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焦半导体自给 是祝福还是诅咒?

林若伊
2020-11-29
image
芯片示意图(图片来源:pixabay)

近期中国企业频繁爆雷,其中不乏以国家或是地方政府为后盾的央企或是地方国企,其中最引台湾人注目的当属清华紫光(UNIS, 紫光股份, 000938.SZ)了。这家在13-5(中国第13个五年计画)时期,挟中国国家资源出海并购半导体上下游的国家级投资公司,却在短短五年间迅速陨落,吸引了世人对中国国家补助成效的目光。乍看之下,从天而降海量资源,对于产业的发展该是如虎添翼才是,却何以不成气候?另外以中芯国际(SMIC, 0981.HK/ 688981.SS)这家被中国扶植了20年,但扣除中国官方补助,本业居然仍无法获利的公司来看,也令人纳闷这种情况究竟是个案还是通案? 

关于这个问题,英文有个片语是“bless or curse”(祝福或诅咒),是个类似于中文的福祸相倚的概念。曾听过有人以此语来解释这个中国的特殊产业现象,我以为相当贴切,毕竟对这些中国公司来说,国家补助使其不必倚赖市场生存,管理好政治关系比发展本业还更有前景,使其失去专注于主营业务的诱因,是中国这类型计画式经济政策的弊病。 

然而这种中国式的产业发展,已在许多产业上发生,其实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成效。从煤铁等原物料产业开始,太阳能及面板产业都因为中国厂商大举加入而成一片红海,也从而建立了中国对此模式的发展信心,也令台湾人闻红潮色变。我们可以从中观察出,在较低进入障碍的产业,比如说半导体产业炼中的封装测试,透过撒币并购或是进行技术的盗窃,看起来是有其效果的,而记忆体产业,也的确有可能是下一个此类模式案例。 

中国半导体自给的正向因素 

平实来看,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仍有些正向的发展要素。从政治体制来看,不可否认中国有其优势,由于是人治的专制政体,在独裁者的一声令下,行政效率是相对民主政体高的。而这点就反应在此次半导体产业发展资金的筹集上,在上一轮的失败与泡沫后,14-5时期的中国依然在全国筹集310亿美金的资源,来投入半导体自主化的议题,对比13-5时期的210亿美金,还有了50%左右的增幅,这虽然不符合市场经济逻辑,却也令人为其产出感到诧异。 

另一个正向发展要素是中国在AI领域的领先。从下个世代的关键发展是AI应用来看,中国在这个半导体自主的出海口上,有了领先的储备,真的值得其战略对手感到戒慎恐惧。而这个AI领域的先驰得点,还是要归功于这个专制独裁政权对人民掌控的需求,也因此对其人民资讯的收集较为深入及全面,因而在大数据这个AI的沃土的面向上,取得了相对的优势。具体的反映便是在金融科技及数位医疗等领域上,举例而言,蚂蚁金服的资损率等数据,相对于PayPal(PYPL.US)便是较为优胜的;另外在武汉肺炎期间,中国也开始使用了健康码等方式,管控人民的行踪,可视为中国数位医疗的滥觞。值得一提的是,产业界有认为数位医疗将是下一个半导体产业的大应用,将在2030-2040成为世界上最蓬勃的产业。 

中国半导体自主的负向因素很难克服 

但就产业特性来说,以目前中国“卡脖子”卡最紧的晶圆制造领域来看,由于具有赢者全拿的特性,会造成领先者会把差距越拉越大。举例而言,本次14-5预定的投资额310亿美金,规模为目前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TSMC, 2330.TW/ TSM.US)2020年度资本支出(160-170亿美元)的约莫两倍,然而中国的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与台积电的差距来到了五年以上,更遑论这310亿美金并非全部集中注资于中芯国际了。而台积电用其全球过半市占所产生的现金流,持续不断地投资先进制程,就连中国倾全国之力也无法弥补此鸿沟,成为了中国脖子越卡越紧的最大主因。 

除此之外,晶圆代工的制程太过精密且复杂,彼此间又环环相扣,中国自主化的难度会相较于做终端产品高非常多。晶圆制造的流程多达400-500个步骤,改换一个生产工具或是化学品,从而引起的连锁反应,的确相当难以掌握。而且在这个行业,影响选择供应商的关键因素仍然是价格、效能等实质因素,而非国籍。其实不只是在晶圆代工,整个半导体乃至于终端设备,仍少有民族情绪发挥的空间,否则华为就会效法旅游业让陆客不来,而非加价且派专机也一定要取得台积电代工的晶片了,从而以民族情绪进行半导体的自主化,看起来也是行不通的。 

另外一点可能是我们前文所提到的“诅咒”的部分:中国加大资源进行半导体的投入,吹大整个产业的泡沫之馀,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反而有其负面的影响。举例而言,由于资金取得容易,组建一个小团队便可以很轻易地获得200-300万美元的初始资金,让公司留人非常困难,更加剧了中国早已存在的半导体人才荒。另外就是面对各级政府的投入,从而公司经营者的主要精力便投注在经营与各级单位的关系,很难分心于其主营业务上。 

最后一点就是中国内需市场,也就是所谓的“内循环”,有著消费力不足的问题。中国晶片的进口量虽占全世界的60%,但只有25%的终端消费是在中国国内市场,这与其身为“世界工厂”的角色有关,而这也就造成中国虽然经济体量大,但缺乏产业话语权。这概念就如同鸿海(2317.TW)的营收规模是台积电的好几倍,但获利数字完全不成比例,便很难说鸿海相对于台积电是更有价值的公司。中国人均收入低,尚未全面“脱贫”所造成的消费力不足,即是中国产业无法升级的关键。而人均收入低落也同时成为中国发展AI产业的阻碍,比如智慧制造这么个AI应用若全面普及,将取代大量的劳工,与中方保就业的目标会有很大的扞格。 

台湾需专注于技术领先 

面对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挑战,看到这种倾国家资源的大撒币,我认为台湾人民是应该提高警觉,但只要专注于维持技术的持续领先,就没必要过度地恐慌。毕竟若能维持住技术领先,展业发展的活水便会源源不绝地以营收的形式注入,相对于国家补助,我认为此方式对产业发展将更为健康且正向,而这部分须关注于台美半导体合作MOU所带来的后续效益。 

除此之外,由于目前半导体产业已是台湾产业发展与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严防中资渗透及技术窃取,更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Credit Suisse(瑞士信贷)曾出具报告指出,中国相关半导体公司的本益比高达60-80倍,对比台湾普遍在20倍上下来看,台厂有高度被渗透及并购的诱因,值得有关单位多加留意。从而我也认为台湾半导体厂商本益比的提升,在全世界竞逐半导体资源的大环境下,可能也是个大概率事件。 

(※作者为前美系外资投信研究背景,涉略台股、陆股及多重资产等领域,现职为金融科技新创副投资长,并管理“若伊时评”粉丝专页,以投研的角度跟大家分享对于时事的想法。作者及所属之公司在撰文当下,已持有本文所提及的台积电(2330.TW)之多方标的及衍生性金融商品,其利益冲突议题请本文读者知悉。唯本文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读者请勿单纯以本文为依据,请多方涉略后审慎地进行投资决策。全文转自上报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钟睒睒,太猛了!

魏春亮  2024-11-25

匹夫不可夺志

馮睎乾十三維度  2024-11-25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