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選中的邊緣事件

秦晉
2022-05-03
image
民主中國陣線主席秦晉博士(圖源:獨家報導)

2022年澳洲聯邦大選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之中,各方力量都在竭盡全力進行衝刺,力爭出線。各小黨和新生參選團隊都在磨刀霍霍、躍躍欲試,期望有所斬獲。有一個新的競選團隊,民主聯盟(Democratic Alliance),由流亡藏人、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以後激發起政治熱情的港人、年輕的台灣人、中國大陸背景追求民主的人士以及一些因中國人權惡劣而長期反對中共專制的澳洲人組合而成,希望在本次大選中進行衝刺,爭取問鼎澳洲政壇,以期代表一個特別群體,發出一個獨特聲音。

這個團隊中一位藏人女士吉宗東堆(Kyinzom Dhongdue)獲得這個競選團隊的支持參加本尼朗(Bennelong)選區本屆聯邦下議院議席的競選。4月30日星期六在這個選區一個華人比較集聚的商業區伊士活(Eastwood)進行競選推廣,目的應該含有爭取這個地區具有華人背景的澳洲公民投票支持的意味。這個競選團隊具有明顯地反對北京政權的政治意味,競選推廣中一個惡對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標語牌引來了數位在場的華人對競選團隊的圍攻。這些人在中國境內只能溫順如羊,對強大蠻橫的中共地方官員和惡警跪地求饒;而在澳洲民主自由環境下則兇悍無比,撒潑打滾。面對這一激烈語言攻擊的衝突,競選團隊顯然採取了理性克制的姿態,不給蠻橫無知滋事者將衝突升級的任何口實和機會。此事已經使得警方介入,至於警方介入以後的結果,應該不會在大選以前完成。

這一事件看似偶然,其實也是必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循跡中國民心的變化,可以看到文革後民心的巨大轉向,鄧小平官復原職執掌中國是受民眾歡迎的,人心思變。從1978年到1989年中國人民思想的開放的,這與中共的改革開放有關。1989年天安門事件以後政治肅殺嚴厲,但還是有一定的空間。以後胡溫時期相對於江時期在政治上屬於停滯,但倒退不大,民眾思想活躍度還存在。近十年習近平治下的中國政治倒退觸目驚心,中共向邪惡流氓方向發展,民眾向愚昧野蠻方向發展。中國境內的民族主義情緒的暴漲,中國民眾的愚昧野蠻也延伸到了海外,到了澳洲,到了4月30日伊士活「義憤填膺」尋釁滋事。

1
候選人吉宗東堆女士(圖片來源:《獨家報導》)

中共得以強勢藐視世界,是西方左翼政治意識形態與中共的相仿,迎合併且配合中共的「和平崛起」,才有今日在中共政治軍事對西方構成的嚴重威脅。這是西方左翼政治的開門揖盜引狼入室的結果。中國強勢了,也直接刺激了中國御用文人傲慢情緒,可以睥睨天下,「中國可以說不」、「中國不高興」之狂妄讕言充斥中國,並且輸出境外。著實揚眉吐氣,也讓移居海外的國人,哪怕是已經歸化的,都感覺到背後一個強大的祖國而倍感自豪。進入21世紀以來的二十餘年裡,澳洲華人的心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中共因為天安門事件遭致人神共憤,從1989年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酒會領事館有年頭門庭冷落車馬稀,有一人敢為天下先,開創了中國留學生接受中國領事館邀請參加國慶酒會的先例,立刻激起群情激憤,引來一片痛罵和連珠炮轟擊,嚇得那人躲避鋒芒不知所蹤很多年。隨著時過境遷事過境遷,應該說占多數的大陸人背景的澳洲公民對中共發生了幾乎是一百八十度大改變,而且新移民來澳洲的應該也是占多數已經在中國接受了長期的洗腦,對中共的認知依然停留在中國,澳洲的自由使這些人一邊享受澳洲的民主自由,一邊熱心擁抱中共專制,4月30日伊士活的衝突就是華人這種思維的表現。不得不說中共專制機器的有效,還推展到了南洋。在這場口水戰中,根據口音判斷,一人是明顯來自中國大陸,而情緒亢奮動作張揚,卻操的是南洋英語。

再論這選區本尼朗。這個選區辟於二戰以後的1949年,迄今為止73年中自由黨(Liberal Party of Australia)人擁有這個席位長達70年,只有2007年的大選時任總理霍華德(John Winston Howard)輸掉了大選,而且輸掉了他自己的席位,曾被揶揄為輸得連「底褲」都被扒掉。這個選區自設立以來一共只有過4位議員。第一位約翰.克萊默(John Cramer),連選連任近25年。第二位前總理約翰.霍華德,持有席位33年。第三位是前ABC(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 美國廣播公司)節目主持人瑪沁.麥嬌(Maxine McKew),她在2007年澳大利亞聯邦選舉中代表工黨(Australian Labor Party)與總理霍華德直接對陣,借著聯盟黨(Liberal-National Coalition)連續執政4屆共11年半,澳洲民眾產生了嚴重的視覺疲勞,非要把執政平穩政績優良的聯盟黨趕走,換一個工黨新面孔看看,在這個強大民意基礎下,成功奪得本尼朗選區的聯邦下議院席位。但是好景不長,三年後2010 年的聯邦大選,自由黨捲土重來,推出了前職業網球運動員、後轉為網球評論員的約翰.亞歷山大(John Alexander)來角逐這個席位,並且成功地從工黨手中奪回了席位,保有這個席位至今。這個選區有比例不低的華裔背景的選民,聽說霍華德被屈辱性地趕出政壇以後,自由黨內部有一個事後諸葛亮的檢討,「咬牙切齒」華裔選民對霍華德的拋棄。

2
伊士活事件兩位尋釁滋事者(圖片來源:視頻截屏)

這個議席雖然自由黨長期握有,但算不上絕對的安全選區(Blue Ribbon Seat),2013年陸克文(Kevin Rudd)重新執掌工黨與艾伯特(Tony Abbott)對決的時候,推出土生土長澳洲華裔李逸仙(Jason Lee)角逐這個選區,推斷是希望善用李逸仙的華人面龐再度奪回議席。此舉沒有成功,而且那次大選工黨大敗。

本次大選之前亞歷山大就擬退出政壇,早已宣布不再尋求參選,將由自由黨新秀出馬。澳洲民意在近年發生一些變化,兩大主流政黨的支持率不斷下滑,這就給小黨和獨立候選人一些機會,突破澳洲幾十年來的政治壟斷。這次自由黨推出新人,以及2019年聯邦大選前總理艾伯特被一位政治素人,澳洲在國際上最成功的高山滑雪運動員,1974年生人扎利.斯蒂格爾(Zali Steggall)奪得席位而從政壇被逼退。此情此景,澳洲政治大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意味,引來多方磨刀霍霍,殺入戰團,希望得到亂中取勝的結果。最終鹿死誰手,如同賭檯上把最後一張暗牌翻開以後才能確定勝負,也就是5月21日晚上開票的結果。

從4月30日伊士活幾個華裔居民的無知無識表現,管中窺豹略見一斑,澳洲華人搞清楚自身定位和確立正確價值觀、道德觀、善惡觀、以及國家認同,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若非2019年莫里森(Scott Morrison)政府意外獲勝,已經有效地部分抑制了一些身在澳洲心向北京澳洲華人的浮躁張狂,不然4月30日伊士活事件一定會更勁爆。

認識這個選區候選人吉宗東堆女士很久,希望她能得上蒼惠顧而創造奇蹟問鼎澳洲政壇。

 (全文轉自《獨家報導》)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