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城市正在走向衰落

米兰
2023-05-27  更新: 2023-05-30
image
疫情期间的中国火车站(图片来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现在已经今非昔比。曾经繁华的商场如今人去楼空,视频中这位男士拍到的画面显示,商场里的店铺几乎全军覆没,美容、美发、餐饮店等都关门了。

近日一位大陆民众实地走访了上海的商铺,她感概地说,她刚刚在所有衣服店转了一圈,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人的。下午5点多,她又去了另一家商场,发现里面除了导购员和售货员之外,没有客人来买商品,直言现在的生意不好做,快绝望了!

一位上海居民介绍说,现在上海晚上越来越冷清了,曾经的热闹繁华一去不复返。原先的上海晚上很热闹的,特别是沿街的商铺有很多,有的吃有的喝有的逛,现在经常过了8点半,商场就准备要打烊了,变得非常的冷清。

她还透露,一位餐饮店老板告诉她,今年中国新年过后,很多离开上海的人就再也没有回来,这种情况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都是非常罕见的。

中国的大城市正在衰落。三年疫情已经导致了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再加上外资加速撤离,裁员潮、失业潮在那些曾经繁华的大城市不断上演,特别是经济最有影响力的4座一线城市: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今年以来都首次出现了人口减少的现象。

截至2022年末,北京市人口减少4.3万人,上海市人口减少13.54万人,此次是上海近5年来首次负增长,流失常住人口数量也是一线城市中最多的。

5月12日,广州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873.41万人,对比上年末数据,减少7.65万人。

深圳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为1766.18万人,而2021年末,深圳全市常住人口为1768.16万人,一年时间减少1.98万人,这也是自1979年建市以来常住人口首次出现下降趋势。

这也意味着,截至2022年末,这4大城市的总人口减少了近28万人。

中国一线城市一直受到打工人青睐,四座一线城市集体出现人口负增长的情况实属罕见。

广州市统计局表示,2022年末,在全国人口负增长85万人的背景下,广州遭受抗疫以来最严峻的疫情,叠加春节因素的影响,大量市外务工人员选择离开广州,提前返乡。

同时,人口数量骤降总体上与经济环境有关。制造业供应链从中国开始撤出,再加上外需萎缩,出口订单大幅下滑,工厂也大量减产和倒闭,就业机会减少,失去工作的外地人只好离开一线城市。

一位外地男子在深圳工作10年,他透露,2011年,他23岁时来到深圳打工,被腾讯裁员后,他终于鼓起勇气告别这座加班率最高的写作楼,离开了深圳。

广州火车站也爆发返乡潮,进站的人潮汹涌。拍摄视频的男士说,现在很多工厂宣告破产或停产,找工作特别困难,再加上广州工资偏低,许多人选择离开广州。

这位男士还说:真心酸!看得我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很多人真的是不容易。

大批东莞打工人找不到工作,准备乘坐大巴返乡。

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中文网财经主编徐瑾认为,一线城市是中国梦想的绝佳映射,可说是中国经济引擎,一旦经济陷入疲态,最早传递出寒意的自然是一线城市。

此外,有舆论认为,中国大批社会菁英在经历三年“清零”政策之后,设法移民或暂时移居他国,也是造成一线城市人口减少的原因。

人口减少无疑是楼市最大的利空因素,这也意味着中国一线楼市的未来走势很有可能进入不可逆的下行周期。

近日,微信公众号“子非鱼”发文称中国一线楼市全面下滑。而作为楼市风向标、被视作抗跌能力最强的一线城市,4月份楼市不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成交量均集体转跌。而首都北京的楼市跌幅更是“比谁都大”。

目前,上海市针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几十所重点大学的硕士生发出了到上海落户的邀请,并承诺为这些人才提供户籍,希望吸引人才在上海定居并购买房产,以振兴当地的房地产市场。

不过,中国4月份的楼市成交量大幅下跌,与3月相比总的成交额减少1,156亿元。这反映消费的CPI增速也创下26个月来新低,已逼近临界点。

央行披露,中国住户贷款4月份减少2,411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通常情况下,中长期贷款基本都是房贷,这意味消费者对中国楼市复苏的信心不足。

关注中国人口状况的北京独立评论人士吴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北京、上海、广州及深圳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成为中国最有吸引力的城市,可是这四大城市的优势已不复存在。

吴强强调,4个大城市人口减少其实是在表明中国与全球化的脱钩,这种渐行渐远所造成中国大城市的衰落,特别是深圳,它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吸引了众多的年轻人和菁英人口,吸引了资本。现在意味着中国的大城市已经陷入死亡,中国和全球化脱钩已经开始。

人口问题始终是中国面临的长期性问题,同时生育率低和人口老龄化开始加速,中国总人口的“少子老龄化”将成常态。

2022年人口数据显示,现在人口为14.118亿人,比2021年末减少85万人。这是中国政府自1961年以来首次承认人口下降。这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已实施两年的“三孩”政策效果不彰。

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的交汇,在人口统计中被描绘为“死亡交叉”。这一交叉,日本与韩国分别于2007年和2020年出现。由此,中国也成为继日本之后第二个出现人口负增长的亿级人口大国。

这一历史性的转折具有重大意义,预计中国将迎来人口数字的长期下降,这对其经济、对世界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4月19日,联合国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已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到2023年年中,印度人口将比中国人口多出近300万。

同时,联合国去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每位妇女一生平均生育1.2 胎,远低于维持稳定人口所需的2.1。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The Economist)北京分社社长任大伟(David Rennie)最近走访了中国位置最东、最北的省份黑龙江省的一个城市—伊春市。他预言说,今天百业凋零的伊春,就是中国凄惨的未来。

人口普查显示,2021年,伊春市仅有2321名婴儿出生,而有8817人去世。而在2000年,伊春市的总人口比当今多约30%,当年宜春市出生了超过17000名婴儿,是现在的8倍多。

伊春市比人口流失还要严重的是人口的年龄构成。在伊春市87.9万居民中,只有7.4%是14岁以下儿童。相比之下,同样年龄段的儿童在全中国人口中占近18%。

伊春市处于一个即将袭来的人口危机的前沿,这种危机很快将在整个国家爆发。中国人口的萎缩将考验中国以增长为导向的政治体系。

5月5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时,发出了对这一挑战的新现实主义信号。官员们被告知要专注于教育,建设一个“婴儿友好型社会”,并帮助老年人过上积极的生活。

有舆论嘲讽道:以前 “人们想要孩子但不被允许,现在他们允许了,但人们已经养不起孩子了。”

外交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中国研究高级研究员、福特汉姆法学院(Fordham Law School)教授卡尔·明兹纳(Carl Minzner)认为,中国将在未来几十年保持人口下降趋势,同时中位年龄将从2020年的38岁稳步攀升至50岁左右。

习近平无法应对老龄化的中国,中国政府正走在穷途末路上。日益专制的中国政府特别不适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因为这涉及到延长退休年龄、削减退休福利等和城市精英利益有关的措施。如果中国像其它国家一样提高退休年龄,就会动摇统治的根基。当面对可能转化为集体抵抗的大规模不满情绪时,执著于稳定的领导人会本能地退缩。

中共的僵硬政策只会导致社会压力向更黑暗、更地下的方向发展,如人口贩卖等。卡尔写道:“这不是在提升世界统治地位,更不是社会长期稳定的良方。相反,中国迅速老龄化的人口和日益僵化的专制政治制度将严重阻碍这个国家在21世纪中叶蹒跚前行。”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