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言按:
近日非常有幸收到墨尔本作家心水先生转发来的余良新作《情归故里》,立即停下手上的工作,一口气将它读完,并立即决定推荐给澳洲看传媒的读者,新作全文2万多字,将分四次连载刊登。我曾经因拜读了《红色漩涡》一书,而对作者余良产生了难忘的印象。余良先生在接受了中共的教育后,又亲身经历了波尔布特政权的血腥统治,在无数次战火和赤色政权的追杀中逃生与成长,终在绝境中得到美国的人道救助。
余良的作品从《红色璇涡》及《从中国、柬埔寨到美国》再到《情归故里》,都是以最淳朴的语言,真实的情感,回忆那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历程,那是一条漫长、曲折、坎坷而又艰险的“路”,即充满了作者对故乡风土的思念,也表达了对红色铁蹄的极大恐惧。感谢余良先生把如此真实的往事留给世人。
余良先生,真名林绍强,1947年生于中国广东潮安,他既是作家,也是中医。余良先生1960年移居柬埔寨,1981年作为难民为美国政府收容,定居宾州费城。
(接上期)
一天又一天,阿逼苦等了一个月,忍耐不住,算准法国小岛清晨时间,给华哥打了电话,却没人接听。无奈,几个小时后再打,却听到一个娇滴滴、说法语的女人声音。一定是华哥的情人,阿逼慌得赶紧放下电话。
阿逼睡在屋后小房间的地面,铺两层草席,蚊子和老鼠打扰得难以入睡。清晨打电话在小岛是晚上餐期,晚上打电话怕阿华未起床,深夜嘛,又怕吵醒身边的阿梅。
阿逼心灰意冷之时,又接到阿华的电话:“逼妹妹!有我叔叔的消息吗?”
“没有。”
“美容店开张了吗?”
“开张了。”
“生意好吗?”
“还可以吧,请了三位美容院的学员。”
“身体不舒服吗?”
“有时候胸闷,还有点疼痛。”
“保重哇!去看医生吧。”
“有的医生很坏。我们学员姐妹去看医生,医生借口听心脏,解开一半胸衣就把听筒和手伸进去、向上摸。我问她碰到没有?她说碰到了,还两边呢! 女人这地方只给丈夫和自己的婴儿。”
“法治未完善,以后会好的。”
“什么都以后、以后。哥不理解妹的心。”
“生气有害健康。如果那天在酒店发生那件事,万一你怀孕就难堪了。”
“哥谈这些有何用?上回的电话是哥的情人接听吗?什么时候结婚?”
“是哥哥的餐厅女服务生吧?你不会听法语,可叫妈妈听啊!我和女朋友分手了。”
“分手?我不信。”
“这是自然的。她埋怨哥迷上高棉不理她。她在巴黎教书,每年就等七月放长假相聚,我却连续两年跑到柬埔寨。本来我们是计划今年结婚的,她辞职到哥的餐厅当经理,我却有重要的事决意再去金边一趟,仅仅为期十天。她也生气了。”
“比结婚还重要的事?”
“巴黎法柬人民交流协会要给妈送聘书,聘请妈当顾问。法国将以文化交流的名义在金边办免费法文教育。他们出版的期刊发表了妈的文章,说这是首次来自高棉真正的声音。他们要给妈发奖状。我的老师还有一封信要哥亲自交给妈,探讨红色高棉兴亡的前因后果和国际共产主义前途。这不重要吗?唉,你还是小孩子。”
“老说妹是小孩?我们年纪都不小了吧?现在哥不再犹豫吧?知道妹一直在等待哥哥吗?”
“哥知道。但妹想清楚了吗?我比你大十岁。”
“大十岁正好啊?美容杂志说,不论生理心理,丈夫比妻子最好大十岁。”
“妹妹对哥又了解多少?我们相处才几天。”
“两年多了!妹了解还不够多吗?还记得妈说,在游河船上,哥听到胡宁之死就频频抹泪。”
“哥还要尊重妈的意见,还有外婆。”
“那好办!妈和外婆求之不得。我让妈在电话向哥证实。”
“还要在法、柬两国办正式手续。共同商讨日后生活。”
“哇!哥哥救了妹妹!阿梅也很高兴呢!我们在酒店的事,哥不会看贬妹吧?”
