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宋词引发的泪崩——献祭六四英灵

今昭
2024-06-06
image
(供图)

今年三十五周年,原是大祭。香港管控持续收紧,维园传统纪念灯光不再;台湾总统赖清德就任,刺激独裁政权敏感神经,台海危机似乎一触即发。“天欲使其亡,必先使其狂”,加上近年年轻人醒的越来越多,中共气数将尽,许多人都切身可感。

澳洲,十九年前中领馆一等秘书陈用林出逃,是在六四;今年前中共特工Eric投诚反正,首次参与公众集会,也选在六四。历史之轮回因果,令人慨叹。

是看到烛光的那一刻,竟还是有些落泪的冲动。极自然的想到一句词:“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这一句,来自南宋词人张孝祥的“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此词是长调,初看极长。其实由景写情,从所见到所想,并无辞藻典故堆砌,感叹故国沦陷蛮夷之手,连孔子故乡礼乐之邦亦遍布膻腥。声调激壮,笔墨酣畅,忠愤报国之情一贯到底,在末一句达到高潮:行人走到此处、看到此景,怎能不忠愤之气填满胸怀,泪如盆倾!

说起这首词,还有个故事:

南宋抗金大将张浚,一日正准备自家开party呢,谁知party上歌者唱了这首词。唱完,张浚流泪起身,拿袖子遮著脸躲回房间去了(“张安国在沿江帅幕。一日预宴,赋《六州歌头》云……歌罢,魏公流涕而起,掩袂而入。”——  《渚山堂词话》),可见其感人之深。

后人论述词的文献中,就拿这则故事来说明词这种文体对社会风俗起到的教化作用,一点也不比诗差:“张孝祥安国于建康留守席上,赋〈六州歌头〉,致感重臣罢席 。然则词之兴观群怨,岂下于诗哉?”——《词概》

共产思想起于马列,原是西来幽灵,亦属蛮夷。乱我华夏近八十馀载,迫害死八千万中国人,使神州道统断绝。这其间仇怨,想来也决不比金人掳走宋室皇族更浅。如今香港近乎沦陷,被推到风口浪尖上的台湾,一如当年的南宋。“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唯期天祐中华,早日见到中国未来的希望之光点亮,以告慰当年以热血祭奠公理与正义的六四英灵。

 (读者投稿)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泽连斯基又要寄希望于习近平?

夜话中南海  2024-06-18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