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来临 中国宣布发放育儿补贴及提议冻卵政策能促进生育吗?

自由亚洲
2025-03-11
image
中国南京举办的一场集体婚礼。(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3月8日妇女节即将到来,面对中国女性生育率低的现象,中国政府宣布今年起发放育儿补贴刺激生育,也有人大代表提议开放单身未婚女性冻卵。这些措施能奏效吗?

3月7日,中国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表示,今年开始发放育儿补贴。

据《界面新闻》和《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生育补贴制度。这一跨部门的措施,旨在进一步降低生育和养育成本,并为需要托育服务的家庭提供更多便利。

中国两会恰逢3月8日妇女节,女性议题和相关提案引起广泛关注。不仅国家卫健委即将推出育儿补贴的操作方案,也有政协委员提出试点开放单身未婚女性冻卵。这些提案旨在提升中国低迷的生育率,也引发对女性生育自由及其相关权利是否受到尊重的讨论。

为何提到生育 大家只想到女性?

去年自北京移居至泰国的80后女孩(安全为由匿名)告诉本台,生育不仅攸关女性,许多中国男性也没有一定要生育的执念,甚至到“大家天天讨论婚育和人口,讨论完就一起破口大骂”的程度。她说,一名男性朋友在小城市的事业编制,“现在基本已经决定放弃生育了,不过还有恋爱结婚的打算”。

这位女孩以文字回复本台采访时表示,这是因为补贴额度可能不够坐月子或买到好的奶粉,除此之外,许多家庭也承担不起女性因为生育而失业的风险。

她说,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的职场,老板不可以随便欺负未婚或丁克族的员工,却可以欺负已婚已育的男性员工。因为这些男性可能还要养老婆、背负房贷,根本不可能辞职,跳槽意愿也小,因此形成“男性越加班,女性越要单独育儿的恶性循环”。

专家:育儿补贴效果短暂 还需根本解决问题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人口学家、本台特约评论员易富贤则表示,从日本等国的经验来看,育儿补贴对刺激生育有帮助,只不过效果可能短暂,难以延续。他说,日本的生育率,也就是平均每位妇女生孩子的数量, “从2005年的1.26提高到2015年的1.45,但在去年(2024年)又下降至1.15。”

易富贤认为,中国生育率低,有三大难题:“心理上不想生,经济上养不起,还有生理上生不了”。 因此,尽管改革了经济上的短版,仍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人们在心理方面,独生子女政策已经刻骨铭心,经济方面则是养育成本高昂;再者,随着婚龄推迟,中国女性初次生育的年龄,也从2000年的24.2岁提高到2020年的28岁。易富贤说:“一旦初次生育年龄超过28岁的话,生育率很难回升到1.5了。”

易富贤还警告,一旦中国的人口政策与经济利益挂勾,可能导致地方政府为了获取国家经费,而夸大生育率数据的现象。这在过去的教育和医疗政策中均有前例。

自中国2015年放开一胎化政策以来,中国政府分别在2016年、2021年开放生育二胎和三胎,甚至在2022年起推动“新婚育文化”,企图透过降低经济负担和鼓吹传统观念等手段,营造有利于生育的“社会氛围“。

但中国生育率从2016年的1.77跌至2024年大约1.09左右。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仅为6.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9‰,已连续3年负增长。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