“决不!或者有那件事,才有今天。爱情是相互的、平等的。”
“太感动了。难怪这几天妹老是眨眼睛。”阿逼哭了。
“妹妹不要哭。我爱妹妹。”
“我爱哥哥!说这句话等了太久了。快点来吧!来前先给妹知道,我们在原来的酒店见面好吗?”
从此阿逼与阿华相约每隔三、五天就互通电话,互诉衷肠、情话绵绵。
一天,阿逼忽然起疑:诚实的阿华为何从准备与法国女友结婚,到移情别恋不过短短两个月时间? 她在电话中问:“华哥,请不要生气,记得哥还口口声声准备与前女友结婚,还说什么我们是兄妹关系?为何两个月时间就改变主意?”
“阿逼你问得好!是设身处地。哥与她东西方文化不相融合又不能互相理解。她说的也有道理,巴黎与小岛距离八千多公里,要九个小时的飞行时间,每次相聚都很不容易。她喜欢到欧洲旅游,哥情牵故里,一辈子怎么过?不如早了断。哥有一位早期到法国的华人朋友,娶了美丽的台湾妻子,因话不投机不想生孩子最后离了婚,另娶一位长相一般但有共同语言的高棉妇人做妻子,相爱至今还生了个男孩。这类例子很多。哥也设身处地想到妹的前途、对婚姻很焦急。妹说过,有上层人物的‘健康娱乐部招聘青春美女,担心妹有一天经不起诱惑陷入其中,从此断送前途害了一生;妹有胸痛,是心情忧郁、焦虑造成的,长此以往对健康危害很大。
爱情需要互相理解和真心付出才能过好一辈子。妹有过失败婚姻,对哥又真心,必珍惜未来,只有哥能帮妹解决所有困难。哥快三十九岁,不能再等了。明白了吗?”
“无论如何,哥与前女友的来往总比与妹的来往时间长,哥在法国生活也超过了在高棉出生到十六岁的年岁月,为何来高棉两趟就对高棉如此眷恋?难道法国不好吗?”
“情归故里。人们对童年与少年生长的地方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法国是欧洲文化、艺术中心,法文是世界最严谨的文字、法国高度文明。落后的印度支那国家人民要到法国来见识、开眼界,那里的统治者要向法国学习很多东西。两个概念、互不矛盾。”
“妹不是小孩啦!为何哥每次到柬埔寨都要到农村探望农民?在法国有到民间家里去吗?”
“发达国家不需要。人总是同情弱者,何况是我的国。”
“哥只见到善良民众,没见到坏人,这很片面。红高棉最高领导绝大部分是农民出身,中小干部全是农民。”
“这是制度造成的。不说大道理,过去在巴黎,哥接触许多柬埔寨难民,还成了朋友。不论华族、高棉族,善良是本性,罪恶是统治者。逃难时,成千上万的人从遥远的东北坐竹筏沿湄公河前往金边,他们夜间沿途向各村庄投宿,没有一户农民拒绝,有的还让出大空间、提供食物、嘘寒问暖像亲人。在马德望,由于朗诺军队拒绝投降,红高棉军攻入城,不分男女老少全当作敌人一律枪杀,全城血流成河。数以万计的人在枪林弹雨中、在逃往泰国的路上彼此互相照应、互相照顾甚至付出生命。这类例子很多。”
“将来妹老了,成了黄脸婆,比别人更丑陋,哥见到比妹年青好看的,怎知道会不会变心?”
“真正相爱不分彼此。厌倦了逼妹不就厌倦哥自己吗?哥比妹先老,比妹先丑陋。”
“阿梅很可怜,将来我们有了孩子,会偏心吗?”
“西方人把儿童当作人类和国家共同的未来。西方人收容许多穷国的孤儿,法律对儿童有特别保护。美国收容大量中国的弃婴、女婴、发育不良的婴儿。哥受西方文明熏陶,会很爱阿梅如亲生。”
“高棉贫穷又落后,法国文明、先进又强盛。我们结婚后,只会拖累哥哥。现在很甜蜜,时过境迁怎么办?”
“结婚后,我把店出租给经理一年,我们带阿梅一起到欧洲各国旅行、走遍高棉全境,再回来做生意。以后柬法两国轮流住。我们共同书写令人羡慕的跨国婚姻。妹很聪明,会很快学好法文,懂交际,成为不同凡响的人才。别总往坏处想,这是一段美丽动人的柬法爱情故事。”
“妹不敢奢望,别抬得太高。只希望以后每年七月有一天一起到塔仔山拍牵手照,每年七月有一晚到金卡界酒店渡婚后蜜月。妹现在身体和精神都很好!胸也不闷不痛了。这是缘份吗?”
