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亲自部署,并被称为“千年大计”的河北雄安新区一直是舆论质疑的焦点,四年过去了,网络称其为烂尾工程,近期更传出“降级”的信息。未来发展成为未知数。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在7月29日通过了《河北雄安新区条例》,这是雄安新区首部地方法规,将于9月1日起施行。《条例》称雄安新区将重点承接八类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包括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创新型民营企业等等,并将重点发展高端高新产业。
但《条例》还明确了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为河北省政府的派出机构,参照行使设区的市政府的行政管理职权,行使国家和河北省赋予的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2017年4月1日,中国政府宣布要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设立国家级的雄安新区,并将其与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相提并论,称之为“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习近平两次亲赴雄安视察,并发表“重要指示”,展现了他的雄心勃勃。在党媒的推动下,雄安的地产飞速上涨,当地楼价从每平米4,000人民币,狂飙到了4万,直追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
然而,四年多来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未启动,街道冷冷清清,外来人员纷纷撤离。
据多方学者评论称,当地的自然环境决定了雄安新区的选址是不妥的。
旅居德国的水利专家王维洛告诉自由亚洲电台称:“雄安新区那个地方根本不能建大城市,因为它是中国华北平原上地势最低的地方。如果白洋淀海河发一次百年不遇的洪水,那么雄安新区的九成左右都会被淹没。”
深圳财经评论人士邹涛指出,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所以发展成为全国最成功的新区,是因为它们各自依托了周边金融环境和海洋等先天优势,而雄安新区既不沿边、也不沿海,充其量只能充当一个缓解首都功能的副中心。
本文由看新闻网原创、编译或首发,并保留版权。转载必须保持文本完整,声明文章出自看新闻网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