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会”将在今年3月4日、5日开幕。今年”两会”将迎来中共党内重要的人事换届,习近平的人马将正式接位掌权。外界关注,这批”最忠诚于领导”的接班人们上位后会把疫情后的中国带往什么方向?而此次两会的关注重点还有哪些呢?
中国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即俗称的“两会”,将于3月4日、5日在北京开幕。
此次两会的最大特点,就是进行五年一次的重大人事变动。这也是中国告别严厉的新冠“清零政策”、人口正式出现负增长后的首次“两会”。虽然“两会”已被普遍视为中共的橡皮图章大会,但想读懂中国政治、经济走向的人们仍能在其中寻找到某些信号。
人事 ──中国迎来“最懂老板"的领导班子
“两会”上的选举投票通常是走过场,但有一系列的重磅人事任命将就此底定,包括国家主席、副主席人选,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及各部委要员,政协主席、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
外界预估,习近平将几乎毫无悬念正式连任国家主席及国家军委主席;主导“上海封城”有功、被视为习近平心腹的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二人李强,将取代李克强接任总理。李强还将在“两会”结束后亮相总理记者会,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四名副总理的人选中,备受关注的是主管经济的位置。目前已有消息传出,最有可能的人选是由与习近平关系密切的何立峰接棒刘鹤。
“我认为最值得关注的事情之一是——谁在经济官僚机构中获得最高职位。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国的经济表现一直依赖于非常聪明、睿智的经济官僚,他们为实施各种务实的经济政策提供了政治空间。有人担心这个时代即将结束,因为习近平想要领导国家的总体方向和轨迹,是他强调政治忠诚而不是专业知识。”美国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中国商务和经济学高级顾问甘思德(Scott Kennedy)3月1日在一场讨论“两会”的记者会上分析。
“比如掌管金融官僚机构的人——央行、银保监会、中国证券市场——这些人都将退休或调任其他职位。而他们的靠山,从周小川到其他人都退休了,他们的接班人还没有被点名。”甘思德还直言,从目前的名单和风向看来,中共的新领导班子可能不一定最懂经济,但“一定懂老板是谁”。
机构改革──“完善”习近平的党国梦
最新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在2月28日刚落幕的中共20届二中全会上敲定。虽未公布相关细节,但中共官媒报导透露出将“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统领”的讯号。
事实上,自上世纪八零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多次进行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或重组。但2018年习近平领军的机构改革曾让外界讶异,透过设立领导小组、委员会等方式,大幅扩大了党的权力。
“2018年,我们曾看到一场异常巨大又全面的改革,建立全新的官僚机构和部委。我们看到,权力被从国务院向共产党中央转移,党组织接管国务院的部委和官僚机构,或是党领导小组的位阶提升为委员会……,这给了他们实际和法律上的权力扩张。”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研究主任白明(Jude Blanchette)预估,中共今年的改革方案将继续把权力集中向党,“从目前中国官方的评论会发现,这次(改革重组)会集中在国家安全机构上。”
香港媒体《明报》此前披露,中国的公安部与国安部将会脱离国务院系统,改隶属于新成立、直属中共中央的“中央内务委员会”(暂名)。报导说,这个超级委员还会整合反恐、反间谍等功能。美国彭博社、路透社等海外媒体也披露,中共中央将恢复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CFWC),这个机构曾在1998年至2003年间领导金融系统的核心决策,该委员会也将直接受党中央领导。
“2018年改国家机构时,我在一个内部的分析报告中讲:毛泽东都没有办的事情,他(习近平)办了, 他在国家体制上要构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党国体制。” 一位熟知中共党内运作、出于安全考量不愿具名的学者告诉本台,“如果2018年习近平建构一个党国体制的轮廓,2023年他就是着力去健全党国体制,把所有权力归并在党及他自己的手中。”
上述学者分析,上述举动的驱动力及动机除了来自习近平本人的不安全感、对中国现实经济社会状况的危机感外,也可能与为解决台湾问题有关:“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习可能有未来打台湾的准备。要打台湾, 就要实行一个高度集中权力的控制方式,也就想把两把刀(国安、公安)归到自己手中。”
白明(Jude Blanchette)也提到,过去总是能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台湾问题的章节,比如2005年提出的《反分裂国家法》:“几个月来一直有传言,我们可能会在(此次两会)看到类似的东西,是否是对2005《反分裂国家法》的修订,明确要求中国使用‘非和平手段’统一的条款,或是围绕实现统一的一些制度创新……,这都是安全方面值得关注的信号,它也关乎中美关系。”
经济──告别“动态清零”、人口负增长之后
今年“两会”的其中一个亮点,是李克强将最后一次代表国务院向人大提出“政府工作报告”,为十年国务院总理任期画下句号。
“两会”前夕,中国国家统计局在2月28 日公布,中国 2022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达到 3%增长,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1206 万人。
长年研究中国经济的甘思德(Scott Kennedy)对这些数字表示质疑,“(刚公布的)GDP数字——如果你相信的话——要达到 3% 的 GDP 增长,其中一半来自投资,而几乎所有的投资增长都来自中国国有企业。去年跨国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了 4.5%,中国人口减少了 85 万。”中国在2022年面临逾60年来首次的人口负增长,告别人口红利时代。
“中国经济看起来,短期和长期都存在问题。”甘思德说,“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不仅来自外国人,而且主要来自中国消费者和私营企业,他们也正在对投资与消费有所保留。”
一份瑞士银行近日发布的分析报告预计,中国对今年GDP的设定可能在“5%以上”,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市场正在紧密关注“两会”是否会有刺激消费政策或收入补贴政策出台。
本文由看新闻网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看新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