“是缘分。寻亲变娶亲,一段佳话。”
“过往,哥没觉察妹的感情吗?”
“没有。自从去年在酒店房间里差点发生的事,逐渐回想一件件往事而觉察。”
“那天如果没有阿梅,哥看到妹的身体会动情、下手吗?”
“说到‘下手‘,太粗了。没有阿梅,哥不会带妹妹进入房间。”
“当时虽然很失望,过后却很感动。这证明妹没找错人。记得,哥来金边,事先别让妈知道,我们先在酒店相会,我们先尽情欢愉但不过夜。第二天,哥要在妈面前向妹求婚,让妈和外婆惊喜。”
“正合心意。第二天,让我们回到彼此第一天见面的情景。哥就问逼妹‘请问这里有大人吗?’妹回复‘我不算大人吗?’妹给哥砍椰子,红著脸说“不用钱,送给华哥的。’哥从裤袋里取出一百二十元给妹、、、、阿逼,这就是法国人称为‘罗曼蒂克。’”
“没有椰子啦!我要陪哥到吾哥窟、卜哥山、白马海滩、国公岛去罗曼蒂克。”
“两个多月后的明年一月再见吧!一月份过了圣诞和新年,我们小岛又常有暴风雨,生意淡,而高棉天气较凉爽。”
人逢喜事精神爽。阿逼竭力不动声色,她要两个月后给妈和外婆大大惊喜。阿梅也常问起大叔,阿逼于心不忍有时漏嘴说大叔很快就来了。妈似乎有所觉察,试探问起她与阿华的事。阿逼说:“没什么啊!我们美容院客人多、生意好人就高兴啊!”
一九九三年过了元旦,阿华和阿逼商量后,决定起程前往金边相会的日子是十六日星期六,下午妈没上课可在家帮忙照顾阿梅之时。
“哥在机场给阿逼致电,约好幽会时间。”阿华说。
“别取笑妹,妹快憋不住了。在酒店亲热哥会拒绝吗?会再次扫兴吗?”
“这次不同了,求之不得呢!男女相爱就会做那件事。”
“哥要将功赎罪。妹到时太放浪别讪笑。”
“那是爱的享受、神圣的心身交融、有益健康的。彼此在放浪中相爱,在相爱中放浪。”
大喜时辰终于来了。这天中午,阿逼交待三个女职员后,跟妈说,美容学校来电请她暂时过去帮忙,把阿梅留下就出门前往金卡界大酒店。
她看清房间号,按了门铃,阿华随即开了门,再顺手关起门。
阿逼喘著气进入房间,却是一片黑暗。原来阿华怕阿逼害羞,关了电灯拉上窗帘。阿逼说:“不会羞了。但要检查房间是否被人秘密安装闭路电视,好事被录影。”
两人反复开灯又关灯,仔细观察,没有可疑之处。阿逼发现梳妆台有大纸包住的东西,阿华说,那是在机场买的明天求爱的鲜花。
两人都说已洗了澡,便牵手上了床。阿逼红著脸喘著气说:“怕妈怀疑没化妆。”
“美女不需化妆。”他坐上来凝视她,摸她的粉脸。
“以前只说妹身材好,没说过美。”
“以前太远没仔细看,现在就在眼下果然真美。”
“以前不好意思偷看,现在可以看个够。”她略解开胸衣,露出一半,“去年不敢看,现在哥哥尽管看个够。”
“那是哥最美的艺术精品,怎可错过?”
“妹的心在跳。哥不要穿戴雨衣。”
“什么雨衣?”
“避孕套!美容杂志教的代号。”(以下省略)
阿逼反常的举动躲不过妈的眼。当晚,妈问阿逼,是不是阿华来了?阿逼只好承认,还说:“明天傍晚我们收工后关起店门华哥就来了,华哥当著妈和外婆的面向阿逼求婚。妈假装不知情,假装惊喜。”
“阿逼,女儿的事妈猜到八成了。女儿从此过上好日子真是大喜啊!却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华哥人在法国,是怎么爱上阿逼的?”
