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看个电视不容易。
1
昨天,李云迪的事情一出,一片哗然,有人抖机灵说,《哥哥》又要遭殃了,不知道这次李云迪会被P成树,还是干脆P不见了。
这事见怪不怪,就当玩笑听了。
没想到早上一起床,看到另一部剧因为P这件事上了热搜。
迷雾剧场的一部剧里,所有演员的吸烟镜头里,烟都消失了,导致整个画面给人感觉怪怪的。
只有烟雾,没有烟卷,抽了个寂寞。
不用想,这肯定是广电为了关心未成年人出的规定,我记得好像是2014年的时候出台的:
禁止影视剧中出现吸烟镜头,违者将处以罚款。
据说贾科长看到后,马上表示说这是神经病的规定,我还记得当年他在电影中就有一个加油站抽烟的镜头。
很显然,贾**科长认为艺术首先要表现真实的生活**。
不过有点无奈,他说了不算,我怀疑可能是科长的级别不够吧,摊手。
2
这几年,这种现象尤其明显。
我给大家列举一些例子:
大家映像比较深的就是2014年大火的《武媚娘传奇》了,原因是尺度过大。
还一个就是2019北京卫视那次晚会,秀波叔出事了,直接给P没了,大家关注度也比较高。
上面两个可以说是比较合理的,作为观众我也比较认同,毕竟不太影响观看体验,但是接下来几年就有点过火了。
2020年开始在文字上动手了,一切消极的词都不能出现,都要改。
开始看的时候吓一跳,给我一只眼?查了一下,原来是烟,不能出现烟的字样,我觉得把“烟”换成“眼”才吓人吧。
混蛋也不能出现。
嫌凶改成轻松,估计是凶也不能出现。
实在不行要用消极的词怎么办呢?加双引号,加了引号就行了吗,我特地去度娘了一下:
双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
那意思就是坏的变好的,消极的变成积极的:
一个好好的综艺,变成了侦探节目。
这个女孩到底是坏女孩还是好女孩?
这个人到底死没死?
请问这个胖胖的女生到底急不急?不对,请问这位“胖胖”的女生胖还是瘦?
然后还有一些电视剧,剪掉了情节,比如:
不能有关于“生理期”的情节。
菜刀被打码。
小流云的胸部被打码,他可是男的。
说实话,上面这些真的已经很影响观看体验了,有些做法简直就是可笑。
3
如果换做以前,我肯定要吐槽广电,但是现在我没那么多荷尔蒙了。
首先,我觉得这未必是广电真实想要的结果,但是下面执行太过了,特别是那个改歌词台词的,简直弱智。
其次,可能是我有了孩子,确实会想的更多了一点。
艺术在表现真实的同时,是不是要考虑价值导向。
从我个人的想法来看,完全不需要,真实比导向重要多了,社会的阴暗面不是说你不摆上台面就不存在了,也不是说你不用消极词语孩子心理就变阳光了,那太自欺欺人了。
但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确实也需要一定的保护,我记得小时候很火的那部《红蜘蛛》和《聊斋》,真的吓到我了,到现在还有心理阴影。
怎么办?
其实有一个办法就是分级制度,现在电视上也有的青少年模式,但是在现实中虽然呼吁了十几年了,就是不出台。
我去港台旅游,在宾馆民宿看当地电视,每次播出节目都会有提醒,节目多少级,需不需要在家长陪同下观看,然后提醒不要抽烟,甚至在节目出现抽烟镜头时,也会打出提醒未成年不要模仿。
查了一下,分级还是蛮详细的。
为什么内地迟迟不推出分级制度呢?
我记得有个有这方面话语权的人说过,大意是:
有一些题材,分了级,就意味着承认它存在的合理性。
所以,目前看来,这个问题是无解的,它似乎关系到某些不太好公开讨论的事情。
不知为何,突然想起鲁迅的一句话: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就这样。
(全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产先生)
本文由看新闻网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看新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