以來,美中關係就進入了軍事上的緊張狀態。近四年來中國的海空軍不斷在南海、東海以及西太平洋海域,與美國試圖維持東亞穩定的海軍力量展開了反覆較量;同時,中國迅速增加針對美國的核彈頭洲際導彈部署,構成了對美國的新軍事威脅。非常明顯,造成台海局勢緊張的元兇和罪魁禍首,正是台灣某些政治人物對之點頭哈腰的中共。

為什麼說,中共的中途島對陣行動點燃了新冷戰?這要懂美蘇冷戰史才會明白。兩個核大國之間,一旦進入潛在的軍事對抗狀態,就不能把眼光再放在傳統熱戰的避免擦槍走火這個層面了。使用槍械的人,擦槍走火,最多是打死幾個人;而核大國之間,擦槍走火意味着熱戰可能誘發核戰,因為在熱戰中失利的一方可能動用核武器;而一方動用核武器,就是主動引發核戰爭,那被核武器攻擊的一方,除了同樣動用核武器來消滅對方的各種核武器發射平台,沒有別的選擇。

因此,冷戰被點燃,就意味着雙方的擴軍備戰不可能停步了;任何一方都不得不提升自己的防衛能力,也就是,備戰才能止戰。那處於冷戰狀態的兩個核大國之間,從此它們的關係就被鎖死在冷戰狀態中了。而這一關鍵就決定了,中美關係不可能有根本的改善。

四、中共錯判軍事戰略

最近一年來,習近平陷入了兩個困境,一個是經濟不斷滑坡;而另一個困境是,中共在軍事戰略上犯了大錯誤。2020年在中途島對陣事件中,中共喊出了「攻台必攻美」的戰略,其實,那是無知導致昏庸,昏庸導致頭大症。所謂的「無知導致昏庸」,是指中共在軍事戰略制定和海軍戰鬥訓練的組織方面犯下了重大錯誤。簡單來講,可以分成三個層面。

第一,中共海軍選錯了軍事戰略。以俄國黑海艦隊旗艦被烏克蘭用飛彈擊沉為標誌,航母艦隊用艦載機決戰的時代已經結束,最新的海戰模式從此進入了飛彈決勝負的時代,航母會變成靶子和累贅。中共長期以為,有了航母,就可以控制制海權,其實,現在制海權落在飛彈占優勢的國家手裡,台灣雖小,不用航母也可以控制制海權。

第二,中共低估了海軍裝備的技術性能。海軍現在必須要依賴高科技裝備,而高科技裝備需要運用到最先進的晶片和AI技術,中共目前還不具備這種作戰能力。美國的晶片戰,就是針對中共的這個弱項所採取的制裁措施,可以延緩中共高科技裝備升級的速度。

第三,中共看輕了現代高科技海軍的專業素質訓練。中共現在的海軍水兵主體依然是從農村召來的低文化程度士兵,而軍官普遍不具備足夠的技術素養。所以,就算中共海軍研發了土法上馬搞出來的艦用科技裝備,官兵都用不好。而航母進入作戰演訓後才發現,從艦長開始,就沒有合格的能懂航母作戰並綜合運用所有最先進高科技裝備的指揮官。

這三個層面的重大錯誤迫使習近平回頭重新考慮對外擴張戰略的實施計劃,也因此他在這次舊金山會談中告訴拜登,他最近沒有攻台計劃。美軍了解中共的這些弱點,並不擔心中共航母的威脅性。但美軍擔心一件事,那就是,中共不懂冷戰狀態下如何控制軍方的行動。經歷過美蘇冷戰的美軍知道,蘇聯當年一直與美國保持高層熱線聯繫,特別是軍方之間有熱線可以隨時溝通,雙方都能做到,在重大事情上不互相欺騙、實話實說;而遇到任何突發事件,也能有效聯絡溝通,以便第一時間了解對方意圖,避免誤判。

也就是說,雖然共軍現在完全不具備進攻台灣的真實能力,但對美國而言,除了繼續提升軍力,並幫助台灣不斷改善防衛能力之外,還有一個需要解決的大問題,即指導中共學會蘇聯在冷戰中形成的決策模式。

五、拜習會談的重點:防止共軍行動失控

在冷戰狀態下,中共不會停止軍事威脅行動,更不會停止擴軍備戰。而中共的各種軍事挑釁行動經常在「打擦邊球」,試圖用高風險的對抗動作,達到迫使對方讓步的政治目的。這就是美國軍方最擔心的事,因為共軍「打擦邊球」的行動會造成雙方軍事對抗擴大化的高風險,這樣的高風險本來是可以用外交協商來避免的。但過去幾年來,中美緊張的軍事關係也延伸到了外交活動方面,中國外交系統的高階外交官與美國外交官會面時,中方官員連續採用「戰狼」式外交手法。

中共的這種做法事實上關閉了中美之間的外交協商管道。以前,美中之間有八個層級的軍事互動管道,但全都習近平被關閉了。所謂的外交協商管道,當然包括傳統的外交溝通;而在冷戰格局下,雙方軍方的互動管道,才是防範軍事摩擦擴大化的最重要工具。

這次習近平訪美,雖然他有自己的意圖,但卻是拜登主動安排並邀請他來的;而習近平也想借這個機會,為中共爭取擴軍備戰的時間窗口以及挽救經濟的必要機會。所以,10月中王毅便到美國先行鋪路;而中國邀請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訪華時,習近平甚至對他說,「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好」。

這句話是習近平2017年到美國與川普總統會談時講的;然後,習近平用一條理由就把美中關係搞壞了,這一條理由就是所謂的「東升西降」;現在習近平又來了一個髮夾彎大改變,他從此要當乖乖的「熊貓」、不當戰狼了?他會停止威脅美國和印太地區的擴軍備戰嗎?

拜登找習近平來美國,並不指望中共停止擴軍備戰,只是要說服習近平恢復軍事熱線,建立美蘇冷戰式的那種危機防範機制,那習近平也初步答應了。不過,中共現在只是恢復了過往軍事熱線中的幾條管道而已。重點在於,習近平現在算是稍微懂了一點美方要教給他的事情。其中主要是兩個部分:其一,核大國之間的常規軍事威脅不能玩過頭,要及時收斂;其二,雙方之間必須建立互信機制,一方的欺騙行動會嚴重威脅到互信機制,導致風險防控機制破局。

這種美中之間防範冷戰狀態下的軍事衝突風險機制,不會一夕之間就成功建立,但會在持續不斷的摩擦中逐漸形成,當年蘇聯也是一步一步學會的。實際上,美國設法防範與中共的軍事衝突危機,首先保護的就是台灣的安全。台灣現在能得到安全,不是因為台灣有政治人物對中共點頭哈腰,言聽計從,而是因為,美國按住了習近平的手,不讓他武力攻台。

但是,習近平就算知道了危機防範機制的必要性,他仍然不會放棄他的擴張戰略。他告訴拜登,一定要統一台灣,就證明了這一點。其中暗含的意思是,既然武攻台灣不行,那中共就會設法和平奪取台灣。所以,當前台灣的大選,是一場對台灣選民的政治智慧和國際眼光的巨大挑戰。

文章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猜你喜歡

台灣政府捐助新州北部無尾熊復育中心

臺北雪梨辦事處  2024-11-16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