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晚,一辆小米SU7在安徽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撞到护栏起火,车内三名女孩不幸遇难。死者家属称,事故发生后,车门无法打开,以致三人被烧死。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很多民众质疑小米智能驾驶的安全性。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导,死者罗某的父亲称,女儿在湖北上大学,3月29日晚驾车载着两名室友前往安徽池州,准备参加次日的事业编考试,不料途中发生车祸。
罗父表示,女儿自2022年取得驾照后,一直驾驶家中的燃油车。后来她的男友购买小米SU7后,女儿便经常驾驶该车。此前,她曾开车从湖北前往广东。他表示,事故发生后,小米方面一直没有主动联系家属,每次询问客服,回应的都是“已经上报”,却没有实际沟通。
4月1日下午,罗某的母亲在微博发文称,事故发生后,他们第一时间收到车载系统的推送通知,包括发生车祸的时间和地点。接到通知后,他们立即从武汉赶往事故地点,抵达时,孩子们的遗体已被送往殡仪馆。她质疑事故发生后车辆为何会起火燃烧?车门为什么无法打开逃生?
面对家属的质疑和社会的高度关注,4月1日深夜,小米创办人雷军首次对此事作出回应。他表示,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成立专项调查组,于30日赶赴现场,并于31日配合警方提交了车辆数据。由于调查仍在进行,公司尚未接触到事故车辆,许多问题没有办法回答。
当天中午,小米公司发言人发布初步调查信息。根据公司掌握的数据,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模式,以116km/h的速度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改道,智能驾驶系统检测到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并继续减速,但仍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事故发生时,车辆最后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
小米公司的解释并未解除大众疑问,目前舆论的焦点聚集在两个关键问题上:
1、事故发生后,是否出现“车门不能解锁,以致车主无法逃生”的情况?
2、从智能驾驶系统检测到有障碍物到最终碰撞到障碍物仅有2秒,小米智能驾驶系统是否有缺陷?
官媒《环球时报》前主编胡锡进发文称,“一辆小米SU7发生严重事故致三人死亡,这个悲剧引起极大震动。关键是,汽车是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工作的情况下出事的,这对公众认识智能驾驶的性质提供了血的案例……各个厂家也不应就‘智能驾驶’的宣传打擦边球,误导公众以为智能驾驶就是自动驾驶,使得有人驾车时把自己的安全完全托付给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智驾技术。”
微博网友对此事也议论纷纷。有网友质疑小米避重就轻,未正面回应车辆起火及车门锁死问题。
部分观点认为,高速智能驾驶系统可能存在技术缺陷,而驾驶员过度依赖智能驾驶也是事故原因之一。
知名博主“文笙V”列出事故可能涉及的几个关键点,包括道路维护信息未更新、智驾系统识别障碍物较晚、车辆未能成功避障、碰撞后起火以及车门无法解锁。
随着事件不断发酵,越来越多的人质疑小米汽车的安全性,对小米产生一定的冲击。
据钛媒体称,4月1日下午,小米股价大幅下跌,盘中跌幅一度超过5%,创下2月18日以来的新低。自3月19日,小米创下历史最高价59.45港元以来,小米股价已累计下跌约21%。
本文由看新闻网原创、编译或首发,并保留版权。转载必须保持文本完整,声明文章出自看新闻网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