“华哥说是‘情归故里’。”
“还是你们年轻人有办法。”
一切顺理成章,详情无需赘述。
第二天早上,阿逼通知职工休息一天。阿华阿逼按照华人风俗拜了堂。晚上,阿华带了一行人在餐厅喝喜酒,再带阿逼到酒店洞房,再度鱼水之欢,心身交融。
阿华在柬埔寨半个月时间内要办理结婚手续,按照高棉风俗请客办婚礼,为阿逼办护照,带阿逼和阿梅国内旅游等等。阿华回到法国还要为阿逼办理结婚和移民手续等等不在话下。
且说阿华忙于办喜事、办手续之时,也把法国相关机构邀请信、位于巴黎“法柬人民交流协会”给阿逼妈颁发的奖状、期刊杂志和协会负责人、阿华的老师的私人信件一并交给她,一面雇人把阿逼的房间修葺、购置家私、安装冷气等,便带上阿逼阿梅到外地旅游。
返回马提尼克岛的日子到快了,阿华首次在阿逼家过夜。阿逼妈把写给协会负责人的回信交给阿华,说;“我已答应法方邀请担任未来法国援助柬埔寨文化教育事业,前来传授法国文化的顾问。你的老师给我的信件意义深长,我复印一份给你,可在飞机上阅读。
依依不舍告别阿逼和家人,阿华踏上飞往法国的班机。
在漫长的旅途中,阿华阅读了老师给阿逼妈的信:
尊敬的金边前施斯旺高中校长夫人:
感谢您给我们的杂志寄来用法文书写的极其宝贵的文章“我生活在红色高棉统治时期”。大作已经发表于本期的首篇。我们特此写了社论:“来自柬埔寨的声音”。
“法柬人民友好协会半月刊”是目前法国唯一专门传播柬埔寨资讯的民间刊物,成立于一九七一年冬天。最近几期的主要内容有:
评论:柬埔寨和平前景;
红高棉将在内斗中灭亡;
亲密战友和姻亲为何成为大敌—英萨利决斗波尔布特;
越南入侵柬埔寨是人权大于主权。
屠夫爱国者—达莫;
“万能政治家”—从波尔布特法文名含义看其人
内幕消息:中共已放弃波尔布特;
波尔布特妻子患上精神分裂症;
中国为民柬培养“文盲空军”;
波尔布特的秘书在北京任柬语电台顾问。
此外,正如我们附送给您的本期刊物一样,每一期都有多篇“柬埔寨难民采访记。长篇报导:“法国记者采访泰国难民营回忆”、“法国的殖民统治改变了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的法国情怀”等等。
我们还将在不久开设“从红高棉看国际共主主义运动”专栏。
作为柬埔寨高级知识份子、红高棉血腥统治的过来人,我冒昧谨以个人名义与您就以下八个题目坦诚交换意见:
一.恩格斯后期否定暴力革命,主张议会道路?
二.柬共灭亡后,世界再无“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三.从远的斯大林到近的波尔布特,共产主义者为何不善待自己的人民?
四.非关种族、宗教、土地,柬共大屠杀的由来。
五.柏林墙倒塌、东欧变色,苏联解体,历史必然?
六.社会主义阵营会卷土重来还是寿终正寝?
七.柬共的致命伤—以解放者自居、总以为得到人民支持。
八.印尼共、缅共、泰共、马来共和柬共殊途同归。
此外,我还想与您探讨下列有趣问题:人们普遍认为,从波尔布特面相看,他是一个慈祥和蔼的长者,看不出是个杀人不眨眼眼的刽子手。但您能从他在攻下金边后,举行的阅兵仪式和在北京,与罗马尼亚领袖齐奥塞斯库合照的相片,看出他不同的面相吗
从以“世界共产主义杰出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者”自居到落泊成为草寇、从北京的座上宾到过街老鼠,您能设想他后期的思想落差吗?
经过两次转机,十二小时后,阿华回到马提尼克岛。两个思绪不断在脑中出现:尽快办妥与阿逼的跨国婚姻手续、处理未来的新生活;为阿逼妈和老师加强联系,使法柬人民友好桥梁畅通无阻。
二十多年过去了,今天,阿华夫妇已有个二十岁的儿子,阿梅也有个幸福家庭。细心的人注意到,每年七月有一天,阿华与阿逼在塔仔山上牵手拍照,从此,塔仔山成为青年男女山盟海誓、谈情说爱的最佳去处。他俩也必在七月的一天在金卡界酒店当年的房间渡过他们的婚后蜜月。现在,金卡界酒店是外国情侣度假度蜜月的最佳住宿。
(全文完)
(二零二一年三月十七日星期三撰于美国宾州费城。)
本文由看新闻网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看新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