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电动车日前在高速公路上爆燃活活烧死三名女大学生事件持续延烧,公众不断地对大陆电动车的安全性提出质疑。
综合媒体报导,号称具有“防弹级安全”的小米SU7电动车,3月29日深夜行驶在安徽“德上高速路”池祁段时,因不明原因失控撞上水泥护栏后起火,车内3名女大学生疑因车门打不开最终丧命。这场悲剧不仅带走了年轻的生命,也让公众对大陆电动车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
小米官方微博称,事发时车辆正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时速为116公里,因前方路段施工改道,系统检测到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减速,但最终车辆仍以97公里的时速撞上水泥护栏,随即起火燃爆。
根据小米提交给警方的信息,从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发出减速请求、用户接管至最终发生碰撞,全程仅有2秒左右。
遇难者小罗的母亲告诉澎湃新闻,孩子当时用智驾,“当时的情况,谁能2秒钟反应出这个事态来?2秒钟之内谁能立马切换呢?”
这起事故引发了很多疑问。小米SU7标榜的“安全至上”,为何未能护住乘客?号称先进的电池包为何成为致命隐患?为何电动车门会在事故后被锁死?小米为何没有配置可手动开门的设置?等等疑问成为大众质疑小米电动车的关键问题。
在舆论压力下,小米集团股价4月1日午后大跳水,跌幅超过5%。小米创始人雷军沉默了三天后,4月1日晚首度发声,向遇难者及家属表达哀悼,并承诺配合调查、不回避问题。
小米电动车品牌问世以来伴随著各种质疑,最大的质疑是抄袭,尤其是SU7车型,几乎跟保时捷相关车型一模一样。对此,小米称“是在向经典致敬”。
这起车祸悲剧,不仅是小米的危机,更为大陆电动车行业敲响了警钟。在中共大举补贴的扶持下,各路电动车品牌一窝蜂的上马,其中隐藏了多少安全隐患。
有网民说,“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技术再炫酷,也不能拿生命开玩笑。”
大陆国产电动汽车过度宣传智能驾驶
开车女孩的母亲曾告诫她,不要盲目相信智驾,还是自己开才放心。但女孩不认同,总反驳说,智能驾驶方便又安全,“有各种(证明安全)的依据”。
事实上,中国的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当前电动车行业对智能驾驶存在明显的过度宣传行为,给用户建立了不符合实际功能的高预期。但是,这种行为很难从源头遏制,汽车厂商寄希望于狂投营销资源,以此建立技术品牌预期领先,为在这场汽车业“淘汰赛”中获胜加注筹码。
连续多年入选“胡润中国最具影响力财经自媒体”的“智谷趋势”4月2日刊文“小米,背了全行业的锅?”称,这起严重事故,整个汽车行业都有责任。这不是为小米开脱。过去几年不管是各大车企的高管,还是做汽车科普的博主,亦或汽车门店的销售员,都在狂吹“智能驾驶”,合力营造了“智驾无敌”的神话,让不少人产生了“智能驾驶=自动驾驶=绝对安全”的错觉。
本文由看新闻网原创、编译或首发,并保留版权。转载必须保持文本完整,声明文章出自看新闻网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